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令員與司令有區別?

司令員與司令有區別?

民國時期,城頭變幻大王旗,如同遍布遍地草頭王的王朝末期一樣,一片混亂的民國,也是「司令遍地走,將軍不如狗」。尤其當抗戰爆發之後,在國民政府退出,而日寇有沒有足夠的兵力佔據的權力真空地區,往往一個偏僻的縣城就能冒出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司令。有些聚嘯山林的土匪頭子也搖身一變,趕時髦般的成為了「司令」。

土匪司令

除了趕時髦,草頭王們之所以紛紛自封司令,大概也因為,民國時期,司令似乎被多數人認為是一支相對獨立部隊的最高軍事領袖。與此同時,國民政府內部也有許多手握重權的司令,例如南京國民政府領袖蔣介石在第一次北伐時期,就被任命為北伐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也不例外,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元帥,在紅軍時代的重要職務之一,就是紅軍總司令。

司令成了一個萬金油一般的稱呼,「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草台班子隊伍首領可自稱司令,統帥數十萬、百萬大軍的軍事集團最高領袖,依然可被任命為司令或總司令。

蔣總司令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在我軍中才能見到的稱呼:司令員,在司令之後加了一個「員」是什麼意思呢?它和司令有什麼區別呢?

眾所周知,在大革命失敗後,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三大起義先後爆發,屬於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革命隊伍正式建設起來。尤其在毛主席三灣改編之後,黨指揮槍等我軍重要原則被正式確立。而毛主席定的原則之一,就是官兵平等。

既然官兵平等,那麼,舊式軍閥部隊之中代表階層關係的「長官」、「老總」等稱謂被棄之不用。取而代之的則是首長、同志等新的稱呼。在劉伯承元帥擔任紅軍總參謀長之後,他將從蘇聯學到的「司令員」一詞引入了我軍。當然與此同時,還有炊事員、司號員等等「員」。

劉帥

從此,紅軍各級高級軍官,開始被稱為司令員。在我軍隊伍中,無論是旅長、師長、軍長、縱隊首長、支隊首長還其他高級職務,都可被統稱為司令員。這個稱呼也一直在我軍中延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各級高級將領依然可被稱為司令員。

例如十大將之首的粟裕大將在1938年,就被任命為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挺進蘇南敵後,開闢敵後根據地,與日寇作戰,極大地擴充了新四軍的根據地。新中國成立的1951年,第十八軍也成立了由十八軍副政委王其梅擔任司令員的進藏先遣支隊,挺進西藏,為最終西藏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

曾擔任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員的粟裕大將

至今,我軍中依然使用司令員這一稱呼。例如各兵種、各級軍區、各海軍艦隊、各基地軍事的主官,都被稱之為司令員。在如今,司令員和司令的最大區別在於,司令員是各級最高軍事指揮官規範的正式稱謂,而司令卻更偏向於口語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清朝時期滿蒙聯姻的女子,母語不同,怎麼與丈夫交流?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有多少個派系?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