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文/大貓來了

老虎和獅子是兩種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人們常常把它們相提並論。無論是體型大小、力量強弱還是殺戮本性,它們兩者都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在生活習性上,獅子和老虎有一點很大的不同:獅子為群居,而老虎為獨居。當老虎幼崽長到2歲左右時,就會離開媽媽,獨自尋找一片領地——每一隻成年雌虎都有自己的領地,而成年雄虎的領地可和多隻成年雌虎的領地重疊。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然,上面所說的是在野外的情況。而在一些動物園或老虎繁育中心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群居」的圈養虎(東北虎、孟加拉虎、華南虎等,尤以東北虎的規模最大):一群老虎,無論雌雄,它們一起追逐獵物,一起在水中嬉戲,一起躺在陰涼的地上休息……

見此情景,有人認為:在圈養環境下,獨居的老虎可能會「進化」成「群居」的老虎。更有甚者認為:如果這些圈養虎一起被放歸山林,它們依然會保持「群居」的習性;一隻老虎就足夠有威懾力了,一群老虎在野外將更加不可阻擋——這將為老虎帶來更多的生存機會,因此,這是可喜可賀的。真的是這樣嗎?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事實上,進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說把獨居的老虎養在一起,它們就會變成群居。一群生活在一起的圈養虎不如說是一種「假群居」——因為空間和食物的原因,它們不得不這樣做,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行為。

我們常說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並不是指一群獅子機械地生活在一起那樣簡單,而是指獅群具有社會屬性,一個獅群中不同的獅子有著不同的地位和分工。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除了獅子外,其他群居性動物也是如此,比如虎鯨、狼、螞蟻等等。這些群居性動物無論是捕獵、進食還是睡覺、遷移,都以集體為單位,彼此之間相互照顧,且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的身份。而在一起生活的圈養虎,雖然身體是在一起的,心卻沒有在一起,每一個個體都是自私的。那些身強力壯的老虎,往往佔據著虎群最好的資源。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如果某些圈養虎(尤其是圈養東北虎)是未來要野化放歸的對象,那麼就要避免它們出現「假群居」。「假群居」非但不會使老虎進化,還會導致它們野性退化:在野外,老虎都會有用排泄物標記自己領地的行為,並會對領地進行巡視,防止其他老虎入侵;而在圈養環境下,由於空間狹小,老虎的相關領域行為會受到限制;如果一隻老虎的領域受到另一隻老虎的侵犯,它們之間往往不會因領地而發生打鬥。這是一種野性喪失的表現。

為了不要讓圈養虎的野性過多喪失,那麼就要給每一隻老虎都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然而,在現實中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老虎的活動區域十分廣闊,一隻孟加拉虎的領地面積可達100平方公里,而一隻雄性東北虎的領地面積甚至可超過1000平方公里。

圈養虎的「假群居」:是可喜的「進化」,還是野性的喪失?

綜上,如果圈養虎僅僅是為了供遊客觀賞,讓它們處於「假群居」狀態也無可厚非;如果圈養虎將來要野化放歸,要避免這種「假群居」的現象出現,同時要給它們提供和野外生活環境類似的環境。

對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科普知識。原創作品,任何平台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GCAT大貓來了 的精彩文章:

獅群中的母獅為何要同步產崽?看似很平常,實際上母獅卻很用心
地球最瀕危的貓科動物:數量終於趕超野生東北虎,路殺是最大威脅

TAG:BIGCAT大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