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妙用經典方《獨活寄生湯》,腰間盤突出一周見效,坐骨神經痛也也管用

妙用經典方《獨活寄生湯》,腰間盤突出一周見效,坐骨神經痛也也管用

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歸屬於中醫方劑里的祛風勝濕類,由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蔘、甘草、當歸、芍藥、乾地黃十四味葯組成。具有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的功效。原方主治久痹。由於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三氣雜至,侵犯筋脈、肌骨日久,營衛凝滯不通,氣血運行不暢,使肝腎失養,氣血失榮所致。

表現為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在臨床應用中,對腰椎間盤突出或者腰椎骨質增生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具有較好療效,無論是急性或者慢性經過適當加減都有效果。

典型病案1

朱某,男性,50歲。因干體力活引起腰痛及左側下肢疼痛一周。在醫院CT檢查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來診時不能久坐,有每日飲白酒習慣。舌紅苔薄膩,脈弦滑。考慮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病因屬於腰部損傷引起的瘀血阻滯經脈、濕熱下注、氣血運行不暢。

【配方及用法】

獨活9g,桑寄生30g,炒杜仲20g,川牛膝15g,細辛3g,秦艽15g,茯苓15g,防風9g,川芎9g,甘草9g,白芍15g,土元9g,制沒藥9g,醋元胡15g,宣木瓜15g。7劑,日1劑水煎服2次,囑暫時不宜飲酒,注意休息,腰部不能再用力。

【功效】

患者因為急性損傷引起,故去党參、地黃、當歸之補益藥物,加土元、制沒、醋元胡等,活血化瘀止痛,加白芍、宣木瓜化濕通絡止痛。

一周後,患者複診,言服藥前兩三天效果不明顯,第四天開始疼痛減輕。二診時坐位腰部不再難受,左下肢疼痛好轉大半。效不更方,原方再進7劑。三診患者基本上無不適,給予三七傷藥片和腰痛片善後,鞏固1周。

典型病案2

王某,女,48歲。患者有腰椎間盤突出病史4年,腰腿痛時輕時重,陰雨天加重,本次因為在醫院料理老人腰痛加重,右側肢體麻木疼痛,以下肢酸麻脹痛為主,從腰部到足跟掣痛,需要家人捶打稍覺舒服。右脈細滑尺弱,左脈細。舌淡苔薄白膩。患者形體肥胖為痰濕之體,與陰雨天加重說明陽氣虛;舌淡苔薄白膩、脈細滑,為陽虛痰濕;勞累後加重,為過勞後筋脈失養。

【配方及用法】

獨活9g,桑寄生30g,炒杜仲30g,川牛膝15g,細辛9g,秦艽15g,茯苓15g,川芎9g,党參20g,甘草9g,桂枝9g,當歸12g,川續斷15g,白芍20g,天麻9g。以上藥10劑,日1劑水煎服2次。囑患者盡量休息,不宜過勞。

【功效】

患者久病氣血不足,兼有痰濕之體,故治療必須標本兼顧,不宜單純驅邪。腰為腎之府,氣血不足,須養血通絡,故獨活寄生湯減去防風、地黃;重用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加炒川斷治療肝腎不足、血脈不利的腰膝酸軟;細辛加量,肉桂改為桂枝,起到溫陽驅寒作用;天麻祛風止痛,用於風痰引起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二診:患者一側肢體麻木疼痛已經減輕,沒有以前的掣痛感。腰部稍勞動仍然疼痛。舌苔變薄,舌質轉紅,無口渴。原方繼續服用10劑。三診患者腰腿痛明顯好轉,上肢亦無不適。要求服用中成藥鞏固。於是開腰痛片和獨活寄生丸鞏固半個月。

【註解】

以上2例患者坐骨神經痛患者,第一例屬於急性,有損傷史,因此獨活寄生湯加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品;第二例是慢性,勞累即發,故加重補益肝腎、養血通絡之品。均獲較好療效,因此獨活寄生湯治療坐骨神經痛無論新舊病,只要辨證準確,經過適當加減都可以獲效。

更多資訊請關注「四季善養」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點個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盛好方 的精彩文章:

想要養好五臟,做好這四補,便是達到了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
擅長祛風濕的王者,究竟是羌活還是獨活?

TAG:康盛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