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我不認識他,為什麼要叫他?」你是否要求過孩子要懂「禮貌」

「我不認識他,為什麼要叫他?」你是否要求過孩子要懂「禮貌」

文丨福林媽咪

逛街的時候,剛巧碰上正在給孩子挑衣服的同學,打完招呼,同學就招呼她兒子過來跟我打招呼。

「這是媽媽的同學,跟阿姨打個招呼吧。」

可是,小傢伙躲閃了半天,也沒有喊出「阿姨」。

同學頗不好意思的摸摸兒子的腦袋,帶著歉意跟我說,「這孩子,就不願意跟人打招呼,一點兒禮貌也不懂。」

「小孩子都這樣,不是強迫的事兒,我小時候也這樣的。」

還真是,我小時候也像同學的兒子一樣,每到我媽讓我與陌生人打招呼的時候,我心裡的想法就是,「我又不認識他們,為什麼打招呼,我不想」。

而每當我不按照大人的要求打招呼時,他們都會說我「沒禮貌」。

而這樣的「判定」,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我一度排斥見生人,甚至在陌生的地方待一會兒就會緊張到發抖。

還好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情況才有所轉變。

爸媽別為了禮貌,強迫孩子打招呼,那樣會誤導孩子的社交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善於表達自己的,他們也許只是慢熱型的孩子,習慣在慢慢的接觸中表現自己。

如果爸媽強行要求孩子打招呼,很可能會顧此失彼,孩子學會了禮貌,可內心卻因為爸媽的強迫而受傷。

想要讓孩子學習見人打招呼的禮貌,爸媽可以帶孩子多外出,多給孩子接觸周圍人的機會,給孩子設置情景訓練,比如鼓勵孩子買東西時自己尋求幫助,讓孩子向周圍人尋求幫助。

這樣的頻繁的與周圍人的接觸,會慢慢的讓孩子不再害怕,不再羞於與外人接觸。

生活中,強迫孩子謙讓的禮貌,也不應該有。

《少年說》里一個女孩在台上「控訴」爸爸,說爸爸太讓她謙讓弟弟,可是女孩的爸爸並沒有認同孩子的看法,一直以「年長要讓年幼」的看法要求孩子。

爸媽讓孩子學會謙讓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孩子也是個孩子,他們也需要關心和愛護。

過度的謙讓,很容易導致孩子壓抑自己的內心,慢慢的他們也就會屈服於周圍的人,即便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去積極爭取。

孩子會謙讓固然是好事,但是謙讓要有度,適當的給孩子選擇,讓孩子自己表達意願,那才是真正的謙讓。

就像節目主持人說的那樣,孔融讓梨,前提得是孔融有梨,如果一開始他手中的梨就被剝奪,那就沒有謙讓一說了。

做人要謙虛也是爸媽要求孩子的禮貌,可過度謙虛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

本來孩子學習好,受到周圍人的誇獎,可爸媽非說孩子成績中的不足之處,或者是對比孩子生活中的不足;孩子整體來看,長得漂亮的,可爸媽非以孩子樣貌上的缺點判定不好看,這樣的以缺點展現給周圍人的「謙虛」,極易導致孩子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太較真自己的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爸媽不應該只關注孩子的缺點,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動力。

所以,在以後孩子接受別人誇獎的時候,爸媽別光顧著謙虛,也要對孩子的優點提出表揚,那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也會把優點繼續發揮下去。

「吃虧是福」,是每個爸媽都知道,可如果這樣的想法灌輸給孩子,只會讓孩子得到「不公平」待遇。

上幼兒園的侄女,經常受到班裡一個男孩子的欺負,不是手工作品被男孩子弄壞,就是衣服被男孩子丟地上。表嫂一開始也沒當回事,只是要求侄女離男孩遠點,還讓侄女要大度,學會寬容,原諒男孩子的行為。

可結果,男孩變本加厲,甚至惡作劇的抽掉侄女要坐的凳子,導致侄女摔傷了頭,表嫂這才意識到當時讓侄女忍讓是多麼的錯誤。

過分要求孩子大度寬容,原諒別人的錯誤行為,只會讓孩子受更多的委屈和傷害。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爸媽要及時幫助孩子,面對別人的「傷害」,爸媽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好自己,而不是讓孩子先學會寬容和原諒,那樣只會讓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

孩子懂禮貌固然是好,可是壓抑孩子天性的「懂禮貌」,實則是在傷害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充滿自信,會為人處世,能保護好自己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孩子這幾種懂事的表現,背後都是心酸,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點,有格局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