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鬼才攝影師,用垃圾拍出璀璨星河,迷倒10萬人!

這個鬼才攝影師,用垃圾拍出璀璨星河,迷倒10萬人!

不僅是驚艷的藝術,

更是刻骨銘心的警告。

···

出處/藝非凡 ID:efifan 授權轉載

2019年,

是攝影師Benjamin Von Wong

拿起相機的第12年。

他以大膽的視角、畫面的爆發力

在攝影界享有一席之地。

而最近,

他又因幾組作品的病毒式傳播,

在INS上爆火。

最火爆的當屬這組作品,

璀璨星辰,一望無垠。

置身其中,彷彿身在遙遠的星河,

魔幻而浪漫,迷離而酷炫。

而這組照片,

俯瞰下去猶如龐大的星盤,

鱗次櫛比、眼花繚亂。

整齊地排序,恰到好處的燈光,

不僅讓背景與模特融為一體,

還讓畫面更添了一份縱深感。

密密麻麻的吸管

在Benjamin的魔法之下陳列出

海岸、浪花、陽光,海水,

一半氣勢磅礴,

一半和煦溫暖。

如果仔細觀察,

不難發現這些布景里的小蹊蹺。

這些布景都是利用

我們隨處可見的垃圾搭建起來的。

星光熠熠的宇宙洞穴,

其實是用18000個塑料杯製成的。

在三十多名志願者的幫助下,

他們花了兩天,每天14個小時,

將這些塑料杯子清理乾淨。

又花了一周的時間,

將這些杯子變成一個閃亮的水晶洞穴。

Benjamin還為它取名為:

塑料恐懼症。

當人們被閃爍的燈光,

以及夢幻的布景吸引進來後,

竟發現這裡竟是一次性塑料杯的世界。

他還收集了168000支星巴克的一次性吸管,

製作出了驚人的塑料吸管海浪。

使用完便毫無價值的吸管,

光是降解需要幾百年的時間。

Benjamin獨闢蹊徑,

將吸管收集後組裝起來,

不僅給了廢棄物第二次生命,

更是警示人們注意到這些微不足道的垃圾。

而在美國每一天,

142000台電腦將會被丟棄。

這些電子垃圾不僅難以降解,

更是會對土壤、水源產生不可逆轉的污染。

於是,Benjamin和戴爾品牌合作,

回收了1.86噸的電子垃圾,

建成了恢宏的超現實電子布景。

海洋中的塑料數量,

早已突破了人們的想像。

Benjamin尋找收集到10000個塑料瓶。

將它們製成海浪布景,

美人魚在一片塑料瓶的海洋中遨遊,

畫面美輪美奐,現實觸目驚心。

這些布景惹得眾多網友驚嘆:

生活中從不在意的塑料,

在他的手中,

竟能變得如此的酷炫?!

如此酷炫魔幻的場景,

卻需要時間的堆積才能展現在人們眼前。

這些材料都是Benjamin

從多個垃圾收集中心收集來的。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清理、分類,

再選擇場地一一堆砌造景,

少則6小時,多則需要十幾天。

不經過圖像軟體的處理,

他的作品卻讓人彷彿置身在

一個超現實的空間里。

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使用完便丟棄的

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吸管,

在他的手中卻別具特色和美感。

展覽結束之後,

他都會將這些垃圾收集起來,

送到附近的回收站處理。

而在這過程中,他也深深感受:

如此多的塑料生產以及使用,

單單依靠回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減少使用、遏制生產才是釜底抽薪。

而要想喚醒人們的認知和社會責任感,

首先要先引起人們的注意。

「病毒式」傳播就是Benjamin最初的期望。

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

是為了吸引路人自拍的借口。

真正的目的,是讓人們意識到,

平時我們習以為常,感覺微不足道的東西,

正在悄悄地包圍著我們的生活。

他也在INS上不遺餘力地呼籲:

「我們不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了這個星球,

而是從孩子那裡借來的。」

當很多攝影師藉助PS等圖像編輯軟體時,

Benjamin卻執著於實時布景和實景拍攝。

隨著Benjamin影響力的增大,

他這種超現實主義的畫面,

被人們稱為「史詩般的照片」。

他的照片,

總是讓人分不清現實與幻想,

朦朧模糊的界限,

讓人為之著迷、深陷其中的同時,

又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

但任誰都想不到,

創造出這般藝術設計的攝影師,

原來的職業卻是地下礦山規劃師。

攝影和採礦工程,

雖風馬牛不相及,

但在Benjamin的攝影布景中,

能感受到張弛有度、運籌帷幄,

這還是得益於他的設計基礎。

1986年出生在加拿大的Benjamin,

從小就接受著放養教育。

父母一直鼓勵他多去體驗生活,

嘗試不同的事情,見識不同的世界。

所以Benjamin跟隨父母到三個國家生活,

熟練使用3種不同語言,

在上大學之前轉了十三所學校。

於是在攝影中追尋新鮮和創意,

也成了Benjamin的執念。

1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

他還是跆拳道黑帶,

喜歡酷跑、繪畫,

偶爾自己調調酒、玩玩彩彈。

豐富刺激的生活經驗,

也讓Benjamin對人生頗有感悟。

2007年,

他從蜚聲全球加拿大排名第一的

麥吉爾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畢業。

之後到美國北部的一個沙漠中,

擔任一個金礦的採礦工程師。

有趣的是,

Benjamin開始拿起相機,

竟是因為失戀。

為了分心,

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尋找新的愛好。

他前往最近的沃爾瑪,

購買了自己的第一個相機,

摸索著如何拍攝星空。

從此開始攝影之路,

但他卻從沒有把攝影當做一種職業,

Benjamin每次都自嘲:

這是堅持比較久的愛好。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2012年,

他辭去了工程師的工作,

並不是想成為一名攝影師,

而是因為不想再做工程的工作。

在攝影愛好中,

他不斷體會到攝影過程中創作的激情,

自然而然地默認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生活的驚喜總是不期而遇,

有時候就像是命中注定,

機遇、巧合就是如此奇妙。

現在他一年中有一半多的時間,

都是在尋找著能夠讓人們

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並改變世界的

形象和方式。

現在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

環境、社會影響以及人道主義方面。

他希望能通過他的工作,

讓人們能更理性清晰地認識世界,

從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與其說他是一名攝影師,

不如說他是個項目執行人。

他身上有種神奇的魔力,

總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參與者,

完成一個個繁瑣巨大的項目。

這些參與者往往是些自願參與的陌生人,

Benjamin也常常在與他們合作中,

迸發出更令人驚艷的創意方式。

拍攝過程中總有意外,

但Benjamin從來不迴避這些挑戰。

為了拍攝好水下模特與鯊魚的照片,

他邀請了專業的潛水員當模特,

為了安全保證,

旁邊訓練有素的潛水員,

隨時待命。

海水對衣服和妝容有不可預估的改變,

而水底的溫度、光線也大大增加了拍攝難度。

對於這些困難和挑戰,

Benjamin認為這就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

這不是個創造的過程,

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正因為這樣,

我們才能欣賞到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

一個迷人獨特的海底世界,

一場人與動物之間的默契配合。

他的拍攝不僅講究構圖、色調,

更是為了成為一個故事的講述人,

講述那一瞬間動人的故事。

為此,

他可以舉著幾十斤的拍攝器材,

在同一地方蹲上幾個小時。

也可以為了拍出自己想要表達的畫面,

持續工作24個小時。

即使是在極端的條件和環境下,

他總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創造出令人興奮痴迷的震撼畫面。

Benjamin堅信,

當視覺產生的幻想與現實發生碰撞,

由此產生的疑惑,

可以轉化為強大的力量,

來影響和改變觀點。

有了認識,才會有所行動。

這是他的使命,也是執念。

世界很不堪,但也沒有很糟糕。

Benjamin在最近大火,

不這是因為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嗎?

現在,我可以有信心地說:

地球不會流浪,

因為總有人在地球的角落,

正在用微不足道的努力,

悄然改變世界。

而這要感謝那些正在行動

以及準備行動的人們。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寫到過: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死去鯨魚胃裡發現40公斤塑料,

海象因全球變暖無棲身之地

......

如今,這些觸目驚心的事情

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不管現在喪鐘是為誰而鳴,

長此以往,

最後終將都會為人類而鳴。

圖片來源:INS@vonwong

-END-

轉載須知

個人轉發至朋友圈無需獲得授權。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大衛傳奇藝術

發現生活

發現美

···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衛傳奇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大衛傳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