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反覆發作好痛苦,胃潰瘍能治好嗎?

反覆發作好痛苦,胃潰瘍能治好嗎?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發作時會使患者感到上腹疼痛,嚴重時還會影響日常的工作及生活。胃潰瘍也是一種慢性病,病程較長,少則幾年,多則數十年,給人們留下了「治不好」的印象。我們來跟隨消化科的專家一起正確認識胃潰瘍,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重建一個「吃嘛嘛香」的健康胃。

胃潰瘍是什麼?

消化性潰瘍是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一種良性潰瘍,是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由於胃蛋白酶和胃酸自我消化而發生的潰瘍,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的癥狀多數表現為中上腹反覆發作性節律性疼痛,常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後再復出現。

胃潰瘍造成的痛感常表現為隱痛、鈍痛、灼痛或飢餓樣痛,如持續劇痛則提示潰瘍穿透或穿孔。除此之外,少數患者也可能無癥狀,或以出血,穿孔等併發症發生作為首次癥狀。

胃潰瘍為何久治不愈?

造成胃潰瘍經久不愈的原因可歸結為胃粘膜攻防的失衡。其中攻擊因素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防禦因素包括胃粘膜屏障完整性、粘膜表面粘液碳酸氫鹽屏障、豐富的粘膜血流、上皮細胞再生、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長因子等。

幽門螺旋桿菌、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酒精、吸煙以及精神應激等原因都可能削弱防禦,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破壞作用增強,引發消化性潰瘍。如果不去除這些致病因素,就可能導致胃潰瘍久治不愈。

胃潰瘍用藥注意事項

胃潰瘍的治療主要分為兩部分,修復防禦因素和抑制攻擊因素。

1、修復防禦部分。

首先是增強粘膜的防禦和修復,比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停用NSAIDs、戒酒、清淡飲食、充分休息等。

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和複發因素,建議消化性潰瘍患者先確診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再進行根除細菌治療。

此外,建議活動性潰瘍者儘可能停用或減少NSAIDs用量。若病情需要長期服用NSAIDs,宜選擇適當的方法預防潰瘍及併發症的發生。

2、抑制攻擊方面。

抑酸治療是緩解癥狀、促進潰瘍癒合的主要措施,其中質子泵抑製劑是首選藥物。使用時通常採用標準劑量,每日1次,早餐前半小時服用,療程6-8周。

對於存在高危因素和巨大潰瘍患者,建議適當延長療程。此外,胃粘膜保護劑例如鉍劑、硫糖鋁、鋁碳酸鎂等,可以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有利於黏膜細胞的再生。

其他值得注意的事項

1、對於是否應該使用抑酸劑維持治療以預防潰瘍複發尚有爭議。但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其胃潰瘍癒合率低於青年人,服用NSAIDs等損傷胃粘膜藥物的情況較多,維持治療還是有必要的。

2、消化性潰瘍應該按時隨訪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治後成人再感染率很低,但有時會因為暫時受到抑制或檢測方法不可靠導致病情複發。

3、最後,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腫瘤藥物和抗凝葯也可誘發消化性潰瘍,亦是上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本文來源於上海葯訊微信公眾號 作者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消化科副主任、副教授丁偉群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新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四種途徑要知曉!
有口氣,如何應對?

TAG:健康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