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其實禪宗古來本不須參什麼話頭而系直接指示的。如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寶志公《大乘贊》並《十二時頌》,俱系直指。其《十二時頌》末二句云:「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如今誰動口。」更為徑捷明快。

南嶽慧思大師偈曰:「天不能蓋地不載,無去無來無障礙。無長無短無青黃,不在中間及內外。超群同眾太虛玄,指物傳心人不會。」

布袋和尚偈云:「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又云:「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又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類此語句多不勝舉。即祖師禪也不過只就來機問處下搭,去其住著,於妄心不行處,逼令迴光返照,徹見本來。因為禪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系圓頓法門,屬悟不屬修。古來大德,均言下得旨,句前薦機,見性成道,沒有一個是參話頭,積久開悟的。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從現階段的禪機因緣看來,愚意不要再守一則刻板死煞話頭,應改為直示本來面目,以利學人迅速開悟。為師者只就來人詢問處下搭,逼其於意識不行時,回光自見,然後再囑其善自綿密保任,銷除妄習,圓成道果。此等直示方法,古來有很多好例子。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如問:如何是佛?答曰:問者是誰?!曰:是我。難曰:喚什麼作我?曰:見聞覺知是我,身是我!難曰:身是汝!知身是汝者又是誰?曰:亦是我。難曰:身與知俱是汝,豈非有二個汝?曰:如身與知俱非我,豈不落斷空?!因喚彼云:某甲!答曰:諾!直指云:是什麼?!是斷空嗎?(這個無身亦無知,又不落斷空的了了靈知不是佛是什麼?!)彼乃恍然大悟。又如問:本來面目可得見否?答曰:不可得見!問曰:為什麼不可得見?答曰:本來面目是汝自己,汝自己又要見過本來面目,豈非兩個本來面目耶?如眼豈能自見?曰:然則本來面目是無耶?答曰:眼雖不能自見,眼卻非無!汝今不思善、不思惡時,還有妄念否?答曰:一念不生!問曰:一念不生,如木石無知否?曰:了了常知!直指曰:即此非有無之了了常知是什麼?是不是汝本來面目!又如問:如何是我自己?答曰:即今問者豈非汝自己?!問曰:即將此問者為我自己可否?答曰:不可!問曰:為甚不可?答曰:問者雖是汝自己,若認著自己,即成二個自己了。謂問者是汝自己,又認著問者為自己,豈非二個自己耶?彼乃釋然大悟。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如六祖聞人誦《金剛經》,即便開悟。得五祖開示證明後,為惠明說法,亦只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即於言下大悟。不聞教參什麼話頭!

提起這則惠明公案,也曾鬧過一場糾紛。有人說:「這是六祖直指。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時,而了了分明不落斷滅的那個,即是本來面目,那個應作that解。」有人說:「不對,那個應作what解,叫他自己參,不是直接告知。」雙方各執一詞,打了多少筆墨官司,還是不見分曉。其實依愚見,作that或what解,均在當人。如能當下領會六祖的提示,what即是that;如顢頇籠統,莫知所以,that即是what了。何必定分that和what呢?因為禪宗的法語,本是兩面刃,一面殺,一面活,不可執定一面看。更何況古來大德常用直指法呢!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如臨濟禪師示眾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要識這無位真人么?即今說法、聽法者是。」又如僧問慧海:「如何是佛?」海云:「清談對面,非佛而何?」更如前面所舉僧問歸宗:「如何是佛?」宗曰:「即汝便是!」等等,不勝枚舉。此等指示,多少直捷,多少痛快!假如我們也用直指法指示學人,不教參什麼話頭,不是也能造就些人才嗎?但不幸的是,有很多人非議直指說,直指一法,遠在石頭下,葯山禪師即否定其存在。如於岫大夫問紫玉禪師:「如何是佛?」玉召大夫云:「大夫!」岫應諾。玉云:「即此是,無別物。」大夫有省。寧非直指!但葯山聞之曰:「於岫大夫埋向紫玉山中了也。」豈不是不肯直指嗎?後於岫大夫聞葯山語而大疑,復往參葯山。山曰:「有疑但問。」大夫問云:「如何是佛?」山亦召云:「大夫!」大夫應諾。山抓住時機追問云:「是什麼?!」大夫大悟。你看這問語多有力量!這種大悟的效果,豈是直指所能達到的!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余聞之,不禁笑云:君等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直指一法,變化多端,不是千篇一律的。葯山之所以不肯紫玉,乃試試於岫大夫是否腳跟真正點地,如真悟者,雖佛出興於世,亦如不聞不見。若非真悟,即不免隨人腳跟轉。如馬祖示大梅即心是佛後,亦曾遣侍者說非心非佛往試大梅。故葯山試垂一語以釣大夫看他是否上鉤。不料於岫腳跟未曾點地,一聞即便生疑,不似大梅徹悟無疑,於侍者來試時,反呵馬祖:「這老漢淆惑人心!」毫不動搖。於岫既到葯山,復如前問。山為不辜其問,變換一下直指的手法,暗示他這應諾的即是佛,使其領悟。蓋於岫所問:「如何是佛?」所答當不離問處,即答應他啥樣才是佛,而不可答他別樣事物。否則,即答非所問。故於大夫應諾後,山追問:「是什麼?」不就等於明白告訴他,這答應的便是佛嗎!所以這種問話式的答話是直指的另一種暗示手法,看起來似問語,但和上下文連貫起來看,就等於是肯定語了。紫玉、葯山語式雖異,手法是一。如無紫玉肯定語在前,朦朧者僅聞葯山「是什麼」的問話式答語,恐又將作疑問會矣!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如斯隨機直指,令其當下開悟,豈不快便?較之辛勤參究數十年了無消息者,相去奚啻霄壤!或曰:如是指悟者遇事恐不得力。曰:彼如真箇自肯承當,縱令習染深厚,一時恐不無走著,但如能綿密保任,如古人悟後牧牛相似,二六時中抓緊牛繩鞭索,看令不許走著,二三年後,功夫不患不能成片、不達爐火純青之境。最忌浮滑禪流,似是而非,浮光掠影,口頭雖似圓滑,但心性實未明悟。又復不肯腳踏實地,在事上歷境練心,綿密保任,任其流浪走著,則終成敗壞!雖然,如能於茫茫人海中,撈一個半個豁開正眼,為人天眼目,亦較數十年苦參了無消息,無人繼承法統,而不得不淪為法眷傳法者,又不知好多少倍了。

這些隨機直指,令人當下開悟,豈不快便?

另外揆諸古德令人蔘話頭的用意,不過是叫人於心念行不得處回光自見。但現時人根陋劣,被這悶棍一打,即死於棍下,活不轉來。何如直指,令伊自肯承當,進而保任圓成,較為得計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聞名得忍願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