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潮湧現,儒家、道家傳承千年,不是偶然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潮湧現,儒家、道家傳承千年,不是偶然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一下子興起了很多學派,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個時代,那就是百家爭鳴。當時的學派很多,但發展到後來的時候,為什麼只剩下了儒家和道家兩個學派呢?

這個問題主要從幾方面來看。第一,諸子百家是從春秋時期大成的,那時候社會很安定,並沒有多少戰亂,一些有志之士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就慢慢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狀態。當時創造了很多的學派,比如說道家、兵家、法家、陰陽家等等,而泥瓦匠和木工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後來只剩下了儒家和道家,這個說法很不穩妥,一些醫生和木工等流派,也慢慢留了下來,只不過他們的理論並不被大家所知道,不引人注目罷了。

作為封建階級的鼓吹手,儒家在維護統治階級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皇帝也會看著它發展。家是修身養性,不與人爭,所以發展也保留了下來。至於其他的學派,都是想學一些真正的本領,對統治階層來說並沒有多少用,所以官方就不會推廣,只在民間慢慢的發展。

諸子百家也分成隱性和顯性,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有很多學派為統治階層服務,他們喜歡搞一些權謀。而當時戰亂很多,所以對這些學派的需求比較多,發展也很快。但是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在發展到漢朝,這些學派就沒有多少用處。因為國家已經穩定了,需要一些理論來控制人們的思想,這個時候儒家功能就顯現出來,而其他的學派就慢慢隱藏起來,這就分為了顯性和隱性的學派。

當然了,沒有一個學派可以長期的穩定下來,因為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心理問題,或者說是人們精神的需求問題。在漢朝之後,佛教又盛行起來,這也是人們的精神需求所在。

所以說,諸子百家的精神一直在流傳下來,就比如說我們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中,在表面上推行的是禮儀,是儒家,但是卻用著法律來維護著國家,是法家。而且陰陽家的理念也流傳下來了,更不用說兵家的思想,帶兵打仗都要根據地這些思想的理論來支持。

只不過很多學派的思想已經被改變了,看不出原來的正統。但法家卻保留了下來,比如三綱五常就是法家的思想,還有愚民政策也是法家思想,後來灌輸給了其它學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狂徒 的精彩文章:

龐統指出隆中對的一大謬誤,可惜劉備沒聽,否則歷史會改寫
蒙古帝國商隊被攔截殺掉後,成吉思汗直接滅了花剌子模國

TAG:歷史狂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