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追著給孩子喂飯,不是愛而是懶,更是在害孩子,寶爸寶媽該清醒了

追著給孩子喂飯,不是愛而是懶,更是在害孩子,寶爸寶媽該清醒了

孩子不好好吃飯,跑來跑去地玩,家長跟在後面追著喂」,這樣的劇情,在很多家庭上演過,有媽媽這樣吐槽:

媽媽一:我家的被她姥姥喂到三歲多,在幼兒園自己不吃,就等著喂。沒有自理能力,沒有自我意識,長期積食脾胃功能不好。現在胃撐大了,特別能吃,還消化不動。小時候吃的多,食火重,鼻子干,早早就有鼻炎了。

媽媽二:我孩子想自己吃飯的時候,我媽嫌孩子弄得到處都是,就自己喂。現在三歲了,還在喂,每天不喂飯挺好挺和諧的,一到喂飯,家裡鬧的要翻天。好多次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是被打,就是我和我媽吵架,我說我媽是不是想喂一輩子。

總的來說,很多家庭都存在這樣給孩子喂飯的問題:當孩子喜歡自己拿著食物吃的時候,大人就會坐邊上,把飯撕成一小塊餵給他吃。孩子想用勺子把飯送到嘴裡去,大人就再拿一個小勺子一勺勺餵給他。孩子想拿筷子吃,大人就把筷子奪下來。孩子從餐桌椅上爬下來,不想吃了,大人就端著飯碗在後面追著吃。大人會擔心孩子吃太大的食物會噎到、會吃不飽、會弄髒衣服、會傷到自己,結果孩子慢慢習慣了這種喂飯的方式,更加不會好好吃飯。

一般來說,一歲七八個月之後,孩子開始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飯時也會用手或勺子亂搗一氣。本著「負責」甚至有點「偷懶」的私心,總想著孩子還小,喂飯又快又省心, 還能保證孩子吃得足夠量,所以很多大人沒有給多少機會讓孩子自己嘗試吃飯。殊不知,慢慢地孩子就喪失了自己吃飯的興趣,習慣於等著大人喂。 同時,這種喂飯的方式還有更嚴重的後果,是時候糾正一下錯誤的喂飯方式了。


追著喂飯產生的後果

1、影響消化吸收

孩子一邊活動一邊吃飯,大人有時也會失去耐心,一天天的除了喂飯,別的活還干不幹了?於是忍不住催促起來「快吃快吃」,孩子在催促下,不得不快速咽下去,結果沒有充分咀嚼,食物及運送到胃裡去了。另外,大腦的注意力在玩上,不再吃上,同樣不能把血液分配到腸胃。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加大胃部負擔,影響消化吸收能力。


2、影響牙齒髮育

孩子邊玩邊吃,不認真吃飯,要不快速咽下,要不含著飯不下咽,這兩種方式都不利於牙齒髮育。快速咽下時沒有好好咀嚼食物,牙齒功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含著飯時,食物中的殘渣和糖份會在牙齒上堆積,飯後再不好好刷牙清理,容易造成齲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吃糖也齲齒的原因。


3、影響咀嚼功能

孩子不好好利用咀嚼功能,這一功能的優勢會逐漸退化,慢慢會喪失了一大部分咀嚼的能力。咀嚼有利於鍛煉口腔肌肉,口腔肌肉不發達,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還可能影響面部發育,將來孩子是否帥氣、漂亮和能否好好吃飯也有很大的關係呢!


4、影響身體發育

追著給孩子喂飯,有些孩子貪玩吃得很少,再加上消化不良,結果營養不足,成了「豆芽菜」。有些孩子則相反,自己控制不住食量,大人一喂就吃,一不小心把胃撐大了,每天吃很多飯,結果催生了一個個小胖子。


5、影響身體協調性

吃飯是手、眼、嘴協調一致的連貫動作,總是追著喂,寶寶吃飯時不用手拿、觸摸,不用眼睛看,只需要用嘴巴動一動,妨礙了手眼協調性的發展,妨礙了各種感覺器官正常發育,影響到身體平衡能力的發展。手、眼這些感覺器官又是大腦的重要通路,不進行充分鍛煉,也會影響大腦發育。


6、影響孩子專註力

孩子明明在玩,大人卻偏偏要去喂飯,玩耍中的孩子總是被喂飯「打擾 」。邊玩邊吃,不能專註於做一件事,會影響到他的專註力,上學後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家長頭疼孩子上課開小差,什麼也沒聽進去,那先反思一下小時候是不是曾經追著喂飯吧。


7、影響孩子獨立性

習慣於「喂飯」 的孩子,長大了獨立性差、容易產生依賴心理。民以食為天,餓了就該吃飯,但是孩子的吃飯能力已經被大人「控制」,等著飯來張口即可,何必要自己動口。連吃飯這件最基礎的事,自己都不做,何況一些其他的身外之事呢!長此以往,凡事都養成了依賴大人的習慣,沒有自己獨立做事的能力和願望。

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的能力,告訴孩子只有專心吃完飯才能去玩。


孩子什麼時候學著自己吃飯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中將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時間分為3個階段,6-10個月是萌芽期、12-18個月是黃金期,2-3歲是鞏固期,要充分利用好每個階段,讓孩子在3歲前學會獨立吃飯,為更好的入園做準備。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的結果是,大多數孩子在8個月左右開始學著自己吃東西。8個月以後,孩子的手指可以自如的鬆開,抓握能力增強,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捏東西,開始興緻勃勃地把玩一些物品。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一把勺子,讓他握著玩耍,慢慢引導他學會用勺子給自己餵食。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發育情況有早有晚,不要偷懶照搬某個年齡,也要結合孩子的發展情況,捕捉孩子獨立吃飯的信號,放手讓孩子去做,及時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

我家二寶8個月左右時就喜歡自己拿著食物吃,大人喂怎麼也不吃,所以經常給他做條狀的食物吃。到1歲左右,對大人使用筷子感興趣,就給他一雙筷子,讓他用筷子「搗」飯,培養他用筷子的興趣。平時看大人用勺子攪拌食物,他也要一把勺子,不管是液體還是固體,他都用勺子攪拌一下,慢慢嘗試用勺子舀起一點點食物,到1歲5個月就能用勺子把飯喂到嘴裡了。當他成功做好一個新動作的時候,會為他鼓掌表示鼓勵,他會更上癮。


引導孩子自主進食

做好心理準備

孩子開始自己學著吃飯時,動作很不熟練、也不協調,經常撒的到處都是,身上弄的很臟。大人要不停地打掃家裡的衛生,不停地給孩子換洗衣服,工作強度會是以前的好多倍。我們一定要預見到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這些問題,不要因為這些事麻煩就不要做。

孩子總歸是要學會自己吃飯的,越早學會自己吃飯,越有助於良好進食習慣的培養、有助於身體發育、也有助於注意力和獨立性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如果錯過了孩子發展這些技能的敏感期,要想再培養這些能力將會花費幾倍的時間。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可逆,錯過的就是錯過了,有些真的無法在後期彌補。

孩子學習吃飯是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態度要和善, 不要嫌棄寶寶動作慢、動作笨拙,讓孩子在吃飯的整個過程都保持愉快的心情。靜心以待,慢慢地,孩子就能把食物準確地舀進嘴裡了。


做好物質準備

1、餐具

給孩子準備一套餐具,包括碗、喝水的杯子、勺子、叉子、筷子等。現在的餐具很豐富,選擇顏色好看的、環保的、不容易摔碎的安全餐具,讓孩子對這些餐具充滿好感,才有好奇心和慾望使用它們吃飯。這幾天剛給二寶買了一套餐具,他馬上就開始把水果放到碗里,用叉子插著吃,可見對新鮮的食物有多好奇。

2、餐桌椅

及時給孩子準備一個餐桌椅,以便於孩子可以和大人一起圍坐在餐桌前吃飯,讓他享受和大人一樣的待遇。當孩子能坐著吃飯的時候,就讓孩子坐在餐桌椅上,用安全帶保護孩子的安全。但是一定也不要離人,有些孩子到了1歲左右,身體比較靈活,會從椅子上爬出來,防止危險發生。

3、反穿衣、圍嘴

給孩子準備一個反穿衣,一個圍嘴,孩子吃飯的時候就給孩子穿上反穿衣、帶上圍嘴,它們可以接住食物,就不至於把衣服弄的太髒了。

4、精美營養的食物

媽媽要學會做一些精美又營養美味的食物,比如將饅頭做成小豬的形狀,將食物擺成大臉貓的形狀等,利用蔬菜汁讓食物變得五顏六色,只要能想到的花樣,都可以給寶寶起來。「秀色可餐」,讓孩子因為喜歡這些食物而愛上吃飯。


做好身體準備

平時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讓孩子消耗身體的能量,到飯點的時候感到飢餓自然會吃飯。有很多家長說孩子到飯點就不吃飯,可能是因為體力消耗過少,真的不餓。

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以讓孩子精神愉快,食慾正常,從而願意進行規律的進食。


做正確的示範

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大,我們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進食方法,讓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比如怎麼用勺子、怎麼用筷子,告訴孩子要將食物充分咀嚼後再咽下去,減輕腸胃負擔。我們可以給孩子看《牙齒大街的新鮮事》《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這樣的繪本,讓孩子了解利用牙齒咀嚼食物、保護腸胃的重要性。

到一歲左右,讓孩子和大人一起進餐,形成良好的就餐氛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讓他知道在什麼時間吃飯,在什麼時間玩耍,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避開的誤區

1、不強迫孩子吃飯

到了飯點就讓孩子吃飯,不吃就收走,只能等下頓再吃飯。不能大人認為孩子該吃飯就強迫給他喂飯。只是用語言和動作鼓勵、暗示孩子吃飯,孩子餓了自然會吃,不餓就不吃。如果強迫他去吃飯,會抑制孩子的「獨立行為」。而沒有獨特行為的人, 怎麼會有創造性呢?


2、拒絕零食

不要因為孩子沒有吃飯,心疼孩子挨餓,在三餐之外,給孩子提供很多零食。孩子吃了很多零食,胃部已經被填滿,自然就沒有空間再吃正餐。現在生活條件好,很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給孩子準備一些零食,「改善」孩子的生活,豈不知是害了孩子。

總之,追著給孩子喂飯,不是「愛」而是「懶」得不到位,寶爸寶媽該清醒了。拒絕保姆式「追著喂飯」,父母祖輩越「懶」,孩子越能好好吃飯。及時引導孩子獨立吃飯、規律進食,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心理健康、獨立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寶寶出生後脾氣大,可能和你孕期的這個狀態有關,孕媽可要當心了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