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遺忘的盛世——武丁中興

被遺忘的盛世——武丁中興

商朝從公元前16世紀建立,到11世紀滅亡,前後綿延大約近五百年。自湯建立商到紂亡國,一共有31位帝王在位。武丁是其中的第23位君主,在位59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商王朝實現了全面重振,史稱「武丁中興」。


內憂外患

武丁是第22位商王小乙之子,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中葉至12世紀初在位。在他即位之前,已經走過了三百多年漫漫歲月的商王朝,積弊如山,人心渙散。在武丁即位之前,商王朝內憂外患,民怨沸騰,陷入風雨飄搖之境。當時商王國周圍強敵環伺,時來侵擾。北有鬼方,南有虎方,東有夷方,西有羌方。這些部族十分兇悍野蠻,經常發動戰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有的甚至一度攻入商王朝的王畿地區,對商的統治中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

武丁畫像

而前幾任商王昏庸無能,束手無策,只能任其蹂躪一番而去。長期以來,商王朝上層的王族貴戚們過著驕奢淫逸、醉生夢死的生活,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橫徵暴斂。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上下矛盾十分尖銳,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隨時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暴動或起義。

因為特殊的身世原因,武丁從小在民間長大,與最基層的民眾在一起生活過,參加過多年繁重的體力勞動,故而深知民間稼穡之艱。故而在他登基之後,對王族貴戚們的奢靡風氣十分反感,決心從根本上扭轉風氣。他以身作則,十分注意節儉。一反前幾代商王的懈怠慵懶之風,勤於政事,體恤下情,很是關心民生問題。他在位期間,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負擔有所減輕,原先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也有所緩和,他本人也因此受到了全國民眾的景仰和愛戴。

此外,武丁即位之後,積極整頓內政,嚴厲約束王族貴戚,嚴禁他們胡作非為,尤其是不許他們干預政事。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強化軍事。無論是在文治還是武功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因夢得賢

對內方面,武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他及時發現並破格選用了甘盤、傅說等一批人才,引為國家的股肱之臣。他尊賢者甘盤為師,虛心聽取其意見。又選拔傅說於囚徒之中,發揮了其卓越的行政才能。

據記載,武丁繼位後,面對眼前的這個爛攤子,一籌莫展。他想使成湯的基業復興,但苦於沒有得力的大臣輔佐,故而他借口為父親小乙守喪三年,一直沉默不語,將政事完全交由冢宰處理,不做任何指示。雖然貌似閉口不言,實則他在一遍冷眼旁觀,觀察國家風氣,考察國家積弊所在。

一次,武丁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天帝給他賜下一個名叫「說」的賢人,說這個人可以幫他治國,而且讓武丁清楚地看清了說的相貌。次日,武丁醒來,按夢中見到的相貌觀察群臣百官,發現都不是在夢中所見之人。他按照夢中記憶,畫影圖形,派百官四處尋找。尋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最後終於在一個叫「傅險」的地方找到了這個名叫「說」的人。當時「說」正因為犯了罪在服刑,他是被罰在傅險築路。官員們發現了,把他帶來見武丁,武丁一見大喜:「正是他。」

武丁與他談話後,認為他果然是一位賢人,便任命他為宰相。此後,這個說真是不負眾望,輔佐武丁將國家治理得很好。為了報答說的勛勞,武丁決定賜姓給說,以尋找到說的地方——「傅險」作為說的姓,世稱「傅說」。

在傅說、甘盤等人的有力協助下,商王朝終於起死回生,政治重新走上了正軌。農業生產取得了空前的成績,商業貿易發達,文化教育也較以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進步,從而使頹廢中商王朝的國力為之一振。

為了解決外患問題,經過精心的準備,武丁調集了大量的軍隊,向滋擾四邊多年的諸部族發動了反擊,每次出動的兵力少則數千,多則上萬,最多的一次出動了十幾萬人。戰爭的時間也是長短不一,有的是幾個月就結束了,有的則是曠日持久。比如對鬼方的戰爭整整打了九年才大功告成。

家有將妻

據甲骨卜辭記載,武丁的妻子婦好是當時最著名的軍事將領之一,她能征善戰,屢建功勛,如平定羌方的戰爭就是她親自指揮的。據一片甲骨文記載,當時武丁想與羌方作戰,因為對方實力很強,他一直猶豫,是否派婦好所掌管的軍隊出征。婦好所率領的軍隊有三千多人,為了確保取勝,武丁專門徵召了一萬人援助她。

婦好劇照

武丁對她十分敬愛,婦好死後,他十分悲痛,為其修建了極為豪華的大型墓穴。婦好墓中的殉葬品十分豐富,充分顯示了當時商王朝國力的強盛。從甲骨文中記載來看,卜辭中關於婦好事迹很多,而且其中許多卜辭中都充滿了對婦好的關懷與愛,但從目前的考古來看,婦好在宮中的地位卻不是最高的。

這是從婦好的墓穴位置和其殉葬青銅器規製得出的結論。據考證,武丁有三位妻子,分別是妣戊、妣辛、妣癸,妣辛即婦好的別名。從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的排序來看,婦好在三位妻子中處於次席,位居妣戊之下。

從三位妻子的墓葬位置也能看出端倪,婦好墓位於殷墟宗廟區的西北部,並非處於中心的位置。而妣戊的墓葬則位於王陵區,地位要明顯比之尊貴的多。再者,比一下兩者墓中殉葬鼎的大小就更清楚了。在婦好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其中最大的一個鼎叫做「後母辛鼎」。

婦好墓

「後母辛鼎」身高達八十厘米,口長六十四厘米,重一百二十八公斤。雖然這種規格已經是非常高的了,但是卻不是商朝等級最高的鼎。如果它遇到司母戊鼎(也稱「後母戊鼎」),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那可是武丁的首席妻子妣戊的陪葬品。它的重量足有八百七十五公斤,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出土最大的青銅鼎,沒有之一。由此足見,婦好雖然名氣很大,戰功卓著,但她在武丁妻子中的地位並非最高,地位是在妣戊之下。

作為帝王,武丁的後宮有許多妻妾,無可厚非。婦好之所以名垂千古,並非在於宮中的地位,她之所以為武丁所敬愛和世人所敬仰,是因為她為商朝在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所致。

在婦好等一大批猛將的率領下,商軍所向披靡,無堅不摧,開拓了周邊的大片土地。除了鬼方、羌方之外,還有龍方、黎、亘、印方、人方、土方、馬方、危方等大小方國,都被商王朝一一征服。這一系列輝煌的軍事勝利,使商朝疆域得到了極大地擴展,北至河套,南達江淮,西至與羌方接壤的洛渭地區,東至山東半島東北部。

平定四方的戰爭結束後,商王朝周邊的安全威脅解除,獲得了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從此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在武丁的治下,經濟空前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取得進步,百姓安居樂業,疆域空前擴大。在這位偉大賢君的治理下,商王朝國力重新走上了巔峰,八方賓服,萬國來朝。文獻記載說,出現了「天下復興,商道咸歡」的大好局面。

正是因為武丁力挽狂瀾,實現了商王朝的全面復興,故而他的文治武功在商代後期諸帝王中十分突出,歷史地位僅次於開國君主湯。他死後不但被尊為高宗,而且成為天下公認的偉大聖賢之君,也屢次被儒家典籍中提及並稱道。

如孟子說:「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孟子·公孫丑上》)

武丁重新開創的偉大盛世,一直持續到他的兒子祖庚、祖甲時期。據《尚書·無逸》記載,與其父一樣,祖甲也曾因王位糾紛在民間生活過多年,也是深知民間疾苦。即位之後,尤其是他在位的前期,尚能維持武丁的政策,與民休息,施加恩惠於民眾,社會又繼續維持了大約三十多年的安定局面。時間的指針划過了3200年,武丁的名字現已不為人所熟知,但那個曾經的盛世卻是永駐史章,成為了永遠的佳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史 的精彩文章: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宣傳畫:展現那個純真的年代
朱棣為何要造反?其實都是被逼的……

TAG: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