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與吐蕃:李世民與松贊干布的友好終在西域灰飛

大唐與吐蕃:李世民與松贊干布的友好終在西域灰飛

上文「大食和大唐72年間屢次發生摩擦,怛邏斯激戰終於爆發」等三篇長文,我們談了「西域地區三大主角」的兩位——大唐和大食之間的關係以及怛邏斯之戰。本文就該談談另外兩位主角——大唐和吐蕃。

在「西域系列」第二篇「西域三強:弱勢大唐隱忍自強終敗西突厥」中,我們已經初步談了吐蕃王國在第33任國王松贊干布(617-650年)打造下逐漸強大。正如《敦煌吐蕃歷史文書》中對松贊干布所評價的那樣: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松贊干布)之時出現也。

最既有的原王國進行統一後,松贊干布要想把吐蕃打造得更強大,自然要從原有地區的四面進行擴大。從北、從東自然就會和大唐產生矛盾。那麼,從吐蕃前往西域最快捷的路線就是東線。

(1)吐蕃進入西域的三條路線,與648年大唐請吐蕃進入西域

從吐蕃進入西域有三條線路,即東線、中線、西線。根據大唐和吐蕃的關係,吐蕃所走的最先是東線,其後,隨著雙方矛盾漸深,吐蕃逐漸開闢出中線和西線。

大唐與吐蕃:李世民與松贊干布的友好終在西域灰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東線就是從阿爾金山的北麓北上經過今新疆若羌縣、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而進入北疆。雖然這條路線比較近,但因為吐蕃和大唐關係日後緊張,反而最難走了。

中線就是從今天西藏阿里地區(大羊同),西走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跨過喀喇昆崙山或阿克賽欽地區,東進到桑株鎮。之後或者向東去于闐(和田)、坎城(策勒縣)、蘭城(安迪爾);或者北向皮山縣、英吉沙、喀什。這條路線隨後被大唐堵住了。

在692年,王孝傑收復于闐四鎮(固城鎮今皮山縣、吉良鎮今克里陽、坎城鎮今策勒縣、蘭城鎮今安迪爾)後,將其在於闐(今和田)、蔥嶺守捉(今塔什庫爾干)等構成一道防線,由此,吐蕃也就無法北上了。

西線就是從西藏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在繼續向西、向北,走瓦罕走廊。這條路線雖然走的冤枉路比較多,但是,因為有帕米爾高原,大唐軍隊反而最忽視敵軍。747年,高仙芝進取小勃律;750年,進攻石國;753年,封常清攻佔大勃律國等,其目的都是堵住吐蕃的西線。

我們就按照時間順序,陸續介紹一下三條路線。

(2)吐谷渾、大唐與強大的吐蕃

松贊干布成功後,面對北面、東北面的政權吐谷渾自然發生衝突。因為,吐谷渾政權立國三百餘年(313-663年),因此,雙方的矛盾和友好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到了七世紀時,問題變得複雜了。那時的吐谷渾政權雖然變得衰弱,但另一方面,強大的勢力大唐也成為它的宗主國。吐蕃不得不要想清楚。

大唐與吐蕃:李世民與松贊干布的友好終在西域灰飛

原來,大唐為了應對邊疆地區的穩定。634年,段志玄便領兵進攻吐谷渾;635年,在大唐的壓力下,吐谷渾就成為大唐的屬國。

吐谷渾大概在青海,吐蕃要想北上必然要經過吐谷渾。但為了和大唐保持好關係,松贊干布仍然向唐朝請婚,請婚不成後雙方於638年發生交戰,其後吐蕃被李靖、侯君集打敗。雙方雖然開兵見陣,但對彼此的實力都有所了解。因此,641年,李世民決定讓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與大唐交好後,松贊干布把主要目光放到了象雄(羊同,主要統治區在今天的阿里地區,並延伸那曲地區、昌都地區等),最終於644年滅了象雄國。從這時起,吐蕃政權算是真正完成統一。松贊干布一方面對周邊各政權、勢力派遣各種人才進行學習,並引入更多的文化,加強自身建設;一方面,也在不斷地的等待突破對象。向四面八方逐漸擴張,用以強大自身。

在吐蕃政權逐漸強大的同時,身邊的大唐也開始對最主要的敵對政權——突厥勢力發動決戰。

(3)640年到657年,大唐在西域逐漸成為最重要玩家

唐初,面對突厥勢力,因為自身還屬於弱小。主要採取:示弱、自強、分而治之的形式應對東、西突厥。

到了630年,李靖便擒獲頡利可汗,殺隋朝的義成公主,東突厥勢力被壓服。東突厥被打敗後,西突厥從弱勢地位逐漸變強,因此,大唐和西突厥的決戰也爆發了。

大唐與吐蕃:李世民與松贊干布的友好終在西域灰飛

西突厥主要統轄地區就是西域,西突厥也改變和東突厥的對立與鬥爭,對東突厥採取拉攏,共同應對大唐地崛起。

640年,唐軍滅掉高昌並在西州設立都護所。九月,又佔領交河城(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其後設立安西都護府,都護為喬師望。從這年開始,可以說宣布了大唐在與西突厥的戰爭中,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貞觀二十年(646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為了獲得喘息之機,便向大唐請求和親,作為聘禮,西突厥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婆﹑蔥嶺五國給大唐。

其後,大唐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築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稱「安西四鎮」。

648年,第二任安西都護府都護郭孝恪徹底擊敗龜茲國(庫車縣)。大唐勢力在西域地區已經成為絕對主導。

657年,蘇定方最終消滅西突厥政權,當然,西突厥勢力以分散的形式,時而協助大唐時而與大唐為敵。大唐在西域的管理機構安西都護府的府治又移回高昌。658年,又移到龜茲,其後升級為大都護府。

(4)兩大明君相繼去世,吐蕃與唐大正式交兵西域,兼談「西域三強」的更替

在吐蕃和大唐都在崛起的時期,兩國關係相對比較和睦。可以說,這一時期大唐、吐蕃的關係,是用兩大君主的個人意志維繫著友好關係。雙方特別是吐蕃內部有著更強的擴張心理,當然,唐朝也是如此。

大唐與吐蕃:李世民與松贊干布的友好終在西域灰飛

古代社會沒有我們現在的領土意識,作為封建社會時期的大唐,雖有儒家思想、農業文明,但唐高祖、太宗時期它們並非佔據主體。因此,對周邊游牧民族政權更激進的作為心理是存在的。同時,吐蕃在當時卻是奴隸社會,對周邊的進取心更是強烈。雙方的矛盾遲早都會發生。

當唐太宗在649年病逝、650年松贊干布也病逝後,雙方的友好情緒逐漸消失。首當其衝的就是吐蕃北面、東北面的吐谷渾政權。

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吐蕃向吐谷渾發動總攻,663年滅其國。李治雖然屢次警告吐蕃,仍然未達成心愿。而消滅吐谷渾後,吐蕃的勢力真正來到西域。「西域三強」的吐蕃和大唐首先發生碰撞。其後,大食來到西域分別與吐蕃、大唐交流。作為西域主導力量大唐,自然要面臨兩強的夾擊,但吐蕃在西域也自然緩解了大食進程。

怛邏斯之戰後,大食因為國內問題暫緩了進入西域的歷程。吐蕃藉助大唐的「安史之亂」獲得主導權。大唐之前被兩強夾擊地局面,逐漸變為吐蕃面對兩強夾擊。唐德宗時期,大食和吐蕃發生激烈碰撞,但因為吐蕃勢力仍屬強大,所以,大食仍然沒有成為主體勢力。

隨著,九世紀中後期,吐蕃衰微,西域地區迎來了大食勢力地擴張!

西域三強:弱勢大唐隱忍自強終敗西突厥

大食和大唐72年間屢次發生摩擦,怛邏斯激戰終於爆發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康熙「清明節聖旨」發布後,宣示對明朝弊政的全面革新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