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藍牙耳機真的會致癌?

藍牙耳機真的會致癌?

藍牙是一種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離無線通信規範。藍牙筆記本電腦,就是具有藍牙無線通信功能的筆記本電腦。藍牙這個名字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呢。公元10世紀,北歐諸侯爭霸,丹麥國王挺身而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血腥的戰爭被制止了,各方都坐到了談判桌前。通過溝通,諸侯們冰釋前嫌,成為朋友。由 于丹麥國王酷愛吃藍梅,以至於牙齒都被染成了藍色,人稱藍牙國王,所以,藍牙也就成了溝通的代名詞。一千年後的今天,當新的無線通信規範出台時,人們又用藍牙來為它命名。1995年,愛立信公司最先提出藍牙概念。藍牙規範採用微波頻段工作,傳輸速率每秒1M位元組,最大傳輸距離10米,通過增加發射功率可達到100米。藍牙技術是全球開放的,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全世界可以通過低成本的無形藍牙網連成一體。

隨著藍牙耳機的普及,不少人也越來越擔心藍牙耳機的使用風險。近日,一篇名為《Airpods和其它藍牙耳機安全嗎?》的文章稱,來自全球40個國家的250名科學家向世界衛生組織聯名發函,警告無線耳機的輻射可能致癌。藍牙耳機是如何工作的?使用藍牙耳機致癌嗎?

那麼,藍牙,如此具有傳奇性的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無數便利條件,如今

應用到耳機上會致癌?

藍牙耳機是如何工作的?

雖然人們經常將藍牙理解成一種設備,但實際上,藍牙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協議,使用的是2.4GHZ-2.485GHZ頻率的無線電波,可以實現在固定設備、移動設備、樓宇之間的短距離數字通信交換。

藍牙按照其功率可分為三種:藍牙1組的功率約為手機的1/20(目前手機SAR標準峰值功率為2W/KG以下,即6分鐘內每千克腦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2瓦),通信距離為100米左右;藍牙2組的功率約為手機的1/1000,通信距離為20米左右;藍牙3組的功率則約為手機的1/2000,通信距離為10米左右。「如果對工作範圍的要求比較小,一般選擇近距離、功率較小的就可以」,,「比如藍牙耳機,通常不會遠離我們的發射源,所以用20米的藍牙2組標準就足以。而對於無線滑鼠,使用它的範圍基本就在1米左右,運用的就是藍牙3組的標準。」

藍牙耳機工作時主要運用的是無線模塊、數字模塊以及音頻放大器。「無線模塊是完成兩個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這就像兩個手機之間的通信是一樣的。無線模塊把一個設備傳遞過來的數字信號用無線方式傳輸到另一端的設備,另一端將信號接收,無線模塊的工作就完成了。」在接受信號之後,數字模塊將信號解碼,再將碼傳送至處理晶元,碼轉換為音頻信號,經過音頻放大器的處理使人聽見聲音。

使用藍牙耳機致癌嗎?

針對「使用藍牙耳機輻射致癌」的說法,根據《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雜誌在2018年9月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的結論來看,使用藍牙耳機對人體產生的輻射要比使用手機低得多,並不會增加人體患癌的風險。「可以說,藍牙耳機致癌的風險性非常低,目前也沒有任何因使用藍牙設備而致癌的臨床病例。所以『使用藍牙耳機致癌』是誇張了,消費者無需擔心致癌問題。」

此外,在市面上出現的藍牙設備都是需要遵循國際、國家標準的。「產品如果做不到低輻射,沒有控制在對人體無害的範圍內,是不允許上市的。」

之前提到的,來自全球40個國家的250名科學家向世界衛生組織聯名發函,警告無線耳機的輻射可能致癌。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40個國家,250科學家,果然名副其實。

最後提醒朋友們一點,我國工商,質檢以及衛生組織等部門對於市場流通的一些產品的管控可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對於一些市面上常見的和使用廣泛的產品管理還是相當嚴格的,一些不合格或對人體危害超標的產品是沒有可能在市面上廣泛流通的。所以朋友們對於一些網路謠言,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造福人類的黑科技,沙漠瞬間變成良田
ThinkPad 2019全新T系列上市,助你遠離996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