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是明朝的哪兩位皇帝?所指何事?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是明朝的哪兩位皇帝?所指何事?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大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王朝,雖然積貧積弱、昏君輩出,卻因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硬氣作風,受到諸多歷史愛好者的推崇。「明粉」們還總結出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來頌揚明朝,即: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說的是明朝向來奉行的硬氣外交政策,而「天子守國門」和「君王死社稷」則主要說的是兩個皇帝的兩個「壯舉」。

天子守國門:永樂帝遷都北京

所謂「天子守國門」,顧名思義就是指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親自鎮守邊疆保家衛國,具體說來則是指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事。

眾所周知,朱棣是通過發動靖難之役篡位稱帝的。由於皇位得來不正,朱棣登基後一直誠惶誠恐,他要面對的不只有內心的不安,還有此起彼伏的政治隱患。

朱棣早年獲封燕王,他雖然生在應天府(今南京),但北京才是他的大本營。朱棣奪取皇位後,他的南京天子之路走得並不順暢,因為這裡本是朱允炆的帝都,上有諸如方孝孺這種反叛他的臣子,下有大批視他如反賊的百姓。所以,朱棣決意遷都北京,回到自己的地盤,自己的勢力範圍。

北京(北平)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環山,俯瞰中原,號為形勝,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地。明朝的政權又是從蒙古人手裡奪取的,明初中原的主要敵人仍是退守草原的北元。由於北京在地理上靠近蒙古,又是舊時元大都的所在,所以在明朝時自然成為了北方的邊防中心。

誠然,朱棣遷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穩固統治,保住皇位,但客觀上卻也有利於全國政局,有利於東北發展,更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朱棣遷都北京實際上是將京城建在了國防線上,由皇帝親自坐鎮邊疆,這就是「天子守國門」說法的由來。

君王死社稷:崇禎帝自縊殉國

一說到「君王死社稷」,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必然會是明思宗朱由檢弔死在煤山上的悲壯場景。沒錯,「君王死社稷」指的確實是崇禎帝自縊殉國之事。

同為末世之主,當面對敵人來襲時,蜀漢孝懷皇帝劉禪選擇了獻城投降、搖尾乞憐,宋徽宗趙佶選擇了甘當俘虜、忍辱偷生,而明思宗朱由檢卻選擇了大義凜然,自縊殉國。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就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即將攻破紫禁城之時,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弔死在了煤山的歪脖子老槐樹上,這標著著一個王朝的覆滅,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作為中國古代最有骨氣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也註定被歷史銘記,被後世緬懷。

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是崇禎皇帝死前親手寫在藍色袍服上的臨終遺願。崇禎是一個性格暴戾的皇帝,在亡國之痛的摧殘下,他更是幾乎喪失了理智和人性,他竟然瘋魔到不惜賜死了后妃,殺死了骨肉,最後連自己都不放過,甘願以身殉國。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對他的臣民仍充滿感情、念念不忘。國家可以亡,皇帝可以死,但唯獨不能傷百姓一人。

所以,縱然崇禎皇帝真的剛愎自用,真的暴戾成性,但他也真的堪當「君王死社稷」的美譽。

綜上,「天子守國門」和「君王死社稷」確實是對「永樂遷都」和「崇禎殉國」的最恰當評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朱棣遷都北京的初衷其實並非是要「天子守國門」,而是為了自己能坐穩皇位。同樣的,自縊殉國也並非崇禎的本願,「君王死社稷」完全是被逼無奈下的選擇,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崇禎皇帝早已眾叛親離,退無可退,如果不自我了斷,只能屈尊受辱。

參考資料:《明史》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歷史界為何認為「明實亡於萬曆」?萬曆年間發生了哪些歷史巨變?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