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菜根譚》的處世哲學

《菜根譚》的處世哲學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句話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

《菜根譚》全書都是這樣近乎白話的名言警句,由此可見,他不是一部系統的、邏輯嚴密的學術著作。他是明朝後期久居山林的還初道人(洪應明,字自誠),對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

該書出現在明朝後期是有歷史原因的。那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弛,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菜根譚》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和釋家的出世,這是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該書倡導積極入世的思想,如: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全句語重心長地說:珍惜自己生的機會,珍惜自己有限的時間,要享受生命的樂趣,更不能沒有虛度此生的憂慮。

可見,《菜根譚》不是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勸導人們建功立業,積極入世、樂觀進取。但是,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堅持一種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這種講究道德,不盲目積極入世的原則立場,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有借鑒意義。

《菜根譚》全書分四個部分:修身、應酬、評議、閑適,分別討論了不同主題的處世哲學。

它看似平常的話語,滋潤著我們生命的菜根,根壯實了,味道就香了。

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

細品此書,一來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與《金瓶梅》都是明朝後期的作品,但它們的表現形式和社會效果卻截然不同。

《金瓶梅》以文藝小說的形式揭露社會的黑暗,令人觸目驚心而深省;《菜根譚》則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人們如何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得到超脫。

《金瓶梅》以其恢宏的構築、細膩描繪社會現實而成為文學珍品,廣泛流傳至今。《菜根譚》卻只能以其孤高清雅流傳於僧舍道觀、文人墨客之間,幾百年間,時隱時現,險些失傳。

可是,《菜根譚》在其他東方國家,卻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珍視。事業上成功的人愛讀它,失意者亦愛讀它;企業界、商界的人愛讀它,政界、學術界的人士也愛讀它。

《菜根譚》的處世哲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清明上河圖》的傳奇經歷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