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當你年齡超過40歲,又是一名女性時,你還會認為乳腺癌離你很遠嗎?

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全國癌症報告》中顯示,乳腺癌發病率位居所有女性惡性腫瘤之首;

僅2014一年,我國就有27.89萬的新髮乳腺癌患者,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而同一時間,英國《獨立報》也發出專刊報道,從2000年至2013年,中國乳腺癌年平均增長率為3.5%,增速位列世界首位;

一系列冰冷而又殘酷的數據讓人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乳腺癌聽著遙不可及,可實際卻近在咫尺。即便是醫療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依然控制不好乳腺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科葉鋒醫生指出,現在每2分鐘中國就有一名女性被診斷為乳腺癌患者,45-55歲左右的中年女性佔據大部分,平均比歐美女性早十年的發病期也意味著給家庭帶來更大的疾病和社會負擔。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而相比於乳腺癌飛速增長的發病率,更讓人覺得壓抑的是:一旦被診斷出乳腺癌,多數女性患者往往面臨著全乳切除的局面,乳房的缺損讓超過半數的女性對乳腺癌更為恐懼,情緒一直低落,無法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動。

26歲的小陳就是其中一員,被確診患上乳腺癌後,哭的撕心裂肺,一邊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同時也無法接受沒有乳房的自己,一度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身體都不完整了,治病還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會患上乳腺癌?

在得知自己患上乳腺癌的那一刻,不少女性第一反應是篩查自己是否有遺傳史,「但其實遺傳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只有5%-10%,更多的患者病因並不明確,一般認為是在多種體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誘導發病。」葉鋒說道。

據了解,在現有的醫學研究中,被證實與乳腺癌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長期暴露於高雌激素水平(比如月經初潮早-12歲以前、高齡不育、產後未哺乳、多次流產史、絕經後的激素替代治療、高齡產婦使用某些輔助生殖技術等等),「這是因為乳腺屬於雌激素的直接作用器官。」葉鋒解釋。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能導致乳腺癌風險增高,「飲酒,吸煙;高脂高熱飲食誘發的肥胖,體內脂肪含量過高會導致雌激素水平升高;經常熬夜或上夜班也可以提高乳腺癌發病風險」葉鋒指出。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早期乳腺癌患者發現比例增高,5年生存率超八成

任何癌症都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乳腺癌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隨著女性健康意識的增強,臨床上I、II期的乳腺癌患者近年來明顯增多,「一旦能在早期發現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保持在80%以上。」葉鋒表示。

據悉,目前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分會的推薦,一般人群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行乳腺體檢,主要是彩超檢查和鉬靶,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考慮將乳腺癌篩查年齡提前至30-35歲。

針對在日常健康體檢中,女性們被發現存在的乳腺結節(增生、乳腺纖維瘤)問題,葉鋒表示,常見的乳腺的良性腫瘤,比如纖維腺瘤、增生結節等,惡變幾率都很低,目前,大部分醫院已經對乳腺結節的影像學診斷採用了BI-RADS分級,根據影像學表現將乳腺結節分為1-5級。1-3級一般考慮為良性,推薦可以定期觀察是否有變化,對分級4-5級的患者考慮行活檢或手術治療。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每年20萬人做乳房切除術,選擇乳房重建的不到10%

數據統計顯示,在中國每年有20萬的乳腺癌女性接受乳房切除手術,但選擇保乳手術或乳房重建的患者卻不足30%,遠低於歐美一些國家的60%—80%的保乳和失乳重建率。

過去是因為受到藥物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乳腺癌的治療基本都採取「一刀切」,切得越多越乾淨越好,但現在得益於先進技術和藥物的出現,在保證生存前提下,醫生們還關注如何讓患者能保住乳房,或者在切乳後進行乳房重建,留住女性特徵。

「但從實際臨床上來看,選擇保乳手術的患者占所有乳腺癌手術的20%左右,乳房重建手術只佔10%,意味著有超過60%的乳腺癌女性在手術後失去了乳房。」葉鋒表示,雖然大多數醫療機構已開展並常規告知患者保乳或乳房重建相關知識,但是由於治療時間相對延長、治療費用升高、患者自身顧慮等種種因素制約了手術的開展。

其中擔心做了保乳手術後會影響手術的效果,是乳腺癌患者最大的顧慮。事實上,早已有研究數據顯示,在嚴格的手術指征下,做保乳手術的患者和全乳切除的患者相比,長期生存率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反而長期乳房缺損可對半數乳腺癌女性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主要表現為對癌症的恐懼,缺乏身體完整感,性事頻率減少,情緒低落,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社交活動。

中國乳腺癌增速全球第1,「兇手「是誰?專家指出這幾點

Tips:最靠譜乳腺癌檢查方式

年輕女性,建議每月做好乳房自檢;從40歲起定期去醫院做乳腺檢查,包括每半年一次的醫生手診,每年一次的B超、鉬靶檢查,必要時可以進一步行乳腺MRI、乳腺CT等,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考慮將乳腺癌篩查年齡提前至30-35歲。「只要定期體檢,乳腺癌基本上無處可藏。」葉鋒提醒。

目前是否有必要做乳腺癌遺傳基因檢測?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建議以下四種情況可以考慮:

1.有兩位以上的一級親屬(指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乳腺癌,並至少有一位一級親屬患有卵巢癌,無論在任何年齡段被診斷出。

2.有超過三位一級親屬在50歲之前診斷為乳腺癌。

3.有兩位姐妹在50歲前診斷出乳腺癌或卵巢癌。

4.有一位一級親屬患雙側乳腺癌,雙側卵巢癌,或同時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的精彩文章:

越來越多小孩得白血病,說白了,就這6個原因
化療治癌,副作用太大,能不做嗎?醫生:3種人本不該化療

TAG: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