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洪堡烏賊海洋里最狡猾的捕食者,甚至連同類也不放過!

洪堡烏賊海洋里最狡猾的捕食者,甚至連同類也不放過!

洪德堡烏賊以兇猛、暴烈著稱,它甚至會獵食自己的同類,因此成為頭足類海洋生物家族中最臭名昭著的成員。

微風掠過夏日的海面,帶來一陣陣海水的咸腥味,一群斑斕奇異的海洋生物穿梭於科特斯海溫暖的海水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威廉姆·格列登上一隻深潛船,準備開始他尋找洪堡德烏賊的探索之旅。在他的身後,漸漸暗淡的夕陽餘輝正投射在不遠處的聖塔羅莎納鎮上。

聖塔羅莎納鎮位於墨西哥巴加加利福尼亞海岸東面,是19世紀晚期由於法國採礦公司在這裡進行礦石開採而形成的一個小鎮,如今礦場已經廢棄,聖塔羅莎納入不再以採礦為生、他們熱衷於開採另一種海上財寶——洪堡德烏賊。

不久,深潛船駛出港灣,在連綿起伏的浪尖上跳躍著快速前行,遠處是怪石嶙峋的桑·馬科斯島。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船緩緩停靠在島邊的一片水域,這裡已圍滿了許多玻璃纖維製成的敞篷小船。敞篷小船是墨西哥漁民用魚線和帶熒光的魚鉤追逐洪堡德烏賊的工具。格列和他的助手也將在這裡捕捉一些烏賊,不過他們只是給烏賊做標記以便進一步跟蹤研究。所謂標記,其實就是一些簡單的帶子,只是上面裝配有感測器,可以記錄海水的溫度和深度,這些信息將有助於格列及其研究小組為洪堡德烏賊的活動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

船錨已經拋下。在仔細檢查了潛水面具和通氣管後,格列下到水中。幾乎同時,三四隻人一般大小的洪堡德烏賊圍了過來,它們都睜著巨大的令人心驚的眼睛,尾隨在格列身後遊盪。格列好奇地凝視著這些傢伙,突然一條觸鬚橫掃過來……雖然此前格列看過這種大型烏賊伸張觸鬚的樣子,那是它們在掠獲獵物時的虛張聲勢,不過被觸鬚突如其來地掃了一下,他還是著實嚇了一跳。驚魂初定,格列發現烏賊只不過是用觸鬚輕輕地撫弄了一下他的手,「第一隻觸鬚在碰過之後收了回去,然後是第二隻……也許它只是在用觸鬚試試,發現我不是它喜歡的東西,於是就放棄了。」格列後來說。

近年來,洪堡德烏賊將巴加加利福尼亞東海岸海域作為了自己的固定棲息地,並將加利福尼亞灣發展成為自己的產卵繁殖地。洪堡德烏賊的到來,令科學家們有些不安,他們尚不能肯定洪堡德烏賊對於當地生態系統是不是一個受歡迎的新物種。也就是說,洪堡德烏賊的大量出現會不會恰恰說明了加利福尼亞海灣的生態狀況陷入了危機——這種無脊椎動物的出現,可能不僅僅是為了佔據食物鏈中缺損的一環,這一環是由於人們的過度捕撈而日漸稀少的鯊魚、金槍魚、槍魚等食肉動物大量消失而留下的。有科學家相信洪堡德烏賊的出現可能還暗藏著別的原因。

烏賊是一種典型的軟體動物。遠在4億年前,其祖先就已經是遠古海洋中最為活躍的一員,而那時魚類和其他陸生動物還沒有出現。洪堡德烏賊得名於流經秘魯的著名洋流——洪堡德洋流。洪堡德烏賊可重達45千克,長2米多。它身被一片如披風般的覆鰭,覆鰭佔去體長的一半多,能將烏賊內部器官全部包覆起來。餘下的便是八條長而靈活的觸手和兩條觸鬚,上面分布著許多吸盤。洪堡德烏賊喜歡在夜間掠食,巨大如小圓盤般的眼睛使它在夜晚漆黑的海水中遊走自如。

洪堡德烏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兩隻靈活快速、富有彈性的觸鬚,能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從八條觸手之間猛然伸出,抓住早已被嚇懵的獵物,然後將獵物拽回,再由觸手將其送進像鸚鵡喙一樣的進食口中。洪堡德烏賊吃東西的樣子像在吮吸,有些滑稽。更令人驚異的是,它的進食速度異常快捷,甚至釣魚者還來不及把魚線收上去,它已捷足先登把魚鉤上的魚吃掉了。

在由魷魚、烏賊、章魚和墨魚組成的頭足類海洋生物家族中,洪堡德烏賊以兇猛、暴烈著稱,它甚至會獵食、殘害自己的同類,因此成為最臭名昭著的頭足類動物——一旦發現自己的同類不幸上鉤,吊在魚線上痛苦掙扎,它就會毫不猶豫地迅速出擊,將同伴的身軀咀嚼得「格格」作響。墨西哥水生生物學家尤拉·馬柯達曾經分析過533隻洪堡德烏賊的胃容物,結果發現26%的洪堡德烏賊的胃容物中含有同伴的身體殘塊,而且身體越強壯者,獵食同伴就越多。更出人意料的是,體型稍大一些的雌性似乎更為強悍,吞食的同類最多。

所有烏賊都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爆發力,這種力量來源於水。烏賊首先將水汲進體內或者身體上的覆鰭內,需要時再將水噴射出去,瞬間形成的巨大推力可以產生極快的速度——在短距離內水流瞬間速度近乎達到光速。這樣的速度既可以保證烏賊有效地避開天敵,又可以使它在捕捉獵物時做到出其不意。

洪堡德烏賊的靈活與它的快速一樣卓越,它可以隨心所欲地在水中前後遊動、左突右擊,途中突然改變方向也不在話下,毫不費力。

一般來說,烏賊都是擬態高手,所有烏賊都有迅速改變體色的本領,一些體型較小的烏賊甚至還能改變自己體表的圖案和紋理,模仿周圍岩石或者珊瑚的色彩、形狀。洪堡德烏賊缺乏高超的擬態本領,不過它的體色仍然能在栗色和象牙色之間變化,而且一秒鐘內能變換好幾次。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同類,洪堡德烏賊的體色也會產生變化,尤其是在進食時,雙方都有些戰戰兢兢,體色變化的頻率也有所不同。格列相信洪堡德烏賊體色的變化可能是烏賊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一種方式,但是到底傳遞的是什麼信息,進攻?性需求?求愛?或者是別的什麼?一切都還是未解之謎。

格列和他的同事在科特斯海跟蹤觀察了2000隻洪堡德烏賊,他們發現,白天洪堡德烏賊喜歡下潛到300多米的深海並呆在那裡,入夜以後再上浮,進入一天中最為活躍的時間。這時,它們遊走於200米水層之上,這裡的海水富含氧氣。但讓人疑惑不解的是,水下300米處是海洋含氧最少的地方,那裡的氧氣含量幾乎為零。海豹和鯨偶爾會潛到這裡,但都只能靠屏住呼吸呆上一會兒。洪堡德烏賊在這樣的「禁區」可以一呆就是幾個小時,但又不得不呼吸,那麼氧氣從何而來?抑或洪堡德烏賊具有另一套鮮為人知的呼吸系統?下一步,格列準備將低光照相機放到300米的水下,跟蹤洪堡德烏賊的行蹤,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洪堡德烏賊於上世紀70年代進入到黑西哥科特斯海海域,並迅速發展成為墨西哥最主要的海洋魚類之一,1997年產量達12萬千克之多,其中大部分銷往中國和韓國,成為這兩個國家最為常見的食品原料之一。

令科學家擔憂的是,這種奇異海洋生物在科特斯海域的出現和定居並不意味著該海域生態環境的狀況令人放心,相反,由於人類過度的商業捕撈以及釣魚愛好者的垂釣,這裡的金槍魚、槍魚、衛矛魚、鎚頭鯊魚等魚類的數量減少很快。有專家曾統計過,捕撈到的鯊魚數量從1990年以來已經下降了40%。鯛類、鯰魚之類有鰭魚類也在大量減少。

有生物學家認為,洪堡德烏賊在科特斯海域得以大量繁殖的原因,或許是它們僥倖避開了船隊的捕撈,在有限的小生境中贏得了生機。但另一些專家則認為,無論何時,只要一個地方的漁業資源被過度開發,一些生命周期短的水生生物如烏賊等就會伺機入侵,大量繁殖,佔據掉很大一部分生存空間。這種現象過去就曾經在日本、美國加利福尼亞、阿拉斯加等地發生過。

洪堡德烏賊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暫,僅僅只有1-2年,但是憑藉極強的繁殖力,面對日益加劇的捕撈壓力,洪堡德烏賊比別的魚類恢復得更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捲土重來。雌性洪堡德烏賊只需一年便可達到性成熟,而雄性所需時間更短,只要10個月。在繁殖季節。雌性洪堡德烏賊釋放大量的魚卵,有人曾經在捕撈到的雌性洪堡德烏賊體里發現了數百萬顆魚卵。

對於洪堡德烏賊在科特斯海域的大量出現,格列相信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過度捕撈可能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一個因素,但並不是全部。在他看來,洪堡德烏賊這種體重達45千克的龐然大物,在其生命之初也只有1/4英寸(1英寸=2.54厘米)長,剛好適合許多魚類掠食;而成年洪堡德烏賊雖然能對抗海中大多數有鰭類魚,但對於那些終極龐然大物比如鯨來說,它也就是別人的美味大餐。而現在在科特斯海域抹香鯨的數量比過去都多。因此,格列並不認為洪堡德烏賊在科特斯海域的大量出現意味著環境惡化。按他的說法,洪堡德烏賊就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樣,如果一個地方的食物產出率發生了改變,不能滿足生存需要,它就會遷移。現在洪堡德烏賊逗留在科特斯海域,也許恰好證明這裡海洋的產出率非常高,因為只有具有不可想像的產出率的地方,才能維持這種頂級掠食者的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人類的物理知識去理解「飛碟」這個不明飛行物的原理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