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你能在它來臨時認得它,多保持在這個境界,遲早可以開悟的!

南懷瑾:你能在它來臨時認得它,多保持在這個境界,遲早可以開悟的!

東台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佛學裡有一句話:「香象渡河,截斷眾流」。

它比喻人的思想、情緒,是像水流一樣連著的:香象就是象王,普通的象是兩根象牙,菩薩騎的象王有六根象牙,體型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象王渡過急流時,不轉彎走,急流力量那麼大,它用身體把急流切開。所以叫「香象渡河,截斷眾流」。

中國也有一句俗語形容有勇氣的人,叫做「提得起,放得下」。 同樣,思想也可以有勇氣,要對心念有很大的勇氣,要有截斷眾流的勇氣。

但是,這不是壓制。

如果很緊張地硬壓住,那對腦神經、對身體都會有妨礙。

我倒還有個方法,就是一個人到最傷心的時候,痛哭一場,或者大喊一聲,痛苦就沒有了。

很多人喜歡唱歌跳舞,其實這些人也很苦悶。

生活的壓迫,在她唱歌跳舞時放鬆了,可是她沒有辦法把握境界,在唱歌跳舞的時候暫時忘了,一回到家還是感覺凄涼。

如果她把握到放鬆空靈的境界,就了不起了。

你一旦身心空靈,就能進入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境界,你會流下眼淚,那個眼淚不是悲哀也不是歡喜。

唐代詩人陳子昂有一句詩,「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獨愴然而泣下」的獨字,是沒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個人空靈地在這裡,這就是菩薩的大悲心的境界。

你打坐時有過第六意識被截斷的經驗嗎?可惜那一下你把握不住,否則今天的你就不同了。

這一剎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時來到,行、住、坐、卧任何姿勢都有可能發生這個第六意識之流被切斷的情形。

這像是把流水一樣的知性從中截斷,是很不容易發生的,下次碰上了千萬不要錯過,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

歷史上很多祖師,就是在這意識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斷的時候,爆發出開悟的。這個境界在一般人大喜、大怒、大哀、大樂的時候,也可能會產生。

你能在它來臨時認得它,多保持在這個境界,遲早可以開悟的。

我年輕時有人問我,什麼功夫才能開悟?

我告訴他們,很簡單,開悟的前奏境界就像你大便憋急了,在大街上來回找廁所找不到,正急得不得了,忽然找到,當下釋然!那差不多是了。

禪宗祖師說過「截斷眾流,頓然而悟」,那個時候才有頓悟的可能。

截斷眾流是定的境界,頓然而悟是慧的境界,這叫定慧等持,一切眾生隨時都有截斷眾流的情況,只是認不得。

當年我在四川從山上下來,看見一頭牛,農夫把他背上的重負卸下來,這牛已累到極點,就頓在那兒,一動也不動。

我就上前拍拍它,對牛說,老兄,你怎麼不悟呢?可惜牛不懂。

你靜坐要找好的境界,當你一上座剛把腿盤起來那一剎那,就是最好的。

當你把腿盤好了,心裡想著要打坐修行,妄念就來了。

我們都聽說過老僧入定,真正入定到某一種境界,時間沒有了,他會坐在那裡七、八天,一個月,自己只覺得是彈指之間而已。

不過大家要認識,這不過是所有定境中的一種定而已,並不是說每一個定境都是如此,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佛法講修持,百千三昧的定境不同,有一種定境是,雖日理萬機,分秒都沒有休息,但是他的心境永遠在定,同外界一點都不相干。

心,要想它能定住,是非常困難的,像年紀大一點的人睡不著,因為心不能定。

年紀越大思想越複雜,因此影響了腦神經,不能休息下來,等於說,我們腦子是個機器,心臟也是個機器,但是它的開關並不是機器本身,而是後面另一個東西;那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心裡的作用。

所以一切學佛,一切入道之門,都是追求如何使心能定。

有些人打坐幾十年,雖然坐在那裡,但是內心還是很亂,不過偶爾感覺到一點清凈,一點舒服而已。

一點清凈舒服還只是生理的反應與心境上的一點寧定,而真正的定,幾乎沒有辦法做到。

佛學經常拿海水來說明人的心境,我們的思想、情感,歸納起來,只是感覺與知覺,它們像流水一樣,永遠在流,不斷的流,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就是那麼一個現象。

佛說:「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

這是很恰當的形容,人們要把紛紛擾擾的心思暫停「止」下來,就必須如力大無比的大象,有能從奔濤滾滾中,截斷眾流,橫身而過的大勇才可,這便是「知止」而「止」的狀態。

至於「止」的外用方面,大略說來,每個人立身於這個社會,都要給自己定位,也就是自己要確定這一生要幹什麼。

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怎麼做,「止」於這一理念上,才能處變而寵辱不驚,處事而無悔。

如能做到這個樣子,在滾滾紅塵里,也算是一等一的人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市觀音禪寺 的精彩文章:

濟群法師:身體不好,怎樣修行才能使身體健康?

TAG:東台市觀音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