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征服印度高端人士的中國手機

征服印度高端人士的中國手機

印度正成為中國企業的新戰場。劉作虎帶著他的手機跨過喜馬拉雅,成為高端手機市場的銷量冠軍。

這趟征程他們走了4年,沒有被迭代,依舊在路上,有何倚仗?真實故事計劃無法捨棄對商業動向的好奇心,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鮮活的話題之一。


這趟車的終點是印度泰姬陵旁一處酒店。

在國人印象中,這座隔著喜馬拉雅山脈與中國遙相對望的國家,鐵軌上行駛著連車頂都坐滿人的火車,會在閱兵式上安排摩托車雜技表演,也醞釀發酵著各種奇葩社會新聞,是破舊落後的面貌。

眼下的狀況和想像中有所出入:酒店中庭的草地上,幾位來自歐美與中國的手機發燒友,在曼妙的輕音樂中舉著香檳閑談,等待宴會開始。戴著印度錫克教高聳圓頭巾帽的印度服務員小心翼翼、輕聲細語,舉止間,有種舊日英倫留下的紳士感。

作者圖 | 古老的泰姬陵

一加CEO劉作虎要在這裡擺一桌充滿咖喱味的印度風晚宴,招待來自全球的媒體。在這一個多月前,Counterpoint數據公布,一加獲得了印度高端手機市場的銷量冠軍。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一部手機定價3000多元,對發達地區的消費者來說沒問題,但在印度,會有人消費嗎?恐怕這遠遠超過印度人的消費能力——印度普通勞動者的月薪只有幾百元,工薪階層月薪約一兩千元,而月入三五千元的IT從業者已經是高收入群體了。

價格敏感是印度消費者最普遍的特徵。因此許多手機廠商往往選擇走低端路線來打開印度市場,把國內賣一兩千塊的手機,到印度後做閹割版,內存降一降,解析度減一減,最後賣千元以下。

劉作虎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印度的用戶和全球的用戶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依然對好產品有著很強烈的需求。」在這個消費力不及中國、低端市場明顯更龐大的國家,一加卻堅持只走高端路線,賣著與國內、歐美市場同等質量與價格的旗艦手機,這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

但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在印度,劉作虎的一加手機,成了受歡迎度超越韓國三星和美國蘋果的存在。根據Counterpoint數據報告,2018年,一加手機超過三星和蘋果,成為印度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第一。而在印度消費者群體中,一加的知名度高達75%——每4名印度人中,就有3人知道一加手機。

這讓劉作虎和一加手機,足以成為中國手機出海進程中,那個足夠具有說服力的標杆。


次日我們去新德里參加灑紅節粉絲見面活動,200公里道路,大巴開了近5個小時。街上,印度產tata和各種日系車裡,突突車(印度電動三輪車)和摩托車見縫插針。等燈時,我透過車窗,看見他們在交通擁堵的間隙停下來玩手機,很多人都是左手一部智能機,右手一部功能機。

而在轎車裡穿著得體的印度女子或商務裝扮的男士,使的是一水兒的智能機。屏幕不小,他們的手指刷得跟全世界低頭族一樣溜。

資料告訴我,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分水嶺出現在2014年。2012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機總出貨量才只有263萬台,到了2014 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達到了2330萬台。兩年間漲了近10倍。

一加在印度的發展恰好趕上了這波紅利。

2013年底,劉作虎創立了一加,想要做一款自己滿意的手機。在當時的中國,這實在算不上一個好主意。那些年,國內的新興手機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劉作虎面對的是一片紅海,當時誰都認為,市面上不再需要更多一款智能手機,但劉作虎卻認為,市面上所有的手機都還沒有真正做到極致。

公司成立後,團隊卯足勁做第一台手機一加1,產品每一個細節都由劉作虎親自拍板,他成了全公司最「難搞」的產品經理。

即使到了一加1手機臨量產的關頭,他也持續「折騰」。當時,劉作虎拿到樣機,把玩時總覺得屏幕不舒服,拿來模型一比對,發現樣品的屏幕與電池蓋的高度多出了0.1毫米。他立馬要求同事進行修改,最終將屏幕下降0.05毫米,把邊框上抬0.05毫米,才表示 「感覺看著舒服多了」。

2014年,一加1面世,劉作虎打了勝仗。他生產的手機性能卓越,使用感極佳,吸引了全球的科技媒體和發燒友,成了那年手機行業的黑馬。

驚喜之餘,劉作虎發現第一批購買手機的用戶里,竟然出現了5000餘名來自印度的消費者。當時印度並不在首批發售市場當中,他們的手機大都是網上購買,從美國郵寄而來。之後,一加的論壇上,經常出現註冊地為印度的用戶問:「你們什麼時候到印度來?」

作者圖 | 印度街頭的行人與廣告

劉作虎開始逐漸意識到印度的另一面:印度的頭腦精英們成千上萬,他們英語優異,資訊獲取能力直通歐美科技圈,對新事物的靈敏性與世界同步。他們是在一加手機的歐美科技社區上被種了草。

印度電商幾乎和劉作虎同時注意到這一現象。三家電商同時找到了劉作虎,其中包括國際巨頭亞馬遜。

2014年是印度的電商元年,前一年,亞馬遜剛開始在印度建立據點,由印度亞馬遜總負責人Amit Agarwal帶隊,全面開展業務。

Amit Agarwal對這款中國手機有著深刻印象,他曾在西雅圖總部的辦公室里,見過一位亞馬遜技術高層拿著它炫耀。後來又從網路上看到一加從歐美火到印度,敏銳的嗅覺讓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抓住這個「爆款」。

2014年7月的一天,Amit Agarwal從印度搭了6個多小時飛機到香港,在劉作虎結束一場演講後攔住了他,表明了自己的想法。雙方品牌理念與價值觀的一致讓劉作虎與Amit Agarwal一拍即合。

當時由於一加還是邀請碼購買制,為了適應一加的模式,亞馬遜決定在官網做了一個活動頁,點擊後直接跳轉到一加官網,消費者申請邀請碼之後再回到亞馬遜官網購買。要知道,這種舉措,在亞馬遜歷史上可能都沒有第二次了。

答應了亞馬遜,劉作虎對印度市場依舊謹慎。2014年人均GDP只有1600美元左右的印度,到底能有多少人能買得起數百美元一台的手機?

原本,他給整個印度市場備貨2萬台,分給亞馬遜5000台。Amit Agarwal則相對樂觀,強行替亞馬遜管劉作虎要了2萬台貨。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有20多萬人提交了邀請碼申請。

那時,劉作虎才真正看到印度市場潛力巨大。合作夥伴和用戶的肯定,也驗證了他當初的正確判斷:只要產品過硬,保持本身的格調與質量,即使在新興市場也能迅速生根發芽,站穩腳跟。

隨後,不僅是一加,有越來越多中國手機品牌也紛紛登陸印度市場,各個品牌、各種價格的手機在印度混戰,主要搶灘千元以下市場——那顯然是更大的市場。

越來越多員工建議劉作虎開發中低端的手機,投放到印度,用低價手機打開更多市場份額。劉作虎有些動搖。

但他相當謹慎,專程飛到印度和當地粉絲交流,想聽取粉絲的意見。他從消費者那聽來的結論是:「我們買一加就要買最好的旗艦。」顯然,印度的消費者看中一加的就是高端旗艦,自降身段反而會失去用戶對品牌的喜愛。

那趟印度之旅結束後,劉作虎徹底斷了給一加手機造輕旗艦的念頭,「堅持只做高端旗艦。」

作者圖 | 泰姬陵身後的亞穆納河

隨著一加在印度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積累的數百萬印度粉絲成了一加社區中最活躍的力量。每天都有超過30%的印度用戶在社區上發表意見,有針對系統優化的建議,有對產品工藝提要求的,有時甚至還會發起投票。

每一次的印度行都讓劉作虎感受到粉絲的熱情與瘋狂。他也樂於與這些印度粉絲相處。2018年,在一加6成功上線後,一加首次以「產品」為主題推出「Open Ears」論壇,在印度公開邀請「加油」參加。

當時來自印度各地的社區成員齊聚一堂,對產品暢所欲言:市面上又有什麼新技術了,這些技術有沒有必要加到一加手機上,現在的哪些技術有改進空間……一群人聊起來滔滔不絕,完全忘記了時間,而劉作虎則混在他們當中,始終面帶微笑地聆聽,不時總結出一句精闢的話語,惹得滿堂喝彩。若是被旁人看到,只會覺得這是一群手機發燒友。

但執著的印度粉絲已不滿足於這種交流,他們需要更日常和劉作虎對話的方式,要讓這個管控一加手機產品質量的中國人知曉他們的意見。他們中不知是誰想出一個辦法,用劉作虎的中文名全拼、中文名,加上公司的郵箱後綴,不斷猜測破解劉作虎本人的郵箱,將意見往這裡寄。

許多關於產品意見的郵件就這麼漂流到劉作虎手中。

每一封郵件劉作虎都會細細瀏覽,有時甚至會花上一兩個小時進行處理。「印度人表達情感會更開放一些,好的地方他會表揚你,不好的他就找你投訴。」接到投訴,劉作虎會認真琢磨,並將郵件轉給相應部門的負責人,或者開一個小組討論會,在24小時內不停敦促他們查明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這種郵件互動的機制,成為了劉作虎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讓印度用戶獲得強烈的參與感,從而更喜歡這個品牌。

劉作虎注重用戶的想法是有原因的。可以說,粉絲文化成就了一加。在印度,除了社會精英、IT人士外,還有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也成為了一加的忠實擁躉。

在印度旅程那幾天,我曾好奇心起,每見到一個印度人都想問問對方用的什麼手機。兼職導遊Pumi是一名大學生,聽到我的問題,二話沒說直接掏出兩部手機,其中一部就是一加。「OnePlus,very good。」他用印式英語回答我,3年前,他分期付款購入了這部手機。他還說,在印度大學生群體里,除了蘋果,基本上選擇的就是一加了。

作者圖 | 一加灑紅節粉絲見面活動

購買一加手機,3000多元的消費即使對印度富裕家庭來說也是一件大事,他們希望在購買前能夠親自上手體驗。於是,2017年一加第一家班加羅爾線下體驗店應運而生。但在此前,體驗店的選址工作,卻是印度區銷售負責人Jim的一份「苦差事」。

起初,他多番周折將體驗店選址在印度經貿之都孟買,這裡相當於印度的上海,聚集大量財富人群。他選了個背街的店鋪,地段差了點,但靠近富人聚集區,且租金便宜。

這家初步選定的體驗店前後因為定金與裝修投了約130萬。劉作虎考察後,卻覺得不滿意。這不是年輕人喜歡逛的街區,而且距離公共交通工具很遠。Jim說,當時劉作虎正在印度機場候機,打了一個小時的電話反覆跟他強調,希望從選址上,就能便利消費者。更重要的是發現錯誤及時止損,別被前期投入裹挾著走入註定的失敗深淵。

當時他跟Jim舉了一個停車場收費的例子。「就像你去停車場。先交錢,一塊停錢一個小時,你半個小時就辦完事出來了,那你是繼續呆在裡面還是出來?」劉作虎自問自答,「我相信大家一定是開車出去的。」

「但如果這個錢是一億的時候呢?」他繼續解釋,「可能大家就不這麼想,我一億是一個小時,我現在才花了五千萬,我要把這五千萬花掉。」

「可是在裡面多待半小時有意義嗎?」劉作虎又問。 「很多企業就是因為覺得,我已經投了這麼多錢進去了,即使這個項目不是最理想的,也一定要在這裡死耗著,最後死掉了。」

他深信及時止損是優秀企業必須掌握的策略,「你把它裝修出來,就要為了這個錯誤不斷往裡投錢,及時剎車才是最好的方法。」

權衡之後,一加放棄了這家體驗店。

作者圖 | 新德里

後來,Jim在班加羅爾重新選址開了第一家體驗店。開業之後,一個月單店銷售就超過了8000台,相當於每平米能賺利潤約80萬元——印度人確實優待這台中國手機,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蘋果每平方米約50萬元的利潤已經是行業頂尖了。

劉作虎至今記得,班加羅爾體驗店開業當天氣溫炎熱,他站在店裡,心裡緊張:「會不會沒有人來呢?畢竟也不是新品發布。」直到同事告訴他「門口大排長龍」,他才放下心。

體驗店成了劉作虎直接觀察用戶的一個「窗口」。穿著各式服裝的人在店裡走來走去,會有傳統的印度婦女在比較不同的手機配色,有充滿精英范兒的中年在試用,不時蹦出一兩句對產品的評價,也有和西方人別無二致的孩子在體驗新系統的隱藏功能。用戶的人群類別、表情、上手後的第一句評價,都成為了劉作虎為更了解用戶而仔細觀察的內容。

班加羅爾這處Jim參與打造的體驗店,慢慢地長成為一加印度線下商店中,體量最為巨大的一處。這之後,一加一步步在印度境內設立了23家不同類型的線下體驗點。

除了線下體驗點和獨家合作的亞馬遜平台,如果印度人願意,還可以從電子連鎖商店裡置辦到劉作虎的手機。

Reliance及Croma是印度知名電子產品連鎖商店,兩者在印度境內擁有的統共610多處門店內,印度人也都可輕鬆購買到一加手機。

新德里的郊外,大型高層住宅區正在火熱建設。市區內,在建的印度世界貿易中心彩色廣告牌被揚塵弄得灰濛濛的。

沒有人會否認印度的未來。但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中國人與印度人一起工作,還需要磨合。

一位在印度待了四年的華人創業者告訴我,在印度打拚,很多中國公司都還在交學費,最大的難題就是印度員工的管理。不少中國老闆都抱怨印度人沒有上進心,一到周末就坐「宇宙飛船」消失,直到周一才神奇歸來。而且容易嘴上說「好好」,但就是「辦不了」。

在這方面看,劉作虎卻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常告訴員工,來印度工作,就要愛這個地方。

作者圖 | 一加手機線下體驗店

他聘請優秀的印度當地人擔任中高層,讓他們對品牌有參與感,認可感,忠誠度。「一加的員工很拼,離職率很低。」劉作虎熱衷於網羅印度優秀的IT人才。招聘負責人多次接到劉作虎囑咐:「幫我把印度最好學校最好的人都招過來。」

他想把印度變成第二總部,在這裡建成一套集市場、研發和產品的運作體系。他在海得拉巴建立了研發中心,組建了100多人的研發團隊重點研發AI和機器學習,負責未來產品開發和本地化工作。未來三年,一加會繼續擴招。

劉作虎對一加手機的市場營銷策略依然是聚焦,有針對性地露出。一加的廣告會打在印度的「國門」新德里機場,也會打在電影映前,年輕人聚集的地方。

「雖然目前高端手機市場整體量不大,但是我只要維持高端手機市場這個最好的選擇並佔領用戶心智,等高端手機市場規模起來就可以了。」劉作虎相信,只要他保持住品牌的影響力,賣給印度人幾千萬台手機的可能性巨大。

上周,蘋果公司的印度經銷商開始降價促銷iPhone XR,主要是為了與一加6T和三星Galaxy S10e展開競爭。可以看出,一加憑著這四年來在印度高端市場的穩打穩紮,已經發展成一股不容國際巨頭小覷的力量。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年輕的一加卻呈現出一種「百年老店」的寶貴特質:真誠、耐心、面向未來,不急於眼前的利益。故事的開始,我曾以為只有廉價的手機才能在喜馬拉雅山脈彼端紮根。沒想到在偏見之外,一加觸碰了印度消費者對品質的真實想法,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越走越穩。

- END -

撰文 | 張亞利

編輯 | 溫麗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實故事計劃 的精彩文章:

算命先生給自己算了一卦,卻緊接著出了車禍去世

TAG:真實故事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