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本煥長老為何要三步一拜朝禮五台山?

本煥長老為何要三步一拜朝禮五台山?

導讀

智慧是不分上下,高低貴賤的,是沒有分別的。智慧是平等的,人人本具,只要我們用心,就能日日發揮智慧的良能,成就我們的事業。

文:本煥長老

本人於1937年由揚州高旻寺出發,到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北上五台山,在五台山住了十年。

這期間不僅完成了朝禮文殊菩薩的心愿,還刺舌、指之血,書寫經文19部,如今只有《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面世,其餘的血經已經尋覓不到了

當年,我為什麼要發這個願去朝禮文殊菩薩呢?

當初,我就是沖著對文殊菩薩的大智慧而朝禮五台山的。

文殊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簡稱,是龍種上佛的化身,亦是無數佛、菩薩的老師,在佛教界被尊稱為「三世佛母」。

因為祂有教導眾生髮心成佛的誓願,故再做菩薩,來此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開啟眾生成佛的智慧,被視為智慧的化身,成功的象徵。

人們虔誠地禮拜祈禱,是期盼從文殊菩薩那裡受到啟迪,學習祂的聰明才智,運用智慧來面對人生,面對未來。出家人則用文殊智慧了生脫死。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文殊菩薩運用智慧,對治心魔煩惱,將種種困難苦厄,一一變為吉祥方便,有其獨到的心得和深遠的境界。

這個境界,要形容的話,也只有用一個「妙」字來概括了。

就像《維摩詰別記》中所說:「妙,乃諸法之實際。絕離名字、言說、思量、分別、言思所及……以妙智作為前導,修一切自利利他之行,無不吉祥。」

文殊菩薩本來早已修行圓滿,成了佛,但在祂成佛之前,就徹底明白: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但眾生中大多弄不明白,認為成佛太玄妙,不敢接近,即使天天念佛、拜佛,也不敢肯定的說:「我要成佛!」

文殊菩薩是過來人,明白眾生成佛的過程,包括碰到的困難。祂願意將自己的實踐告訴大家,堅固眾生的信心。

為此,文殊菩薩就立下十大願,實行教授工作。

《千臂千缽大教王經》中記載:受文殊菩薩所教,成為聖賢的僧人,不可計數;成為辟支佛,有九萬六千人;成為阿羅漢的,有八十億人;成為菩薩的有七十億人。文殊菩薩實在是無數佛、菩薩、羅漢、僧眾的恩師。

祂就像一盞心燈

我們從文殊菩薩智慧中可以得到種種啟迪:「智慧是需要犧牲,需要付出的。」

佛教中有「布施」,文殊菩薩成佛後自己不去享福,而是現菩薩身來娑婆世界救度眾生,教化眾生脫離苦海,祂是在法布施啊!

祂就像一盞心燈,一盞引人度向彼岸的光明燈。我們是不是從中看到了文殊菩薩智慧中閃爍的犧牲精神?

學佛修行者,必須福慧雙修

智慧是不分上下,高低貴賤的,是沒有分別的。智慧是平等的,人人本具,只要我們用心,就能日日發揮智慧的良能,成就我們的事業。

智慧是修來的,佛教中有「福慧雙修」、「培福修慧」。俗話說,鳥有雙翼,始能高飛;車有兩輪,方能疾馳;人有二足,才能步行。

所以,學佛修行者,必須福慧雙修,方能悲智具足。

佛經上也說:「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只知道修慧不知道修福的人,即使成了羅漢,化緣的時候,也沒有人給。托空缽啊!

反過來也一樣:「修福不修智,如象掛纓絡」。

在東南亞一些地方,每逢有重大儀式的時候,都要把大象打扮得非常莊嚴。象掛纓絡,意思是說,畜生的福報再大,也只能是一個畜生,因為並不懂得修行。

一個愚痴的人再有福,也只是愚痴的人。他也不懂得修行,所以很難解脫。

我們必須福慧雙修,悲智等運,才能圓滿覺悟,清凈自性,將來才能成佛!

智慧是需要發掘的。文殊智慧固然存在,如果我們不去發掘,不去重新解讀,它就只能作為一種東方古老智慧和傳統文化而遺存在那裡,就像金子雖然是金子,但埋在土中就發不出光一樣。

本煥長老圓寂七周年

五台山供燈共修

今日2019年4月16日,己亥年三月十二,是一代高僧本煥長老圓寂七周年紀念日。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本煥長老圓寂七周年供燈共修,祈願本煥長老不舍眾生,乘願再來。普願眾生悉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註:接收放生功德款截止時間為今日23: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慈悲的人,看什麼都順眼
比誰去的寺院多,論誰的師父名氣大?學佛修行要放下這顆「心」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