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兒科學:厭食、積滯、疳證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建議醫生收藏!

中醫兒科學:厭食、積滯、疳證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建議醫生收藏!

厭食、積滯、疳證是中醫兒科會遇到的內容,同時也是厭食、積滯、疳證的辨證論治是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醫兒科學」科目涉及到的高頻考點,厭食、積滯、疳證三種疾病的病位都在脾胃,注意三種疾病的鑒別.

【考頻指數】★★★★

【考點精講】

中醫兒科學:厭食、積滯、疳證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建議醫生收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點擊查看大圖

6.疳證辨證論治:

(1)常證

疳氣證——治法:調脾健運;方葯:資生健脾丸。

疳積證——治法:消積理脾;方葯:肥兒丸。

干疳證——治法:補益氣血;方葯:八珍湯。

中醫兒科學:厭食、積滯、疳證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建議醫生收藏!

(2)兼證

眼疳證——治法:養血柔肝,滋陰明目;方葯:石斛夜光丸。

口疳證——治法:清心瀉火,滋陰生津;方葯:瀉心導赤散。

疳腫脹證——治法:健脾溫陽,利水消腫;方葯: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

【易錯易混辨析】

疳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面色無華,毛髮乾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為特徵。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各種年齡均可罹患,臨床尤多見於5歲以下小兒。

厭食:長期食欲不振、食量減少、厭惡進食為主證,無明顯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臟,一般預後良好。以1~6歲小兒多見。

中醫兒科學:厭食、積滯、疳證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建議醫生收藏!

積滯: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大便酸臭為特徵,與疳證以形體消瘦為特徵有明顯區別。但兩者也有密切聯繫,若積久不消,影響水谷精微化生,致形體日漸消瘦,可轉化為疳證。積滯以嬰幼兒多見。

疰夏為夏季季節性疾病,有「春夏劇,秋冬瘥」的發病特點。臨床表現除食欲不振外,可見精神倦怠,大便不調,或有發熱等症。此部分內容可以多種題型考查。

【知識點隨手練】

一、A1型選擇題

1.治療積滯乳食內積證的首選方是

A.健脾丸

B.七味白朮散

C.枳實導滯丸

D.肥兒丸或疳積散

E.消乳丸或保和丸

2.脾病及腎,腎精不足,骨失所養,久致骨骼畸形者,稱為

A.口疳

B.干疳

C.腎疳

D.骨疳

E.肺疳

中醫兒科學:厭食、積滯、疳證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建議醫生收藏!

二、A2型選擇題

1.患兒,3歲,形體明顯消瘦,面色萎黃,肚腹膨脹,毛髮稀疏結穗,性情煩躁,夜卧不寧,伴有吮指磨牙,食欲不振,舌淡苔膩,脈沉細而滑。治療應首選的方劑是

A.肥兒丸

B.石斛夜光丸

C.瀉心導赤散

D.防己黃芪湯

E.參苓白朮散

【知識點隨手練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選擇題

1.【答案及解析】E.積滯乳食內積證。

證候:不思乳食,噯腐酸餿或嘔吐食物、乳片,脘腹脹滿疼痛,大便酸臭,煩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熱,舌質紅,苔白厚或黃厚膩,脈象弦滑,指紋紫滯。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導滯。

代表方劑:乳積者,選消乳丸;食積者,選保和丸。

2.【答案及解析】D.脾病及腎,腎精不足,骨失所養,久致骨骼畸形者,稱為「骨疳」。

二、A2型選擇題

1.【答案及解析】A.疳積證的證候:形體明顯消瘦,面色萎黃,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毛髮稀疏結穗,性情煩躁,夜卧不寧,或見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動作異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飢,或嗜食異物,舌淡苔膩,脈沉細而滑。

治法:消積理脾。

代表方劑:肥兒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100個中醫醫師必背中藥藥性,無論如何你一定要背下來!
如何用最少的時間拿到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

TAG:醫學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