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中,十條各國徵兵的冷知識,血戰鋼鋸嶺中參軍不打仗有原因

一戰中,十條各國徵兵的冷知識,血戰鋼鋸嶺中參軍不打仗有原因

1、動員即宣戰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借口薩拉熱窩事件,向塞爾維亞宣戰。根據相關條約,沙俄決定支持塞爾維亞。7月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全面動員俄羅斯軍隊。結果動員即被德國視為沙俄向奧匈帝國宣戰。根據事先德國對奧匈帝國的承諾,8月1日,德國向沙俄宣戰。

2、動員能力

一戰開始時,沙俄動員了所有參戰國中最龐大的軍隊,達到500萬人,德國以450萬人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法國人,超過378萬人。而在1913年,這三個國家的人口分別為:沙俄1.7億人,德國6700萬人和法國的4100萬人。

3、英國軍隊

戰爭初期,英國只動員到73.35萬人的軍隊作戰,但到了戰爭快要結束的1918年,累計參戰的英國人達到了319.6萬人。事實上當時負責組織軍隊的是基奇納勛爵,他預見到了這將是一場持續很久的超級戰爭,而與法德相比,英國的軍隊規模太小了,他認為英國需要組建超過70個師的部隊,所以他迅速地徵兵並訓練了大量的志願者作為預備士兵,保證了英國所需的兵源數量。

4、新兵的想像

基奇納勛爵預見到了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但這份預見並沒有在徵兵時告知大眾。在他徵兵的第一個月,有20萬人報名參加英軍。年輕的新兵們認為祖國需要他們,同時他們也認為只要人數夠了,大英帝國很快就能打敗人,也許所有人都會在聖誕節前就回到家中。

5、兵役法

在1916之後,很多英國男子都自願加入軍隊為國效力,短時間報名人數就超過250萬人,但按照相關規定,篩選後僅有25%的人符合入伍要求。因為根據1916年1月頒行的《兵役法》,入伍年齡為18-41歲的男性。但很多人是不允許入伍的,包括已婚的、雖然喪偶卻有孩子要撫養的、在皇家海軍服役的以及神職人員和其他無需服役的人員。到了5月,算是允許已婚人士入伍,到1918年,入伍年齡放寬到51歲。

6、良知拒服兵役者

這個詞很多人不了解。但你如果看過美片《血戰鋼鋸嶺》就能明白點了。劇中主人公就是雖然愛國,但卻反戰。當時的英國反戰人士也曾參與立法,並且為那些實在不願意打仗的人爭取到一點權力。就是如果徵召你入伍,你不能自己拒絕,但卻能通過在軍事法庭的上訴,證明你是一位「良知拒服兵役者」。說白話就是人好不打仗。這也分三種人,一種是不幹任何與打仗相關的工作,這種暴力詞兒連聽都不想聽;第二種是不上前線,但能為戰爭做其他工作;第三種類似鋼鋸嶺的主人公,能上前線,但不殺敵。

一戰中,英國軍事法庭認定這三類人的總數在1.6萬人左右。但第一類人能免服兵役,而整個戰爭期間,對第一類人的認定總數不超過300人。不過諷刺的是,在1916年的前六個月,軍事法院接到了近75萬份申請,都說自己是良知拒服兵役者,不過最後大多數人不但還要上前線,而且還要接受如鞭刑之類的懲罰。

7、英國實力

歐洲戰場,英國比較佔便宜的是本土不易遭襲。但事實上一戰時期英國的確有後來居上的能力。理論上,1914年的大英帝國能夠面向4億人口徵召兵源。比如,當時印度的人口就高達3.16億。

8、親與疏

但上面也就是理論數字。打仗這事肯定還是親疏有別的。比如戰爭開始後,蘇格蘭只有不足27%的男子自願參軍,而到戰爭結束,這些人中有26.4%的人員傷亡。而一戰中的整體傷亡比例接近50%。

9、婦女營

1917年,俄羅斯臨時政府組織了幾個「婦女營」參戰,這些女兵打仗非常驍勇,經常讓男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她們還身帶毒藥,一旦可能被俘就吞毒自盡,以免受辱。

10、德國人

一戰期間,最終參戰人數最多的還是德國,據統計,德國累積參戰人數超過了1340萬人。按戰前6700萬人算,減去婦女、老人、孩子及其他不能參戰的,怕是快全員上戰場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歐洲歷史中的這九百年,到底是不是「黑暗時代」?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