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鬼子」如何變成日寇的簡稱

「鬼子」如何變成日寇的簡稱

在反映抗戰題材的文學、影視、戲劇等各種文藝作品中,「鬼子」一詞幾乎成了國人對侵華日軍的代稱,中國人民奮起抵禦日寇的侵略被形象地稱為「打鬼子」。

中國出現「洋鬼子」一詞,是在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古代大多都用「蠻」、「夷」、「匪」、「賊」、「寇」等字眼形容「來犯者」。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常受到日本海盜的侵擾,「倭寇」就是當時對日本海盜的稱呼,明代還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繼光。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軍隊入侵中國,由於洋人的長相在當時人看來極為怪異,「洋鬼子」一詞漸漸成為對外國入侵者的簡稱。清代陳康祺在其《燕下鄉脞錄》卷九中記載:「若鬼使,則出使外洋之員;以西人初入中國,人皆呼為『鬼子』也。」

「倭寇」從何時開始變成了「鬼子」?「鬼子」為什麼成為國人對侵華日軍的代稱?據傳有兩個說法。

其一,緣於李鴻章的一副對聯。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曾代表清政府簽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時任首相伊藤博文曾稱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結束後雙方聯合舉行記者會。見眾記者到得差不多了,日本人突然亮出了一個寫有楹聯的白絹,並不無輕蔑地說:「我們日本有上聯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李鴻章定睛一看,那上聯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顯然,這是日本人在不可一世地宣揚其兵強馬壯,「單戈獨戰」即可踏平中國!面對這種輕慢和挑釁,李鴻章毫不示弱,他讓日本人鋪好白絹,準備硯台筆墨,沉著冷靜地揮毫寫出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對仗工整,內涵深邃,意思明了: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由此,國人便不再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而改稱為「鬼子」了。

還有一說是緣於「鬼子」一詞在日語中有三個意思,一是長得不像父母的孩子,二是出生時就已經長了牙的孩子,三是像鬼一樣胡來的人。早期到日本留學的中國人覺得,這三個意思十分符合歷史上的日本形象。懷著對日寇入侵中國的憤怒和仇恨,遂將入侵中國的日本人稱為「鬼子」。「九一八」特別是「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猶如惡鬼,完全喪失了人性,中國人全民奮起打「鬼子」,「鬼子」於是成了日本鬼子的簡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何偏愛姜維,而冷落魏延?
「戰神」粟裕,解放戰爭的四大突出貢獻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