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這樣寫《喪亂帖》,很容易上手!

這樣寫《喪亂帖》,很容易上手!

《喪亂帖》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收藏與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8行62字,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厘米,橫58.4厘米。在聖武天皇時期傳入日本。2006年3月於上海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

臨帖關鍵

《喪亂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也是一帖先行後草、時行時草的行草書。本帖是是給朋友的一封短札——戰亂之中,得知祖墳遭毀,痛苦不安又無可奈何。

所以臨習之時,就要考慮書法行筆和心情的貫通,先通讀全文,再細品書帖,感受王羲之此情此景的書寫特點和狀態:

先行後草,時行時草,

其感情由壓抑至激動劇烈變化,

心境和書寫融為一體。

《喪亂帖》字型特點

01

字形空間疏密錯落

「羲」字,上面和左面的筆畫堆擠在一起,右下角只剩下一個撇畫,顯得極為寬綽,可謂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

臨習方法

密處通過筆畫位置的緊密和加重來表現,疏處則通過位置遠離和筆畫變輕來形成。

02

字形書寫收放有致

「之」字,氣勢往上走,是「羲」、「頓」之間很好的過渡——形成上下字體的銜接,節奏連綿,收放自如。

臨習方法

書寫時字形縱向為打開的勢氣,橫向為收斂向里走的用筆和筆勢,收放有致。

03

字形呼應動靜相宜

「極」字左邊極穩重,右面飄逸連綿流動,動靜結合,給字形以張力。

臨習方法

穩重的地方用筆厚重,字形空間緊密。流動的地方筆勢往上走,筆尖行筆書寫的特點。並注重留白,加強字形間的空間節奏。

臨習體會 - 關鍵字

【疏密】、【收放】、【呼應】、

【大小】、【藏露】、【動靜】、

【布白】、【空間】

臨帖提示

切記不可一味地模仿「像」,「像」是表皮,我們要抓住的是臨帖的精髓:體會此帖的書寫感,還有情緒所導致字形節奏的變化。

臨習前可多去分析整幅帖的布局、字形結構、字與字之間的關聯,但不要被這些捆綁住動筆。

以上分析對同學們的創作是有很大幫助,是使臨習走向創作的理性思考之路,養成習慣後可幫助思考分析如何借鑒臨作來創作,還可以審查自己的創作稿。

王羲之經典行草書《喪亂帖》,用筆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完全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餘,成為十分純粹的行草體。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

臨習《喪亂帖》,一方面要注重其筆法的豐富表現——方筆、圓筆、中鋒、側鋒、直線、弧線、重按、輕提等,極盡變化之能事。若仔細觀察並分析其間的線條粗細對比、速度快慢對比等向對面,會發現其差距拉得很大,如線條中重者如「面」而非「線」,輕者則若遊絲、細線,幅度竟有三五倍之大。

另外,此間有大量的方筆,寫時須沉著痛快,而不可平庸板結。

另一方面則是間架結構中的力度的體現,須通過分析研究帖文的重心處理、疏密對比、正敧相映、前後呼應等方面的規律,進一步切入其結構原理,了解並掌握王羲之字結體的一般處理方法。」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你點的每個好看,我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乾貨——臨帖五戒
白居易手跡曝光,究竟長啥樣?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