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小說:我的第一部小說:寂寞的王朝,再現東漢開國的壯闊歷史

小說:我的第一部小說:寂寞的王朝,再現東漢開國的壯闊歷史

小說:我的第一部小說:寂寞的王朝,再現東漢開國的壯闊歷史

在河南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西南,有一座樹木茂密、鬱鬱蔥蔥的陵園,數不清的千年古柏在這裡拔地而起,蒼翠陰鬱,顯得莊嚴肅穆。它就是原陵,一代英主光武帝劉秀的長眠之地。這裡,也是我傾慕已久的地方。

2005年10月末,在一個寒氣襲人、風雨凄迷的深秋時節,我終於來到了心中的聖地……

在當地,「原陵」名字似乎不太有名,但當外地的遊人打聽起劉秀墳的話,當地的鄉親們都知道,他們總是會自豪而又親切地為你指路:「這個俺知道,就在那面!」沒錯,史書中說的原陵,就是民眾口中的「劉秀墳」。

原陵的風景極美,遠遠望去,低矮的牆垣,將陵園包裹起來。三個深紅色的門洞,在秋陽之下,顯得分外蓊蔚肅穆。走過神道,可以看到聳立在門前的兩株巨柏。據說,它們分別叫做大將軍柏、二將軍柏,是原陵的門神與迎客者。

進了券洞不遠,一眼就能看到陵園正中有一個草木覆蓋著的小土堆,大約十幾米高。看來,這裡就是劉秀的最終歸宿了。墓冢位於陵園正中,冢前有一巨碑,上面鐫刻著「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等十二個大字。此碑是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所立,年代距今已很久遠了,但這塊石碑保存的非常完好,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中興」二字被人撫摸的鋥明發亮,好像用油塗過了一般,碑前設有香爐、跪墊,供人燒香祭拜。

拜謁過了光武陵碑,我本想去看看一代賢后陰麗華的墳塋,結果卻沒有找到。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後人傳頌為千古佳話。據導遊說,陰麗華之墓在劉秀墳之東一里之遙。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六月四日,花園口決堤,「娘娘冢」被沖刷而坍塌,當地人曾看到用石磚圍圈的墓冢,用鐵鏈子固定在石柱上的巨大棺槨。後來,當地人為了安全保護起見,又用土石將這個神秘的墓道封閉起來。

在樹下休憩的時候,我也聽到了一些關於原陵的動人傳說。

據說,原陵有「三絕」:枕河蹬山、漢陵曉煙、神秘柏林。

「枕河蹬山」是原陵 「三絕」之首。它的陵址極為獨特,在中國獨一無二。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倚河而立的皇家陵園。兩千年來,歷代帝王選陵,一般是靠山面河,象徵著襟懷博大,寓意著統馭人間萬物。洛陽周邊帝王陵墓無數,數不勝數,但它們的布置卻幾乎如出一轍,都是北靠山,南依水。這種設置可免遭水淹,叫做「枕山蹬河」。然而,原陵卻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外,它北靠黃河、南倚邙山,坐落在河邊一個凹陷的窪地里,這是典型的「枕河蹬山」!

若以原陵、天津老城、淮河入海口為頂點,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黃河改道之後,形成了一個遼闊的大三角。「九曲黃河天上來,奔流入海不復還。」黃河在上游崇山峻岭之中穿行,奔騰咆哮,受盡了束縛。然而當它出了孟津峽谷之後,就痛快地噴薄而出,一瀉千里,奔騰不息東入大海。它桀驁不馴,野性難尋,造成了無數人間災難。千百年來,不盡的洪水讓下遊人民飽受其害。然而奇妙的是,在這條瘋狂的河流之南不足二百米的原陵,卻從未被傷到過一絲皮毛。據說,劉秀在下葬之時,陵的位置距離黃河更近!據史料記載,這個位置是劉秀生前親自選擇的!他為什麼陵址選在如此險地?難道不怕被水淹嗎?

對於縈繞在原陵的這些疑團,很難解釋。近兩千年來,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劉秀一生迷戀圖讖,他是根據讖書的指示選擇墓址的。

有人說,劉秀不願在北邙山上觀望洛陽的興衰,而是隔著一道邙嶺而居,多一分洒脫,少幾許牽掛,樂得在岸邊聽濤聲、觀浮雲。

也有人說,劉秀選擇如此荒僻之所為其靈魂的安息之處,是因為他生前太累了。他的一生悲歡沉浮,大起大落,縱橫天下,風雲激蕩。如果埋葬在邙山之上,豈不是太平凡了么?如果真有陰司地府的話,是否還要和同葬在這裡的歷代帝王在泉下繼續作戰?也許,他選擇棲息於此,是為了尋得一份安寧。每日能聽著濤聲,與古柏相倚,與鳥鳴相伴,豈不快哉?

更有人說,他一生久歷艱難,卻總是能化險為夷、險中求勝。他將陵址選擇在一個如此荒僻、危險之地,為的是告誡子孫毋忘開國之艱難!

「漢陵曉煙」是第二「絕」。

據說,有時在清明前後的清晨時分,若值風清雲朗,一股奇異的紫氣,就會在陵區上空悄然出現。它柔若曉煙、盈若浮雲,由西向東,緩緩而來。隨著它慢慢地移動,翠柏紅牆,古碑木冢,夜草芳花,都若隱若現,若即若離,恍若仙境一般。一位古遊人目睹此景,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名為《漢陵曉煙》的詩:「昆陽雷雨戰猶酣,赤符魂歸瑣玉函,今日陵園回首處,看他煙樹綠毿毿(註:音sān)。」眼前的雷雨、煙樹,讓人浮想聯翩,讓人們想起昆陽城下的那場血戰,還有那不知是否存在的玉函……

但是,這種美景不是年年都有。鐵謝村的父老們都說:「只要『劉秀墳』冒煙,就會有好收成!」千百年來辛苦勞作的民眾們,為了祈禱五穀豐登,總是盼望著「漢陵曉煙」的出現。每逢三月,遠近各地的民眾們每天都會來注視原陵,在心中祈禱著紫氣的出現。他們渴望著,這位永別塵世的仁君,能在冥冥中給他們帶來福音。

神秘柏林,是原陵的第三「絕」。這裡本有古柏數千株,位居全國之冠。它們巨大的輪廓形成了清晰可辨的人形卧像,當地人稱之為「漢皇仰卧」。很多古柏都是向南傾斜,好像在遙望著南邊。人們都說,這些古柏是劉秀的御林軍,都在日夜守護著他。劉秀是南陽人,他的侍衛們也是南陽同鄉。據說,劉秀與他的侍衛們思鄉心切,所以向南傾斜。

其實,早年這裡的古柏更多,總數在三千株以上。由於病蟲害、雷擊、盜伐等因素,現存古柏一千四百五十八株。據說,它們都是當時的官員們謁陵之時種植的。這些古柏品種很特別,極為名貴,其質地堅硬,內色金黃如杏,人稱「杏柏」、「血柏」。

古柏們歷盡兩千餘年的風雨,形狀千姿百態,有彎曲如盤龍者,有酷似驚鹿回頭者。據說,有一株柏樹中心破裂,位置又恰好正對著墳冢。遠遠看去,猶如一位壯士用雙手剖開胸膛,摘出心肺捧給人看。當地的人管它叫做「赤膽忠心柏」,也叫「肝膽相照柏」。還有一株奇柏叫做「鳥鳴柏」。當遊人在樹下拍手之時,就會聽到「啾啾」的鳥鳴聲。

最為人稱奇的是「苦戀柏」。在一株古柏的樹榦中,不知何時莫名其妙地長出了一棵苦楝樹。針葉的柏樹之上,居然寄生出一棵闊葉的苦楝!這一異景,真是世間罕見的奇觀!有人說,古柏就是劉秀,長在它懷抱中的苦楝(註:音liàn)樹,則是他髮妻——南陽美人陰麗華。有人說,這是陰麗華苦苦思念丈夫而感動天地,滋生出神奇之象!苦楝——苦戀,誰謂草木無情?它們的一莖一葉、一縷葉脈,傾訴不盡相思之意!

如今,前來觀光的遊人們,仰望著如此之多的參天古柏,無不嘖嘖稱奇。如果適逢雨後遊覽,還能聞到一股奇異的幽香。每當雨霽初晴之時,餘味尤深,香飄十里。

看來,原陵還真是一個神秘的地方……

繞過碑後的小路,可以登臨冢上眺望。時值深秋,兩邊的草木都已枯萎,只有古柏依然蒼翠。古風漢韻,滄桑千年的感覺油然而生。

陵冢之西,還有一座光武祠。祠前大道兩側本有巨柏二十八株,今已不存。祠內有光武闕、碑廊、二十八宿館、光武殿,內塑劉秀及其屬下雲台二十八將像塑。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等二十八人的高大泥塑在堂上昂然屹立,目視遠方,似乎還在思索著治國安邦大計。

我從古柏之下走過,心中在想:「古柏啊古柏!你是否能夠告訴我當年的那些故事?你是否還記得,那段金戈鐵馬的往事?」微風吹來,古柏默然屹立,枝條沙沙作響,算是做了回答。從陵門走出時,夕陽西下,餘暉照在紅牆上,照在神道邊的石獸身上。

劉秀,你從哪裡來?你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評說 的精彩文章:

七世紀的無敵艦隊——盛唐水師
中國最後一個土司,家裡藏著300箱金條,藏寶圖至今沒人看懂

TAG:歷史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