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款熊孩子的玩具想不到竟然還是古代打仗時的消防神器?

這款熊孩子的玩具想不到竟然還是古代打仗時的消防神器?

編者按:一早醒來,發現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發生了火災。大家在惋惜和感慨的同時,網上也掀起了一場「800年的文明沒了」VS「這是圓明園的報應」的例行對懟。另外,也有相關分析文章出來,解析為何法國消防部門施救不利。也有讀者好奇,如果這些火災發生在古代,古代人有辦法解決嗎?冷兵器研究所不想介入那些爭論,就針對一下古代滅火工具進行一下小科普。畢竟古代火攻和防備火攻也是冷兵器戰爭中的重中之重

下圖中這個小朋友玩的玩具,相信許多讀者小時候都玩過或在一些旅遊區見過。這種玩具許多人管它叫土水槍,當然正式的叫法應該是唧筒。唧筒在《武經總要》里有記載,又稱「吸桶」、「激桶」或水龍。

圖片來自網路

唧筒的原理,曾公亮在其《武經總要》里是這麼說的:唧筒,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桿,自竅唧水(將其竹筒端放進水中,並將裹絮(即活塞)水桿(即拉杆)往上抽起,水就通過竅(閥)進入水筒中)。 當然,許多讀者小時候做土水槍也是這麼做的。既然武經總要記載了,那必然不是普通的玩具。而且實際上作為作戰裝備的唧筒,可要比小朋友手裡拿的玩具大得多。

竹唧筒

雖然年代原因,宋代竹唧筒實物找不到了,但根據清雍正五年(1727年)製造,而且刻有「水龍」二字的現存唧筒來看,作為實用工具的唧筒桶在長度154厘米左右。所以其噴的水柱可不像圖上的那種小細流。唧筒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代建築多為木製,所以攻城時,火攻就是常用手段。而防禦方一旦處置不當,就會像倒霉的巴黎聖母院那樣,火燒聯營了……

所以對於守城官員還是領兵將領,不論平時防火也好,或者應對火攻也好,消防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畢竟誰都不想被火燒聯營。如果對方火攻很強,像下圖這種漫天火箭的。拿著水桶肯定是不行的,就得用唧筒配合水缸進行滅火。清代的《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載:大內設唧筒處,掌管唧筒並司撲滅火災之職。

當然,上面說的是民用。在軍用上的記載,可以參考記錄南宋羅州城保衛戰的《辛巳泣蘄錄》。原文是這樣記載的:二十日的時候又造了大麻搭五百四十副,竹唧筒一千一百副,分五十四座戰樓準備。五隅官排門率百姓水缸二百隻,上城,貯水以防不測。

有人會說那麼對方扔過來的是油罐咋辦?對於油罐也有處理。那就是上文提到的麻搭,麻搭的製作方法和咱們用的拖布很像:以八尺桿系散麻二斤,蘸泥漿。即用八尺長的木杆,繫上2斤散麻,再抹上稀泥看,到有火的地方直接按滅。所以,看著不起眼的玩具背後,卻有這麼大的作用,大家是不是很意外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最精銳騎兵也打不過早期火槍兵?馬穆魯克王朝覆滅簡史
這個文明古國總被按在地上摩擦?說說印度為何特別容易被入侵和征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