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修果(3):初果。會合經中所說。七番生死

《瑜伽師地論》修果(3):初果。會合經中所說。七番生死

《瑜伽師地論》(四沙門果)修果(3)

初果。會合經中所說。七番生死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一、二、一、二、會經說

一、二、一、二、一、釋義

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立此果者:謂依三品有三種結,障礙聖道令不生故。

會經說,會合經中所說。

「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立此果者」,薄伽梵就指佛陀。「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經上是這麼說的,永斷三種煩惱,立預流果的。

「謂依三品有三種結,障礙聖道令不生故。」永斷三結這話什麼意思?「謂依三品有三種結」:有三類的事情,這裡面有三種的煩惱。結就是煩惱,能令眾生與苦惱的事情會合,叫結。三種煩惱障礙聖道,使令聖道不現起。

一、在家品。二、惡說法毘奈耶品。三、善說法毘奈耶品。

依三品,那三品呢?「一」是「在家品」:這個人是屬於在家人,不是出家人。

「二、惡說法毘奈耶品」:第二類是外道,所說的法是有過失的、有罪過的,叫惡說法毘奈耶。毘奈耶翻個「滅」,或者翻個「律」;就是一個法、一個律,這種法、這種律是有過失的、有罪過的,所以叫「惡說法毘奈耶品」。「三、善說法毘奈耶品」:這個善說法,這就是佛教了,這樣的法和律是有功德的,所以叫善說法毘奈耶。善說的法、律,善說法、善說律。

一、二、一、二、一、一、薩迦耶見

依在家品,有薩迦耶見。由此見故,先生布畏,最初不欲發趣聖道。

三品、三種煩惱障礙聖道,現在先說第一種障礙。

「依在家品,有薩迦耶見」:就是執著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裡面有我、我所見,叫薩迦耶見。「由此見故,先生布畏」:由於此人有這樣的我見,我、我所見的關係,「先生布畏」,若是來到佛法裡面,講無我論,他就恐布了;他最初先發生了布畏的心,有點害怕,沒有我這件事是很可恐怖的。

「最初不欲發趣聖道」:一開始來到佛教裡面,一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就是不歡喜,不歡喜發心「趣向聖道」想要得無我的智慧,不想做這件事、不歡喜這件事。

一、二、一、二、一、二、戒禁取

依惡說法毘奈耶品,有戒禁取。由此取故,雖已發趣,而行邪僻。由是不能生起聖道。

這是第二種障礙,解釋戒禁取。

「依惡說法」:這個人他不願意、不歡喜佛法,他不欲發趣聖道,也就等於說從佛教裡面退出去了。不喜歡佛法,那麼他喜歡什麼呢?「依惡說法毘奈耶品」這個「依」實在也就是歡喜。他歡喜佛法以外的外道,歡喜外道說的法、律。那麼外道說的什麼呢?就是戒禁取,或者是外道的制度、規則、戒律、或外道修學禪定都在內,都是屬於戒禁取。這個「取」:就是執著、愛著外道的一切的教義、規則。

「由此取故,雖已發趣而行邪僻」:由這樣的戒禁取的煩惱,愛著外道的法、律,雖然這個人發出離心了,感覺人生是苦,他有這種想法,想要得涅槃樂。「而行邪僻」:但是他的行動是不合道理的,是有過失的,「而行邪僻」。

「由是不能生起聖道」:雖然是發趣,有了出離心,但是不能生起聖道,因為他的行動不合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出自於佛教的成語
一幅罕見的菩薩畫像,花冠持蓮觀音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