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詩僧才華橫溢,聲名遠播,可在他步入官場的途中卻處處碰壁

五代詩僧才華橫溢,聲名遠播,可在他步入官場的途中卻處處碰壁

唐末五代年間的貫休和尚本是婺州蘭溪(浙江蘭溪)人,俗姓姜。他七歲時就在家鄉出家,聰慧異常,過目不忘,能日頌《法華經》1000字。後來,他雲遊天下,在大江南北漂泊遊盪,過著隱士的生活。

但貫休的心始終留戀俗世,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華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即使是在隱逸期間,貫休的朋友圈中也有不少諸如睦州刺史、婺州刺史一類的官場人物。為了入世,他曾於乾寧年間在杭州晉謁吳越王錢鏐(liú),並特地獻上了一首詩: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此詩巧妙地拍了錢鏐的馬屁。有稱帝野心的錢鏐看到這首詩後大喜,但是還不過癮,嫌「十四州」太少,要求貫休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才肯接見他。結果一身傲骨的貫休很反感錢鏐傲慢的待客態度,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不伺候了。於是貫休留下兩句話:「州難添,詩亦難改。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說罷便拂袖而去。

後來,貫休又去投奔了荊南節度使成汭(ruì)。最初成汭對貫休還不錯,但因為貫休常常寫一些針砭時弊的諷喻詩,成汭逐漸疏遠了他,貫休對此很鬱悶。有一次,成汭向貫休請教書法上的問題,貫休便藉此機會發泄道:「你問我的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在隆重的場合講解,怎麼能隨便說說呢?」結果成汭一怒之下把他趕出荊州,貫休又無處可歸了。

但貫休沒有放棄入世的想法。古稀之年,他又跋涉入川,晉謁前蜀皇帝王建。這一次,也許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訓,貫休總算學乖了一點,又呈上一首晉謁詩:「河北江東處處災,唯聞全蜀少塵埃。一瓶一缽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意思是看在我一個老頭子不遠千里跋涉而來的一片苦心上,就請接納我吧。這首詩里貫休狂傲的成分少了,拍馬的成分多了,他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在蜀中找到歸宿的美好願望。看來,殘酷的生活能夠磨鍊人,也能夠改變人。而貫休因為這兩句詩,也被時人稱為「得得來和尚」。

當時的王建剛剛稱帝,正在四處招攬人才,聲名遠播的貫休不遠千里而來,又獻上這麼一片赤誠忠心,王建怎能不發自內心地歡喜呢?王建對貫休十分敬重,頻加賞賜,貫休獲封「禪月大師」的稱號,享受「食邑三千戶」的待遇,政治地位相當於國師。

貫休終於在人生的暮年,走進了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然而,貫休的心中並不平靜。王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開國稱帝後終究改不了土豪本性,他表面上對貫休很尊重,實際上只是把他當作沽名釣譽的工具。所以,貫休在諷喻詩的創作上不得不有所收斂,時不時還要獻上一些粉飾太平的詩篇。

個性洒脫的貫休多年來顛沛流離、干謁權貴,委屈自己來成全功名,希望能有一番作為。但如今他得到了功名,卻如同身處樊籠,失去了自由。貫休是不甘心的,他在詩中寫道:

故國在何處,多年未得歸。寒江平楚外,細雨一鴻飛。

貫休遠離故土多年,細雨中飛翔的鴻雁一下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而鴻雁自由翱翔的身影,又何嘗不讓囿於官場的貫休心生嚮往?貫休既不能享受完全的自由,也難以適應官場的規則,最終他選擇離世索居,在寺院中度過餘生,心中的那一片苦澀,又有何人能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魯迅先生也曾一而再地上當受騙,不僅被騙文章還被騙錢財
猛將攻入敵營沒了動靜,大家以為他反水時,他突然出現,皇帝大喜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