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林懷民:沒有審美力,才是當代人的絕症

林懷民:沒有審美力,才是當代人的絕症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到哪裡去」

世界上所有的難題,

都可以通過三個問題得到解答。

我們看似複雜的生活,

也是如此。

因此,物道聯合國館、極物,

出品全新視頻訪談欄目——三問,

每月一期,從三個最赤裸的短問題切入,

對話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人。

我們一起,

用三個角度,切片世界。

很多人都問如何才能看懂現代舞?

有人擔憂道,之所看不懂是因為缺乏審美力?

也有人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

人生七十古來稀,將於2019年退休的林懷民老師,此次帶著「雲門舞集」《白水》、《微塵》最後一次巡演中國大陸。

坐在72歲的林懷民先生面前,他告訴我們:「免驚!向前走!我們不要呆在那個害怕的情緒裡頭,害怕的時候跨一步走出去,你才能夠想怎麼樣去解決問題。」

林懷民年輕時

26歲時,林懷民創辦了「雲門舞集」。父親跟他說:舞蹈家,是所有的藝術家裡面最偉大的,因為他得用身體來做表達,最辛苦、最難。但是,跳舞可能是乞丐的行業......

可那時年輕人就是敢!林懷民想:台灣人很愛跳舞,但沒有自己的團。我們來成立自己的團!

轉眼46年過去,「雲門舞集」被讚譽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可在林懷民看來,最打動他的卻是一位台灣農村婦女:「公演完以後,她在後台抓著我就說『李老師你演什麼我統統看不懂,可是我從頭到尾都感動的不得了』,舞蹈就是用感覺的,是感受的。」

美也一樣,只有喚醒你追求美的願望,你才能獲得美的本身,只有相信美好,才會看見美好。

以下內容整理自物道和林懷民的對談


〈 01 〉

人生不設限制

除非你給自己製造障礙

Q:在創造雲門之初,您對這個舞團有什麼期待跟要求嗎?

雲門在1973年成立,那個時候把舞團叫做雲門。

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的名字,所以取這個名就是我們要做自己的東西,不要做西方現代舞的模仿品,這是藝術上的一個方向。

Q:什麼才是中國人的舞蹈?

中國人編舞,跳給中國人看。

因為以往西方影響太多,我們希望能夠走出一個自己的那樣的東西。所以下面整個過程是在尋找、界定,在不斷的重新界定自己是什麼?

台東池上《稻禾》的演出現場

Q:很多世界現代舞團,當創辦人離開後,團就停了。72歲退休,當你離開雲門舞集後,它該如何永續?

永續那兩個字我很害怕的,永續就繼續跳舞,我想永續就是繼續跳舞,因為跳舞看起來很簡單,人們的永續最重要的還是他繼續跳舞,繼續拿出好的作品。

演出本身它會改變人的生活,改變人對美學的要求,至少有一個開心的晚上。

台東池上《稻禾》的演出現場

我們到池上演出的一位朋友梁正賢先生,他說了一句話,他說看了這些演出,農民是不是會把米種的更好?

他說我不知道,但是看多了高雅的表演之後,人對自己的要求會提高一點, 我希望人們繼續能夠活下去,呈現好的作品,能夠給大家的生活不同的刺激和啟發。


〈 02 〉

舞蹈,就不需要看懂

Q:看懂舞蹈,看懂世界,很難嗎?

很容易,稍息,不要立正,不要去看懂。

舞蹈不是一個認知的事情,看完了不考試的,也不要希望在一場演出裡面就能夠寫出好的舞評。

所以舞蹈就是看的,讓音樂、動作、顏色過來。還有什麼樣的感覺?你站在珠江邊,風吹來水在走,鳥也飛過去,心曠神怡。整個世界都在動,舞蹈就是人的一個動態,一個劇場的動態。

圖片來源廣州大劇院《水月》的表演現場

Q:審美力,來自於哪裡?

1988年舞團停掉以後,我去了印度、印尼、尼泊爾,到整個大西北 跑了一趟。我整個人開朗了,世界大了,你的材料多了,你看東西的時候不再計較那一點點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很難維繫,它是一刀兩刃,可以是你想像力的跳板,也可以變成拘束你的框框,所以如何出入其間,需要一點點斟酌。


〈 03 〉

中國人的極簡

是高層次的一種美

Q:讀者經常會問我,什麼才是中國人的極簡美?

宋瓷就是極簡,那麼簡單的。

老實講我不大喜歡清代的青花瓷,我喜歡宋瓷,甚至於明代的一些東西。書法上的、繪畫上的留白,不都會讓你想起極簡嗎?

Q:你覺得中國人的審美自信來自於哪裡?

我想這麼簡單說,我每到大陸一趟,就覺得大家穿的更好,不一定在價錢上更好,而是在衣服上搭配,這個東西慢慢的就過來了。

我看到人跟人的互動關係。早年來的時候,有手機,觀眾會衝過來說跟我拍照片,你不跟他拍照片,他還跟你沒完沒了的,應該這麼說,早年觀眾會拿著手機一定要跟他拍照。

今天我會在劇院裡頭看到觀眾看到我,他很高興,但是他安安靜靜給我點個頭。所以物質上的安定,慢慢的人就自在跟從容了。

《白水》表演劇照

Q:現在很多年輕人,在直覺上會認為傳統文化太沉重了,常常不知道應該如何理解和接受傳統的美。

我還沒有做雲門以前,我對京劇是不了解的,但是我想我應該了解的,所以我就坐在戲院,一天又一天的,一個月可能看20場,看到我好像覺得知道一點,然後從這裡面得到樂趣。

我想我們不應該為了傳統也好,或西方東西也好而去學習,而是因為覺得有趣而去學習。而當你開始知道一點事情之後,它門一扇扇打開,所以去接觸它。

《微塵》表演劇照

Q:最後一個問題,您覺得當代中國人該如何提高審美力?

我想在成長中間那種總是會喜歡某些東西,我年輕的時候,我聽不下巴赫,我覺得好無聊。特別是大提琴獨奏,就一個琴在裡面拉了半天,好像很有規矩地重複一些事情。我那個時候喜歡貝多芬,讓你熱血奔騰。

可現在我喜歡巴赫,我想很多人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喜歡老莊,我們這些都是生命中的變化。有這麼多東西,你不必執著於哪一樣東西,但是當喜歡什麼樣的東西。萬萬的要執著挖下去,你會到了一個年紀,到了一個歷練,你會喜歡別的東西。

所以什麼都好,但是你要把你喜歡的那個事情當一回事。

攝影-劉振祥 《白水》表演劇照

採訪結束後,我們走在珠江河畔,看著春天花紅柳綠,林懷民先生的話猶在耳邊響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不要過於執著,美,就是自己生活里的好好感受。」

帶著這一句「好好感受」林懷民走過了46年,至於什麼是美?也許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答案是會改變的,規則是有不斷的改變。如果有機會,我三五年後再看去,好像又有新的感覺,因為也許我舞作不變,你改變了。」林懷民說道。

人生既不能事事明了,也不能事事完美,就讓我們在有限的日子裡,多聽,多看,多感受吧!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由「雲門舞集」授權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都怪這春色,撩人的心暖
太隨便的人,過不好這一生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