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Uber將上市,那些生而驕傲的Uber中國年輕人去哪兒了?

Uber將上市,那些生而驕傲的Uber中國年輕人去哪兒了?

圖為Uber滴滴合併一周年 柳甄微頭條曬的團隊合照

文|出行新觀察

十年,Uber終於等來了上市。2019年4月,Uber提交招股書,將成為今年最大的IPO之一。

作為共享經濟的開創者,Uber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全球用戶的出行方式,同時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不過遺憾的是,在這場終於到來的資本盛宴中,曾經的Uber中國創業者們註定無法分享這一紅利,因為他們已經在多年前的Uber退出中國市場時,散在共享經濟的各個角落。


TK致Uber中國員工的郵件

Uber招股書中,TK的名字仍然在。作為Uber的創始人、前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以下簡稱TK)仍持有該公司8.6%的股份,是第三大股東,身價接近90億美元。

此時距離他離開Uber CEO職位已有兩年時間,距離他發出那封致中國Uber員工的公開郵件,宣布Uber中國與滴滴合併,已經過去近3年。

可能,很多中國用戶還記得Uber。當年的Uber,最早在中國倡導高端專車理念,用戶時不時就能以計程車的價格叫到一輛豪車服務。而且Uber還在中國營銷領域開創了很多第一,一鍵呼叫直升機、一鍵呼叫佟大為、一鍵呼叫搖櫓船…給用戶塑造了深刻的印象。

當年的Uber精神也吸引了一大批優秀年輕人加入。他們英語流利,普遍有海外留學背景,很多都是來自投行、諮詢行業或者跨國企業的精英。改變世界,是這些人的職場信條。

2013年8月,Uber正式在中國試運營,第一站選在外國人聚集、開放程度高和經濟發達的上海,並推出「Uber Black」的高端專車服務。

此後幾年,Uber在中國的發展可謂神速,到2016年已經佔據超三成市場份額。在與滴滴合併之前,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曾放話說,Uber在中國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超過40%,在二三線城市份額超過50%,不懼怕號稱佔據80%市場份額的滴滴。

Uber中國進擊的背後,是與滴滴的燒錢大戰。當年還是Uber CEO的TK曾說過,Uber在中國境內為了應對滴滴的市場競爭,2015年的虧損超過了10億美元,而滴滴的情況更加惡劣,滴滴每周要花掉7000萬美元,一年就是40億美元。

燒掉的錢來來自哪裡?

曾有報道,Uber和滴滴在燒錢背後,兩家公司至少有4家相同的投資方,自己同時投資的兩家公司燒錢競爭是他們最不願看到的。

最終,這場戰爭以合併收場。2016年8月1日,Uber中國運營4年後,突然宣布,滴滴將全資收購Uber中國的全部資產。TK就是在當天發出了那封致Uber中國全體員工的郵件,開篇即是:「團隊們,我希望讓你們知道,我們已達成協議,將Uber中國與滴滴出行合併。Uber中國將佔合併後實體的20%股份,而Uber將成為滴滴最大的股東。」

有Uber員工說,聽到這個消息時的感覺是,「我在前線浴血拚殺,而元帥已經投降」。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這些曾經為Uber中國拋灑過熱血的,「白天在司機圈裡做運營,晚上在時尚圈裡做推廣」的年輕人們,註定了將與三年後的Uber上市盛宴徹底無緣。

Uber滴滴合併一周年 柳甄微頭條曬團隊合照


ofo的張嚴琪

在那封宣告Uber中國和滴滴合併的全員郵件中,排在TK感謝名單里第一位的,就是張嚴琪。

這個1986年出生、畢業於清華、投行出身的張嚴琪是Uber中國當年的傳奇人物。

他的成功源自於成都,在這個二線城市,Uber當年的市場份額曾一度超越滴滴,單量也是上海和北京的總和。張嚴琪衝勁十足,狼性作風,他曾將成都的3人團隊稱為Wolfpack(狼群),掛在嘴邊的話是「不要提出問題而是解決問題」。以至於後來,成都做到Uber月單量全球第一的時候,整個團隊也只有5個人。

正是因為張嚴琪出色的戰功,2015年,不到30歲的他獲得了Uber全球的六級評定,得到了時任Uber CEO卡蘭尼克的親自嘉獎,也應該是從那時候起,兩人的友誼就此建立。

2016年8月,Uber中國和滴滴合併後,張嚴琪進入滴滴,負責汽車後市場業務。而三個月後,張嚴琪對外宣布,正式加入ofo擔任COO,就此開始他在共享經濟的第二站。

張嚴琪加入ofo的同時,2016年12月23日,ofo正式對外發布全球戰略,宣布將在矽谷、倫敦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這被業內視為中國共享單車企業出征海外市場的首次嘗試。

作為ofo國際化業務的操盤手,張嚴琪在Uber期間所積累的運營經驗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此前Uber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廣州五個城市的市場及運營團隊也加入ofo,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2017年,被定義為ofo的出海年。當年6月,ofo已經在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哈薩克5個國家的多個城市進行單車投放,連接車輛超過600萬輛,用戶累計騎行達10億次。2017年下半年,ofo的出海步伐進一步提速。7月,進軍泰國;8月進入馬來西亞、日本、奧地利;9月,登陸包括捷克、義大利、俄羅斯、荷蘭4個國家;10月,進入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澳大利亞;11月,進入印度和匈牙利;12月初,進軍法國。

在張嚴琪的帶領下,ofo順利完成「20國計劃」,同時也達到了它的巔峰之年。


摩拜王曉峰和小藍胡宇沸

張嚴琪加入ofo的時候,正是共享單車市場最熱的時候。彼時,他在Uber時期的老同事王曉峰已經是摩拜CEO,另一位老同事胡宇沸也在早他一個月的時候加入了小藍單車,任高級副總裁。

摩拜CEO王曉峰很多人都知道,但人們不曾注意到的是,他曾是Uber上海的總經理,是Uber中國的前幾號員工之一。Uber於2014年2月進入中國,首站就是上海,王曉峰是其早期負責人。

當時Uber轟動一時的一鍵呼救叫直升機、一鍵呼救佟大為等創新市場活動,都由王曉峰團隊完成。在2015年底,當時Uber中國與滴滴還未合併,王曉峰選擇離職創業,加入共享單車的大潮,成為最早一批將Uber共享經濟的理念和經驗帶到網約車之外領域的年輕人。

2016年10月,Uber中國和滴滴合併後2個月,胡宇沸空降為小藍單車的高級副總裁,當時他只有29歲,這是他的第三份工作。此前他的兩份工作分別是微軟的高級解決方案專家和Uber中國華南區市場效率總監。隨著胡宇沸加入小藍單車,40多位前Uber員工也跟隨加入,同時Uber頗為有名的價值觀也一同跟了過去。胡宇沸曾說過,在Uber的14條核心價值觀中,小藍單車非常重視的就有7條。

Uber退出中國後,若只有一人去了共享單車行業,或許還是個偶然,但一群人相繼加入,這其中就有它的必然性。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以Uber為代表的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在商業模式和遊戲規則上,都頗為相似。同樣打著共享經濟的精神旗幟,同樣依靠資本補貼,迅速搶佔市場。燒錢的規模決定了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誰的資本實力更強,誰就將笑到最後。

只不過,共享單車的烏托邦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此前被快速發展所忽視的管理問題相繼暴露。

ofo首當其衝遭遇困境,為保國內業務,收縮海外市場,張嚴琪黯然離開。摩拜雖在燒錢大戰中僥倖勝出,最終還是以賣身美團收場,摩拜品牌不復存在,王曉峰卸任CEO。小藍單車最終也沒有逃脫被滴滴收購的命運,胡宇沸再次出走,加盟印度公司OYO酒店任高級副總裁,負責中國市場的開拓。

至此,曾經Uber的年輕人們在共享單車領域的開疆拓土,告一段落。

在「共享」路上繼續創業的年輕人們

2015年11月25日,Uber中國舉行「2016戰略發布會」,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曾攜Uber中國三大區總經理首次集體亮相。三大區總經理分別為北區西區總經理張嚴琪、中區總經理汪瑩以及南區總經理羅崗。

目前,羅崗已經是空客中國創新中心首席執行官。他正準備在中國落地一款名為「Voom」的一鍵呼叫直升機產品。作為一款「飛的」服務APP,Voom此前已在巴西聖保羅、墨西哥城商用運營,主要與當地的直升機運營商合作,採用拼機模式,用戶打開app,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後,便會有汽車將乘客運送到最近的直升機機坪飛往目的地,到達之後還會有汽車接駁。

與滴滴合併後,原來的Uber中區總經理汪瑩成為Uber中國負責人,後來是滴滴Uber事業部總經理。2018年,汪瑩離職,創立電子煙品牌悅刻RELX,獲得來自源碼資本、IDG資本、紅杉資本投資,目前估值達到8億美金。

Uber在上海的最後一位總經理蔡光淵,他創立的怪獸充電已經獲得了由順為、小米、紫米、清流、高瓴等聯合投資的數千萬元資金,充電櫃也在全國多個城市鋪開。

幾個月前,蔡光淵談起Uber對他的影響時這麼說,「共享充電寶是很傳統的事,是Uber教會我如何把傳統的事情用互聯網的形式做出來。當然,Uber燒錢很嚴重,這讓我意識到,自己創業不能過分燒錢,要回歸商業本質,要精耕細作。」

而Uber的創始人,被Uber年輕人們奉為精神領袖的TK,在被迫離開Uber後,也開始了他在共享領域的又一次創業。今年2月9日,有媒體報道,TK正與ofo前首席運營官張嚴琪合作,考慮將其位於洛杉磯的CloudKitchens(雲廚房)項目引入中國市場。(本文首發鈦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996 事件的啟示:我們終將忙碌到精疲力盡
為什麼996成為中國程序員永遠的痛?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