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今中國教育最痛心的是,把歷史謠言當經典、當教材

當今中國教育最痛心的是,把歷史謠言當經典、當教材

當今中國教育最痛心的是,把歷史謠言當經典、當教材

今日頭條歷史頻道搞了一個徵文活動,叫「歷史真相館」,意在破除網上的歷史謠言。對這個話題我非常感興趣,但是,我覺得當今中國最大的、最多的謠言倒不在網上,而就在我們的歷史教材中,在我們被被視作經典的歷史專著中。最嚴重的歷史造謠者,倒不是網上的歷史噴子,而是我們被視作專家、權威,甚至大師的學者們,尤其是在現代幾乎被捧為神靈的「民國大師」們。

或許看到這些話,諸位會覺得太偏激,是在刻意標新立異,搏出位。實則,我是懷著非常非常痛心的心情說這些話的,這真的是一個讓人非常非常痛心的一個事實。

我先列舉一些這樣的歷史謠言,它們被寫進教材,被當做經典,被千千萬萬的學生們要考試作答。不把謠言做答案,就不能通過考試,拿不到畢業證書。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是「吃人」的歷史。中國歷史上的「禮教」是「吃人的。

中國的幾千年的歷史是停滯不前的,而西方則一直在前進。

中國的歷史也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階段,夏商周是奴隸社會。

中國歷史是「百代皆行秦政制」,是「外儒內法」。

儒家不過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是倡導仁義道德的偽君子。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專制社會,是馬克思說的「亞細亞專制」。

中國人不懂自由,不懂權力,沒有民主意識,奴性十足。

民主、科學是一個絕對的好東西,是真理,是人類文明的必然歸宿。

市場經濟起源於西歐,為中國所無。中國要搞市場經濟必須從歐美引入。

契約精神是歐美社會的產物,為中國所無,中國人缺乏契約精神,不誠信。

黃帝是西方游牧民族,炎帝是神農,蚩尤是東夷民族。

甲骨文是中國文字的開始,甲骨文之前,中國沒有可信的記載,沒有信史。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

「科學、民主」都是西歐文明在其內部進化出來的,現代文明就是西歐文明。

中國文明在歷史中從未影響過西方。

科學與宗教神學截然對立,科學是理性,宗教是迷信。

「客觀事物」的確存在,科學真理是絕對真理,也是絕對的善。

中國從未對人類文明做出什麼大貢獻,也從未出現全球性影響的大思想家。那樣的人,都是西方人。

經濟發展、商業發展可以促進人類自由。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政府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人類歷史是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發展的。

人類文明起源於古兩河文明。

因為青銅、馬車,包括鐵器,甚至小麥都是起源於西方,因此,中國文明不過是西方文明東傳的結果。

中國沒有宗教,所以中國人沒有道德,不可靠。

中國經濟的崛起,主要是學習西方的結果。

歐美人具備全球視野和全球思維,中國人具備。

古代的中國只是偏居於東亞一隅,古代中國人不知道中國之外的西方文明,把自己成為「中國」是無知和夜郎自大。

中國歷史只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一個小部分,中國的歷史必然要服從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 ……

以上所列舉的都是存在於歷史教材之中,存在於歷史專著和學術論文之中,存在於專家學者和權威大師口中,當然也更存在於被中國教育系統所訓練的廣大公民的意識中的,歷史謠言。這些列舉沒有嚴格的順序。當然,更重要的是,你可能覺得大部分不是謠言啊,是事實啊。

其實大多數人對這些歷史謠言,尚且沒有認識到是謠言,而是當做經典,因為這些都是教材上說的啊,大師學者所說的啊,權威學術專著、期刊所說的啊。這才是讓人痛心的,讓人恐懼的。我們的教材,我們的教育系統,我們專業期刊,我們的教授專家,實際上都在充當歷史謠言的傳播者角色。

這是一個嚴密和堅固的鐵幕,一個由迷信和謠言鐵幕,一個讓人窒息的鐵幕。主流的媒體和教育系統,就是這個鐵幕的主體。因此,要通過主流的媒體系統和教育系統,去破除這些謠言和迷信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自身就是謠言和迷信的製造者,甚至說,它們就是靠製造和維持謠言和迷信而生存。

因此,能夠打破這一鐵幕的,唯一希望就在新興的自媒體和自媒體人。感謝頭條,你們為廣大自媒體人提供了優秀的平台。

本文,不能夠對上述所列舉的歷史謠言一一具體駁斥,這些工作在以後的文章里會做。只想整體上,根本上說明一下,這些歷史謠言產生原因。

總體來看,這些歷史謠言存在一個共同的特徵:盲目而迷信地認可和崇拜西方,包括崇拜西方的歷史,以及歷史觀念;盲目而迷信地否定和貶低中國的歷史和中國傳統的歷史觀念。

因此,這些歷史謠言的產生,實質上是中西文化衝突的結果。中西文化衝突的什麼結果?就是文化投降的結果,當然也是盲目文化自卑的結果。

那麼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文化投降的?很多人可能會相當然地認為是鴉片戰爭之後,是隨著被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戰敗而出現的。錯!中國的文化投降,中國文化自信的消失,不是給歐美人打的,而給日本人打的。

中國的文化投降和崇洋媚外不是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後,而是發生在甲午戰爭之後。甲午戰爭之前,中國在文化上並未投降,而是非常地文化自信,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對歐美依然是以「夷」相稱,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在文化上認為歐美為蠻夷,只是要學習的他們的作為技術的「長技」。

但甲午戰敗之後,中國在文化上開始出現大崩潰,一瀉千里。中國沒有被歐美打怕,而是被自己昔日的文化附庸日本打怕的。中國的留洋熱不是從歐美開始,而是甲午之後從日本開始。甲午之前,洋學位在國內實際上是不被認可的,科舉依然是正統。所以,留學英國的嚴復,後來依然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惜均名落孫山。

據統計,從1901年起,每年到日本留學的人數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猛增。1901年為280名,1902年9月為614名,1903年11月為1242名,1904年為1557名,1905年11月猛增至8000名,全年估計為一萬二三千名人,達到高峰。據梁啟超1902年統計,自費生幾乎佔據了一半。

也就是說,中國的西化,至少說全盤西化,不是從直接從歐美開始,不是直接學習歐美,而是從日本開始,學習日本。中國的文化投降不是對歐美投降,而是對日本投降。

中國文化投降主要標誌就是,在繼向日本的劉留學潮之後,所發生的「新文化運動」。一般認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生時間是1916年。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因為這是此前大批日本留學生學成回國的時間。新文化運動的主體就是這批日本留學生。包括「打倒孔家店」喊的最響的陳獨秀、魯迅。同時,國民黨的高層,也大都有日本留學的經歷,包括孫中山、蔣介石、汪精衛。這是汪精衛成為大漢奸的重要原因,也是孫中山和蔣介石均有很強烈的媚日情節的原因所在。

新文化的實質就是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實質就是「脫亞入歐」。「亞」實質上就是中國,「脫亞入歐」實際就是「脫中入歐」。要脫中,必須先反中,要否定此前一直影響日本的中國文化。因此,「「脫亞入歐」實質就是「反中入歐」。這也是民國「新文化」的真實內核。不是陳獨秀、魯迅最先喊出打倒孔家店,徹底否定中國文化,而是日本人,陳獨秀和魯迅等人,不過被日本人洗腦了而已。

就這樣,所謂的「新文化運動」實質就是「脫亞入歐」入歐運動,就是「反中入歐」運動。這是這個大背景下,一系列的歷史謠言和歷史迷信出現了。

因此,民國的「新文化」實質上是歷史謠言和歷史迷信的總基地,明國的大師們,尤其是那些有日本留學經歷的大師,不過是被日本洗腦的歷史謠言和歷史迷信的製造者。

但是,中國當前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依然處於民國「新文化」範式之下。因此,破除歷史謠言,破除歷史迷信,破除歷史虛無,反對文化投降,重樹文化自信,批判民國「新文化」,是無法迴避和繞開的大關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字文明契約論 的精彩文章:

重拾文化自信,務必重估民國史,走出「新文化思維」
「蔡氏意學」的四大組成部分:字學、史學、經學、意學

TAG:文字文明契約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