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可斷,手套不能臟!國軍將領喜歡戴白手套僅僅是為了裝13嗎?
來源:經 鋼雨軍事(ID:gangyujunshi)授權轉載
也不知道誰規定的…
在國內很多民國題材的影視劇中,國民黨軍官登場時最抓人眼球的地方,應該就是手上那一副鮮艷的白手套了。
大哥,剛打完仗
都臟成這樣了…別戴了…
為什麼影視劇里的國民黨將領都喜歡戴白手套呢?
歷史上老蔣著軍裝時確實喜歡戴
影視劇編導往往憑藉對歷史的主觀想像,將一些現實中的特例轉化為一種普遍情形堆砌到作品當中,讓人形成一種刻板印象:提到國軍軍官,那往往是腳蹬皮靴、戎裝筆挺,還有一雙白手套。
八路軍軍官就不愛戴那個
有那閑工夫還不如給點實在的
無論是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的每一次出場,還是抗戰片中手握指揮刀的鬼子軍官,他們幾乎都是白手套不離手。這應該算是白手套留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印象了。那麼問題來了:戴白手套到底有什麼用?
1955年授銜,看看這白手套…
你李雲龍也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啊
-騎士的舶來品-
現代軍隊的白手套,起源在西方。關於人類對手套的最早使用記載,是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荷馬史詩-—《奧德賽》。那個時候,古希臘人吃飯前會戴上特製的手套,然後再用手抓食。
這個文明程度或許已經超過了
21世紀的印度百姓…
這手抓咖喱飯的技術我真學不來…
過去有人認為手套是舶來品,「手套」這個詞的確是近代才有的,但是手套這種護具我們早就有了。在湖北江陵藤店1號楚墓的發掘過程中,就曾出土了一雙皮質手套。因此,我國使用手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是與襪子幾乎同時出現的。在後來的一些漢代古墓中,也曾多次出土過紡織品手套。
湖北江陵藤店1號楚墓出土手套
雖然人類使用手套有著相當漫長的歷史,但是近現代軍人佩戴白手套的做法,均是起源自中世紀的歐洲。
大概從13世紀起,歐洲女性開始流行戴手套作為手部的裝飾,當時出現了可以到達肘部的絲質手套。同時,貴族男性與騎士階層也紛紛開始佩戴手套,這樣既可以起到裝飾作用,同時又是其財富與權威的象徵。
騎士的對決,終究是鋼鐵的碰撞
這些手套大都是用皮革或絲綢進行縫製,造價十分昂貴。一些貴婦會將手套饋贈給騎士以示恩寵,騎士在決鬥或出征時會將他們愛慕的婦人贈予的手套放進頭盔里。
這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個充滿原諒的故事…
可以說,手套在中世紀的歐洲開始流行,原本就帶有符號化的色彩。不過在那個時候,白手套與其它顏色的手套相比,也並沒有多少特別之處。
-為什麼是白手套?-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騎士戴白手套是為了在手握韁繩時防止打滑。按照這種觀點,戴白手套應當是出於實用的目的。
如果遇上雨天之類的
金屬護手確實容易打滑
然而,如果從實用的角度去考慮,皮質手套可以防止對手部的磨損。
但是恕我直言:那種絲質的白手套,既不能防止打滑、也不能有效防止對手部的磨損。而且,如果是出於實用目的,那麼騎士為什麼要把手套塞進頭盔里呢?
遠不如咱們的勞保手套來的實在
白手套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這要得益於宗教賦予它的神聖色彩。隨著象徵權威的手套風靡於歐洲上流階層,宗教界也很快將其接納過來。天主教廷的教皇、主教等神職人員在舉行宗教儀式時要戴白色手套,以示聖潔與虔誠。
美劇《波吉亞家族》中的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廷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滲透到各個領域。白手套既然被天主教廷賦予了神聖色彩,那麼這種宗教化、神聖化的象徵自然會被擴大到貴族、騎士階層乃至整個社會。
漸漸地,國王頒布政令、法官判案、騎士執行公務……都要戴上一副白手套。後來的拍賣界,拍賣師也將獲頌「白手套」視為至高的殊榮。
女王鍾愛的白手套
當一位騎士把手上的白手套摘下來攥在手裡時,會營造出一種輕鬆閑暇的氛圍;
如果把摘下的手套直接扔到另一名騎士的面前,這就意味著是在向對方發出挑戰;
如果另一名騎士撿起手套,則表示對方接受這位騎士的決鬥請求……
英皇衛隊龍蝦兵的白手套
(其實很少戴的)
-現代的騎士:白手套的傳承-
中世紀騎士佩戴白手套的傳統被近代歐洲軍隊沿襲了下來。與其最初所蘊載的使命一樣,近代軍隊佩戴白手套仍然是一種禮節性的象徵。因此,白手套也有了一個十分高雅的名字—禮儀手套。
美國海軍陸戰隊儀仗隊的白手套
(四等人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在近代歷史中,歐洲國家處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其文化、價值觀也隨其堅船利炮輸送至世界各地。佩戴禮儀手套作為軍事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被很多國家所效仿。漸漸地,這種禮節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國際性的禮儀規範。
德國軍官雖然平時用皮手套
婚禮等正式場合依然要戴一副白手套
日本的明治維新、大清的洋務運動,紛紛以歐洲軍隊為標榜,實現自己的近代化轉型。從塵封的老照片我們可以看出,清末北洋新軍的軍官,已經開始流行起佩戴白手套。而且,佩戴白手套也不僅僅局限於那些正式的禮節性場合,這種做法更像是在通過莊嚴的軍容去塑造軍官的權威。
北洋新軍軍官正在進行沙盤作業
很多人手上都戴著白手套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日軍軍官出場時必不可少的三樣裝備:指揮刀、王八盒子、白手套。有人經常吐槽這樣的劇情編排,認為無論什麼場合都要佩戴白手套的做法是不現實的。畢竟,在戰鬥過程中,戴白手套太扎眼了。
翻一翻鬼子軍官的老照片
戴白手套確實很普遍
無論中國還是日本,亞洲國家在照搬歐洲的軍隊文化時,往往不會追根溯源搞明白形式背後的文化傳承。但是他們總會用自有的價值觀,賦予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東西新的意義。
日本傳統中森嚴的等級制度與武士道文化、再加上席捲全民的軍國主義思想,共同鑄造了這樣一支戰鬥意志極其頑固的軍隊。在這樣一支軍隊中,等級制度也就表現得尤為明顯。可以說,一雙鮮亮光潔的白手套戴在手上,最能顯示出軍官的地位和身份了。
侵華時期的日軍士兵雖然也戴白手套
但這是「勞保手套」,而非禮儀手套
軍官戴白手套,往往是在一些禮節性的場合,比如:檢閱部隊、拍照等等……雖然在現實中,日本軍官與國民黨軍官均有經常佩戴白手套的現象,但是也遠不如影視劇中編排的那樣頻繁。
不至於槍斃人也要戴手套吧…
如今,儀仗隊作為一個國家風容與面貌的縮影,這份高雅與華麗,除了高大挺拔的雄姿,自然也離不開那雙白手套的點綴。
當然,白手套除了起到裝飾的作用,還有一個非常實際的用途:檢查內務。
檢查內務時,長官戴著白手套伸出手輕輕一摸,要是沾上灰塵的話,那麼大頭兵就等著挨訓吧!
其實,不只是在軍隊中,在一些星級酒店裡的衛生檢查,也會用到白手套。而且,如果是客房經理親自檢查衛生,這種檢查也被形象地稱作「白手套式檢查」。
交警指揮交通時戴一雙白手套
顯得格外警醒


※貼出一波神操作!美軍最強納米黑科技 竟流入中國市場
※軍人不可以投降,美軍允許,但絕不向這個國家投降
TAG:米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