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揭露國產車缺點,被定義成車黑,合理嗎?

揭露國產車缺點,被定義成車黑,合理嗎?

今天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話「說出合資車缺點的那叫雞蛋挑骨頭,說出國產車不好那叫車黑」,的確在更多的消費者認知中合資車要比國產車更為成熟,雖然都是國產化,但是技術標準以及生產工藝依然有著很大的區別。同一塊鋼板交給不同的企業敲打出來的成品大有不同。

國外品牌因為歷史發展原因以及體制問題在擁有者不錯的技術儲備量,而國產車真正發展僅僅不過幾十餘年,誠然十年中能獲得今天的成績非常難得,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十年中國產車的銷售,是拿數千萬個消費者當小白鼠試驗。用不成熟的產品一次次投放市場,通過市場消費者的反饋一次次的在生產銷售中改進。

我雖不是生產體系人員,但也有一部分朋友是車企供應商,去年聊天喝酒的時候聊起摩托車行業,他這麼跟我說。

「某品牌也不知道誇還是不誇,上一批產品用的還是X貨(某配件品牌),這一批緊急調控給我們下要求換成質量更差的配件,其實內部人都知道,壓縮成本,而且還經常出現細節設計問題,邊賣車,邊緊急調整產品細節設計。」

關於摩托車品牌我們不方便披露,以免有抹黑之嫌,但從國產車目前的推新頻率上來說,一些國產品牌還好,一台車的研發周期可以達到兩年左右,但是一些著急推新滿足經銷商以及市場需求的企業,從一台車的立項到最後上市,最短一年就搞定。

從立項到調研,從調研到設計,再到零配件企業的招標、磨具的開發、後期的生產調配、測試、宣傳等等工作,365天從無到有造出一台車,速度夠快了吧!品質有保證嗎?

要知道歐美、日韓車企設計一台車,快則兩三年,慢或四五年。如何把某些國產車的質量跟合資車划上等號?靠營銷,靠吹嗎?

以下聊聊幾個非常非常典型的問題,屬於批評引起車企注意,最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事例。

那麼針對這種拿消費者當小白鼠的企業,揪其問題進行批評,被一票網路水軍圍攻成「車黑」,總歸不太合適。畢竟消費者是信賴車企,但車企卻將市場定義為煉金石。

如果說技術性問題國產車仍然無法克服,那麼生鏽問題的根本就在於車企自身減配行為導致。貝納利粉嘴裡整天嚷嚷的「貝納利良心」最終也因為自己的信仰為貝納利的行為買了單。

升仕310、310T等車型上出現嚴重的制動剎車問題導致車輛行駛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在告訴行駛的情況下,後剎出現的無剎車或剎車油漏出,當然還有前段時間電瓶饋電等問題。

那麼這種純粹是因為技術質量不達標、未進行車輛質量檢測等沒有一系列質量檢測體系所引起的產品問題,國產車該不該批評?當然也不用考慮合資車斷頭、合資車冬天不易啟動等問題,合資車企偷工減料是因為不為國人考慮,難道自主品牌同樣不需要考慮嗎?

商人追利的本性我們不能譴責,但唯利是圖的企業一定要鞭笞,汽車為例:最近兩年新能源補貼,回首看處理的騙補企業皆為國產車,奇瑞、比亞迪、少林客車騙補情況可謂不少,騙補之後生產出來簡單粗暴的油改電產品安全隱患不小,無法保證電池正常散熱以及保溫,導致冬季續航縮短嚴重夏季自燃風險大。

這些唯利是圖的企業,在騙補以及敷衍消費者的同時,真的考慮過自己國產車的身份嗎?恐怕沒有!

其實對於敷衍市場的國產品牌,應該鞭笞而且制約他們的不法行為,企業追利的本質是不變的,但切勿唯利是圖,否則為了節省成本偷工減料,使用不成熟的產品來敷衍消費者,最後只能被市場所拋棄。其實國產車更應的是擺正心態,一定不要禁不起批評,成長路上會犯錯,矯枉過正才能有所突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差評 的精彩文章:

神秘車款官網現身,Yamaha將發表Monster Energy MotoGP聯名車款?

TAG:車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