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色列登月為何失敗?私人登月何時成功?

以色列登月為何失敗?私人登月何時成功?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造價1億美元的Beresheet飛船曾劍指首個私人月球著陸器。


  4月11日,以色列登月飛船Beresheet在著陸前的最後一刻遇到了發動機故障,最終墜毀在月球上。此次事故讓Beresheet成為首個由私人資助的月球著陸器夢想化為泡影。

Bereshoot飛船在距離月球表面約22公里處拍下這一照片。

Bereshoot飛船在距離月球表面約22公里處拍下這一照片。


  「雖然我們失敗了,但我們努力過,「Space IL的董事長Morris Kahn在位於以色列耶胡德的總控室中說道。製造Beresheet飛船的SpaceIL是一家非營利性公司。Morris Kahn表示:「我覺得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目前,SpaceIL正在調查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飛船的墜毀。至此,以色列未能成為繼中俄美之後第四個成功登月的國家。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是SpaceIL在本次任務中的合作夥伴,其太空部總經理Opher Doron指出,無論如何,以色列現在是第七個成功繞月飛行的國家了。

  Moon Express公司正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建造自己的月球著陸器,其創始人兼CEO Bob Richards說:「設計一條能進入月球軌道的複雜航道,再讓自主無人飛船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廉價版登月計劃


  Beresheet(希伯來語中「創世紀」的意思)只有一輛小汽車這麼大,原計劃在月球上開展為期兩天的科學任務——通過研究月球上的岩石,了解月球曾存在磁場的過去。對於一台月球著陸器而言,Beresheet耗資僅1億美元,可以算是相當便宜了。據稱Beresheet並無備用系統,因此任何微小故障都會造成影響。


Beresheet飛船發回的一張與地球的自拍。

Beresheet飛船發回的一張與地球的自拍。

  總部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SpaceIL主要通過慈善捐款來籌集資金,位於盧德的航空和衛星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負責組裝工作。以色列航天局(Israel Space Agency)也為該項目資助了約200萬美元。


  2月21日,Beresheet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搭乘SpaceX 的獵鷹9號火箭升空,但一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小故障。團隊並沒有想到,明亮的太陽光照會讓Beresheet的計算機系統重置、恆星跟蹤導航系統失靈,但整個團隊仍成功操控Beresheet進入繞月軌道的首選位置,準備迎接4月11日的月面著陸。


   在這個階段,Beresheet需要通過點燃火箭降低飛行速度和高度,但就在其下降到一半時,一個組件突發故障,導致用來減速的主發動機停機熄火。


  SpaceIL表示,由於無法制動,Beresheet以極快的速度沖向月球表面,雖然飛船在墜毀前成功重啟發動機,但為時已晚。最終,Beresheet在距離月球表面僅150米時與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繫,當時它仍以500公里/小時的速度下降。


這張月面特寫是Beresheet墜毀前傳回的最後一張圖片。

這張月面特寫是Beresheet墜毀前傳回的最後一張圖片。


  覬覦大獎


  SpaceIL曾是谷歌Lunar XPRIZE月球競賽(已結束)的有力競爭者,谷歌的Lunar XPRIZE將向第一個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登月的私人公司頒發2000萬美元的大獎。但是,該競賽在無人獲獎的情況下在2018年宣告結束。不過,XPRIZE基金會在3月28日表示,如果Beresheet著陸成功,仍能獲得獎金100萬美元的「登月獎」(Moonshot Award)。


  XPRIZE基金會的CEO Peter Diamandis在Twitter上寫道,墜毀不會改變原計劃。 「XPRIZE將授予SpaceIL團隊100萬美元的「登月獎」,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力爭實現Beresheet 2.0。征服太空太難了!!!」

  其他一些私人登月公司現已躍躍欲試,希望能夠最先實現登月計劃,摘奪這一大獎。預計未來幾年會有一大波發射活動,因為各國的航天局(包括NASA)正在計劃聘用私人公司將他們的科學實驗和自主設備的原型機送到月球。 「即使在執行登陸任務前,SpaceIL早就完成了他們在航天教育和普及工作方面的大部分目標,他們雖敗猶榮,」Richards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一個在太空,一個在地球,雙胞胎宇航員生理比對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