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別只盯著視覺中國罵,科技圈裡還有這樣一群「專利流氓」!

別只盯著視覺中國罵,科技圈裡還有這樣一群「專利流氓」!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版權竟是視覺中國的?在首張黑洞照片網上熱傳後,網友偶然的發現揭開了版權保護這一領域的斂財黑幕。

視覺中國的「勒索式」商業模式遭到一眾人批判,不過這種事其實並不新鮮。在美國,這種不創造任何商品、專門依靠法務部門發起專利訴訟盈利的公司有一個共同的外號——他們都被稱為「專利流氓」。

把NPE稱作「專利流氓」源自於英特爾的專利律師戴肯。在2001年,?尼羅創辦的Techsearch控告英特爾侵權。戴肯諷刺尼羅是一位「專利流氓」,這個詞因此在專利界成為了流行語。

「專利流氓」特別之處在於這類公司本身並沒有任何產品或營收極少、但卻積極搜羅各種專利的所有權,依靠積極起訴別人從而盈利。這種現象尤其在科技圈屢見不鮮。

別看這些公司可能自己並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產品,但他們從訴訟中卻往往能獲得比正常經營的企業還要高的利潤,甚至蘋果、三星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巨頭常常也會在侵權糾紛中敗訴,只得忍氣吞聲地交出「保護費」。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科技圈裡都有哪些「專利流氓」。

VirnetX

VirnetX 是美國一家網路安全軟體和科技公司,它除了專利訴訟之外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收入來源。

VirnetX已經在針對蘋果的三場獨立陪審團審判中勝出,第一次是在2012年,當時陪審團判決3.68億美元的賠償金,法官判決1%的版稅。然而,上訴推翻了這兩項判決。

2016年2月,陪審團在第二輪庭審中支持VirnetX對蘋果公司6.25億美元的判決。但審判的法官推翻了這一判決,他不同意VirnetX的律師提及2012年的審判。

第三次審判於2016年9月進行,判決金額為3.02億美元,這是法官在2017年10月的判決中增加的。

2019年1月,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維持了VirnetX對蘋果公司提出的一項專利判決,確認該公司在長達數年的專利糾紛中獲得了4.4億美元的賠償。

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

美國知名的 NPE 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成立於2000年,由微軟前高管納森-梅爾沃德所創立,迄今為止持有接近6 萬件專利,成為美國擁有專利組合第5多的公司,全球排名15名。在過去十年里,這家公司分別將微軟、Yahoo、蘋果、Google、聯想等科技公司送上了法院被告席。

BlueSpike

2015年11月19日,一家名為BlueSpike的公司向馬歇爾分院起訴小米侵犯其專利US8930719。被訴侵權產品包括小米4、小米4c、小米4i以及紅米1s、紅米2等機型,甚至包括還未發布的小米5和小米5 Plus。

該公司自稱是一間內容管理和應用安全創新的公司,擁有超過98項專利,技術領域涉及水印信號的提取、數據安全、軟體水印、產品許可證密鑰,ASLR等。

此前,蘋果、谷歌、華為等企業都曾是它的訴訟對象。資料顯示,在2012年至2013年間,Blue Spike曾以其持有的4項與信號提取相關的專利,前後在德州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超過70起專利侵權訴訟。起訴小米之前,Blue Spike就以同一個專利在同一個法院控告了華為侵權。

Uniloc

2017年,Uniloc公司指控蘋果侵犯了其三個相關的專利,包括運動追蹤以及應用於蘋果智能手錶(Apple Watch)之類健身設備的更多具體技術。

Uniloc對蘋果的專利指控始於2016年,當時主要指控蘋果的Messages功能侵犯了其擁有的4項專利。

同年5月Uniloc將騰訊告上法庭,號稱微信侵犯了它的兩項專利。與騰訊一起被告的,還有谷歌,Line,Kakao(韓國的通訊 App),Hulu(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就是那個出品 「 紙牌屋 」 的公司) 等 20 多家企業。

Uniloc還告了華為侵權,稱其侵犯了Uniloc在2014年10月獲得的一項技術專利,主要是利用運動來喚醒設備,所涉及的侵權設備包括Watch、Watch 2、Watch 2 Pro、Watch 2 Clasic 和Huawei Fit。

Uniloc還曾表示,蘋果的Message侵犯了他們所持有的有關「即時VoIP通信系統及解決方案」的四項專利。

甲骨文

曾經的資料庫市場老大級人物甲骨文怎麼就淪落成專利流氓了?因甲骨文近年來營收不理想,凈利潤下滑,而今它多少有點想依靠訴訟獲取高額賠償,以緩解營收壓力的嫌疑。

近年來甲骨文起訴了 TERiX、SAP、Google、惠普、蘋果等多家公司,侵犯其專利權。其中金額、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和Google的Android專利案。

2010 年4月,甲骨文收購Sun公司的Java專利和版權,隨即在4個月後向Google提起訴訟,指控對方使用侵害了Sun的7項專利,主要是Android系統中API的使用,要求索賠93億美元。此案雖然最後敗訴,但初審贏了訴訟,差一點就成功了。

甲骨文還於 2007 年將開發資源管理系統SAP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了知識產權,SAP最終選擇支付3.3億美元的巨額和解金。

甲骨文還起訴過TERiX,獲得了5770萬美元的賠償金。

柯達

2012 年,正在尋求破產保護的柯達將富士膠片告上法院。聲稱富士數碼相機侵犯柯達數碼影像專利。一個月後,柯達進一步對蘋果、宏達電(HTC)提起訴訟,稱這兩家公司侵犯柯達數碼照片相關的技術專利。

柯達還起訴三星侵犯了該公司5項與數字成像技術相關的專利。5項專利定義都很寬泛,其中一項為在預覽視頻時可截圖的電子照相機。柯達在審判文件中指出,「所有涉及侵犯專利的公司都應向柯達支付專利使用費」。

微軟

微軟在手機業務失利之後也開始利用自己的專利和法務能力對Android企業訴訟。最後微軟通過訴訟獲得的利潤是Windows手機從未達到過的水平——每年僅從三星一個公司就能拿到超過10億美元。

微軟於當地時間2019年3月11日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聯邦法院對鴻海提起訴訟,微軟稱,鴻海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未能及時支付專利使用費,也沒有按時彙報專利使用情況。

據悉,鴻海集團與微軟在2013年簽署了一項專利協議,涵蓋了未指明的安卓和Chrome OS設備。該協議為微軟專利組合提供廣泛的覆蓋範圍,用於運行安卓和Chrome操作系統的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

對此,郭台銘認為微軟起訴鴻海是趁勢打劫,「微軟主要收取專利保護費的對象是中國手機品牌商,目的是向有些公司索取使用Android的專利保護費。」

黑莓

已經放棄手機業務之後,手持4000多項專利的黑莓連續起訴iPhone鍵盤配件公司Typo。最終Typo不得不和黑莓庭外和解,同意停止銷售7.9英寸以下設備的鍵盤配件。

今年2月,黑莓還起訴了Twitter。據悉,黑莓此次起訴推特侵犯的專利權中包括六項專利,分別是推送通知、消息通知的靜音通知和移動廣告技術。

去年3月,黑莓起訴Facebook(臉書)專利侵權,涉嫌侵犯了七項專利,涉及安全性、用戶界面功能、電池效率狀態更新、遊戲中的移動消息傳遞,以及類似於推特事件的靜音通知。

2017年2月,黑莓把諾基亞告上法庭,訴稱後者侵犯了其專利。黑莓稱,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諾基亞在Flexi Multiradio基站、無線網路控制器和Liquid Radio等產品中使用了其11件專利。

諾基亞

同樣拆分出手機業務後,諾基亞也開始頻繁發動專利訴訟。

2010年9月,諾基亞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針對蘋果提起7項專利訴訟,蘋果也已在美國和英國對諾基亞提起訴訟,指控諾基亞試圖利用訴訟手段獲取蘋果iPhone技術。

2016年12月,諾基亞在德國和美國起訴蘋果公司侵權32項專利。次年,諾基亞先後起訴華為和HTC侵權。

諾基亞與蘋果曾經就專利問題相互起訴多年,2017年5月23日,諾基亞公司宣布與美國蘋果公司就專利糾紛達成和解,並簽署業務合作協議。

Smartflash

Smartflash沒有實體業務,成立於20世紀初,由發明家Patrick Racz創立,旨在將其專利市場和商業化,只通過手中的七項專利授權進行盈利。

2015年,Smartflash指出蘋果侵犯了該公司與「通過支付系統的數據存儲和訪問管理」有關的三項專利,要求賠償8.52億美元,並且獲得iTunes銷售的產品的部分(按比例)收益。美國法院判決蘋果iTunes軟體侵犯Smartflash公司的數據存儲專利,要求蘋果為此支付5.329億美元的賠償金。

Smartflash也曾經對三星、谷歌以及微軟提起過類似的訴訟。

Lodsys

2013年,名為Lodsys的手機遊戲開發商起訴了一系列的著名遊戲廠商,包括Gameloft、Gamevil及迪斯尼都未能倖免。Lodsys公司表示上述這幾家遊戲廠商均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Lodsys公司所擁有的應用程序內購專利。

Synergy Drone

這家國外無人機公司對中國大疆創新及法國派諾特發起專利訴訟,控告這兩家公司旗下無人機產品所使用的「無頭模式」抄襲該公司的一項無人機專利,侵犯了該公司的利益。

有國外媒體指出,Synergy Drone的知識產權律師Nicolas Labbit曾多次因專利糾紛與數個公司對簿公堂,他會就單一技術專利,對相關企業連環對發動侵權控訴,過往受害者包括福特、通用、本田等8家汽車公司及25家美國銀行。

方正

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近年來基於方正字型檔也提起過多起訴訟。早在2003年,方正電子就提起過關於《方正蘭亭字型檔V4.0》的侵權訴訟。2007年,方正電子宣布已對美國暴雪娛樂有限公司提起侵權訴訟。2008年,方正又對廣州寶潔有限公司及家樂福提起訴訟。

迪士尼

迪士尼有個外號叫做「版權狂魔」,這始於1987年,日本滋賀縣某小學的106名畢業生在學校內的游泳池內繪製米奇圖案作為畢業紀念。這時迪士尼發現了,便以"侵害著作權"為由,要求校方撤銷畫作。

1989年,在第 61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歌手舞蹈家艾琳·鮑曼飾演著名童話角色「白雪公主」與羅伯·勞演唱"Proud Mary"作開場。其中,艾琳的"白雪公主"形象被迪士尼認為與其發行的動畫長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相似。

迪士尼認為,該角色在未經公司許可的情況下被用於展會,侵犯了迪士尼公司的著作權。

2008年,迪士尼公司狀告了美國佛羅里達州萊克縣的一對經營派對服務的夫妻,理由是他們購買了盜版的迪士尼角色服飾,並將其用於自家生意的宣傳視頻之中,此舉侵犯了迪士尼公司的著作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華為5G的「剋星」技術出現?諾基亞或成最大受益者
高通推出AI推理加速器「Cloud AI 100」系列 2020年將高速AI帶至雲端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