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劇焦一線

聚焦影視內容,深度解析行業

作者:烏蘇

沒有一部劇比《因法之名》播出得更突然、更低調的了。

4月14日晚,《因法之名》搶檔《我們都要好好的》悄悄上線,空降北京衛視,該劇由李幼斌、張豐毅、李小冉等實力派主演,是最高檢繼《人民的名義》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現實主義作品。然而,該劇倉促定檔導致前期宣發缺失,網路端又只能在PPTV付費觀看,劇集熱度極其低迷,首播CSM55城收視率僅0.57%。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因法之名》被業內看好卻低調播出,或許與其敏感的題材有關。在劇中,公檢法層層篩查仍判錯案;因公殉職的警察抓錯了人;勘察現場的警察被經驗主義蒙蔽;法務人員寫出繁瑣報告卻遺漏重要證據等,90年代公檢法體系的典型問題被一一展開,而隨著劇情的發展,現代公檢法體系也將被呈現在大眾面前。

然而,儘管《因法之名》在陣容、題材上與《人民的名義》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因法之名》的人物塑造臉譜化,劇情中也有大量情感線夾雜其中,當前以獻禮為主的市場環境也不利於劇集擴散,再加上主流傳播渠道缺失,《因法之名》恐怕難以再現《人民的名義》的播出盛況。

1

衛視突然上線,PPTV網路獨播

一集僅19條彈幕過分低調

此前,《因法之名》曾定檔4月13日在北京衛視獨播,但該劇疑似遲遲未能過審,中途一度宣布延期,改播劉濤的新劇《我們都要好好的》,後者在4月13日還召開了全國首播新聞發布會,定於4月14日晚播出,幾乎沒有改檔播出的跡象。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然而,4月14日晚,《因法之名》卻毫無預兆地突然上線,在倉促定檔的背後似乎難掩「此時不播,以後難播」的恐慌。

《因法之名》全劇圍繞一起冤假錯案展開,劇中不可避免地將呈現出公檢法等相關部門的工作疏漏,本身涉及的題材較為敏感,也面臨著更大的審查難度,能夠播出已是不易。

不過,從目前的播出情況來看,《因法之名》反響平平。一方面,由於《因法之名》突然定檔導致前期宣發缺失,該劇首播僅拿到0.57%的收視率;另一方面,在網路端,《因法之名》由PPTV獨播,而沒有登陸一線的主流視頻平台,曝光度大大受限。

而且,《因法之名》為會員獨播內容,但PPTV的內容資源整體不佔優勢,降低了觀眾的付費意願,而這將直接縮窄《因法之名》的觀劇群體。反映到熱度上,該劇上線16個小時,播放量僅500萬,第一集彈幕僅19條。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另外,PPTV在各大視頻平台的夾縫中求生,主要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平台的優勢資源集中在體育板塊,主要依賴中超、五大聯賽、國際足球等賽事吸引受眾,在受眾覆蓋上與主體的觀劇群體存在一定的偏離。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PPTV本身的技術革新較慢。目前,在PP視頻手機客戶端還不支持倍速播放,這對習慣了「2倍速」看劇的互聯網年輕群體而言,並不友好。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多面影響之下,《因法之名》首播可以說是過分低調,微博上勉強登上的熱搜也很快被擠下,幾乎沒有濺起水花,而網路端流量無法彙集難以形成輿論場,後期借口碑發酵的可能性也被削弱。

2

剖開公檢法體系的問題

涉及敏感題材或使宣發受限

《因法之名》在播出前,曾被業內寄予厚望,該劇是最高檢繼《人民的名義》之後出品的又一現實題材作品,由李幼斌、張豐毅、李小冉等實力派主演,在陣容上也可與《人民的名義》相匹敵。然而,在這樣的光環之下,《因法之名》為什麼悄悄播出,傳播渠道不暢,甚至沒有在主流視頻平台上線呢?

這或許與其敏感的題材有關。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因法之名》一開場,由李幼斌飾演的葛大傑正在大雨中追捕一名拒捕的逃犯,與他一起參與追捕的仇慕因公殉職。諷刺的是,他們追捕的這名逃犯並不是真正的兇手。在之後的案件偵破中,公檢法體系存在的問題被劇中的一些細節帶出,呈現在大眾面前。

1、辦案程序複雜卻不細緻

在《因法之名》中,負責勘察現場搜集證據的陳謙和在向葛大傑提供相關物證報告時,一口氣提交了屍檢、指紋、血液、室內器具、門鎖五份鑒定報告,顯得相當繁瑣。但繁瑣並不意味著細緻,在被要求的新一次勘察中,陳謙和才發現了能夠影響劇情走向的關鍵性證據,一個橘子和兩枚指紋。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2、經驗主義當道,新一代的新思想被壓制

劇中,葛大傑和陳謙和身上都有經驗主義的影子,集中體現在陳謙和身上,他的理性判斷更多地局限在自己的經驗範圍內。

例如,在一位新人向陳謙和提出犯罪現場只有卧室內的指紋被清理的疑問時,陳謙和根據以往經驗斷定這是犯罪者迷惑辦案人員的手段。而在受害者體內的精液檢查結果出來之後,陳謙和發現與犯罪嫌疑人的DNA不匹配,第一反應是「這怎麼可能呢?」,並順著自己的經驗認為死者體內的精液為死後被人塗抹進去的。

3、上級的絕對壓制

上級對下級的絕對壓制在劇中有較多呈現,例如,隨著案件的社會影響發酵,局長介入案件偵破會議時,要求負責破案的葛大傑「站著」並強制讓其保證「十天破案」。在整個工作體系中,底層的聲音被淹沒,向上傳達意見的渠道幾乎癱瘓。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播出的劇情主要集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涉及到也只是當時公檢法存在的問題,並最終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可以看出整體展現力度較大。隨著劇情的「平反線」展開,《因法之名》將直面現代的公檢法體系,可能會觸及到更多靠近紅線的敏感點。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敏感題材很可能是《因法之名》宣發受限且無法登陸主流視頻平台的深層原因,要知道,同樣敏感的《人民的名義》曾導致50家投資方「逃跑」,即便首輪播出後大爆,收視率最高破7,但至今都未能在衛視二輪播出。

3

人物臉譜化、情感線多、環境不利

《因法之名》難成下一個《人民的名義》

《因法之名》從立項至今,經常被拿來與《人民的名義》相比較,兩者都以實力派撐場、都涉及敏感的題材、都由最高檢出品,但是,在相似的外殼之下,《因法之名》能複製《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嗎?

恐怕很難。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因法之名》中的人物呈現有臉譜化的嫌疑。比如李幼斌塑造的葛大傑文化水平低、執行力強;張豐毅飾演的鄒雄嚴肅、不苟言笑、正直為民;葦青(《戰狼2》《我不是葯神》中走紅的老奶奶)塑造的喪失女兒的母親等,都與他們經常塑造的或者經典的人物形象相似。

另外,《因法之名》中也有些人物的屬性表現過於明顯,比如殺人兇手鄭天出場自帶殺氣,無論對自己的女朋友還是情敵、鄰居說話都是一副惡狠狠的口氣,好像在告訴觀眾「人是我殺的,我是兇手」,減弱了燒腦情節的代入感。

其次,在劇情表達上,《因法之名》目前的劇情節奏較快、情節抽絲剝繭,但從整體的劇情發展來看,《因法之名》中融入了大量情感線,劇中人物的不道德或違法行為的動因多起於兩性關係。

一集僅19條彈幕,《因法之名》比《人民的名義》差在了哪?

例如,許志逸在外拈花惹草,他的妻子柳莎莎出於報復找了情夫建材老闆;而他的小三也出於報復找了情夫鄭天,最終殺害柳莎莎的兇手正是鄭天。而且,在新一代成長起來之後,人物關係仍集中在小學時代的熟人範圍,鄒雄的女兒和葛大傑的女兒都愛上了許志逸的兒子,人物情感關係複雜。這使之後的劇情發展有「刑偵線不夠,情感線來湊」的隱患,再加上該劇共45集,圍繞一個案件發展也有注水隱患。

再者,在市場環境方面,《人民的名義》大爆時,反腐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整個社會對反腐有集中的關注度。《人民的名義》的出現可謂恰逢其時,呼應了當時高壓反腐的常態,該劇播出後引發的強烈反響、好評如潮則印證了上層決策之佳,是民心所向。

然而,當時的市場環境、高收視率以及形成的社會輿論都不可複製,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人民的名義》同樣不可複製。《人民的名義》能夠過審並不意味著政策放寬了對敏感題材的審查,而是特殊時間節點下的特殊機遇。

相比之下,《因法之名》的播出正值獻禮年,但該劇與一般的任務劇不同,《因法之名》既歌功頌德,也揭開瘡痍,這與主旋律內容集中獻禮的市場氛圍存在一定的相悖之處。《因法之名》能夠過審卻無法順利與更多群體見面,或許也是上峰對其內容的試探。而且,平反冤假錯案與反腐相比是極其個別的事情,很難帶動社會上大面積的共鳴,再加上主流傳播渠道不足,難以引爆市場將成大概率事件。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