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關巍 王嘉: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世界的中國話語

關巍 王嘉: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世界的中國話語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重要理論創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論與實踐話語的提出,直接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及其物質與文化建設成就與世界影響,是對馬克思主義話語的創新性發展與民族性、時代性的嶄新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內起到了塑造中華民族形象、提升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認同、凝心聚力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作用;對外則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影響力與認同力,延續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火種,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為世界範圍內愛好和平謀求發展的人們提供了一條有別於資本主義道路和發展模式的新範本。

人類社會的實踐進展伴隨著話語革新,而話語權的更迭反映的是國家之間、社會制度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也就是說,話語是思想的外在與顯性形態,是對思想的有效闡釋,話語革新根源於思想的革新,而思想革新的背後則是現實的變革,是對變化了的現實的總體提升。因此,話語僅僅具有相對獨立性。話語革新必須基於現實。一個國家的國際話語權,歸根結底取決於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綜合實力。對中國而言,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造成了「現實情況」與表達「話語」之間的「距離」。這一「距離」表現為如下基本方面:話語與中國社會發展現實狀況之間的「距離」、話語與中國國際地位之間不平衡的「距離」、話語與中國發展成就與經驗之間的「距離」等等。對這一「距離」的填補,使確立新的話語體系成為一項必然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這實際上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建設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建設,不論對內還是對外都不是「自言自語」。中國對世界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和重大關切不能「失語」,中國對人類未來的發展走向更不能「無語」。中國話語走向世界不是搞話語霸權,而是以中國特色的表達方式承載和平發展的話語,反應世界人民的核心利益、價值與共同追求,推動相互認同和協調行動。這就需要實現話語從對內的自我意識向對外的世界意識轉變,從話語對自身發展的概括總結與宣傳向為全球發展積極提對策、謀方向轉變,實現從解決自身問題到解決世界問題的積極轉向。同時,我們還面臨著如何抵禦西方話語霸權、話語陷阱、話語進攻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對內,構築中國話語的核心、提煉中國話語的內核,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統領中國人民;對外,把握世界與時代主旋律,緊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人類社會和平發展的脈搏,以創新性的話語,解答時代問題,感召共同力量,團結各國人民,建設命運共同體,共同奮進。

在人類歷史進程中,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資本主義文明演進模式,使其話語在世界人民交往、文化與思想領域處於優勢甚至主導地位。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向前發展,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和鞏固,西方國家實力在全球範圍取得了優勢地位。在話語上,集中體現為西方話語及其優越性。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被確立和接受為具有普遍性的單一模式,並成為評判其他國家及其發展模式與社會現實的標尺。但是,在2008年這一歷史節點上,以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文明與話語形態為基礎、以西方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及其話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反思、批判和質疑。中國則以自身發展、建設成就,使世界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對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影響與貢獻,甚至對中國人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投以更多好奇的目光甚至審視的視角。這就在話語問題上提出了中國話語走向世界的新要求。我們面臨的任務是,既要給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又要積極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更要基於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為追求和平與發展的人們想辦法、謀出路,抓住機遇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故事」。

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研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代表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如何進一步走向成熟、走向世界,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和使命。這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第一,著力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解釋力、研究其科學性、影響力和話語的開放性。話語的解釋力,要求話語必須能夠回答問題、回應重要的時代課題;話語的科學性,要求話語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定性或發展趨勢和規律,同時也要求話語有科學、準確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法,以實現話語的功能;話語的影響力,要求話語對問題的言說、闡釋或者解釋必須有效,並能夠具有行動的感召力等等;話語的開放性,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參與性及參與主體的多元性和平等性、言說方式的多樣性與內在統一性、話語的非霸權性和非獨斷性等等。第二,著力研究中國話語與西方主導話語之間的碰撞、競爭、對話和交流。不可否認,西方優勢與實力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將長期存在,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競爭也將長期存在,資強社弱的局面也將持續,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話語的無能為力。中國話語走向世界,背後是中國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只要中國堅持自身發展道路並著力開展對外宣傳工作,雖然中國話語在與西方話語的競爭中實現超越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仍將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過程。第三,著重打造中國話語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話語的核心競爭力源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成就,源於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此為基礎的中國話語就是「社會主義的」、「人民的」、「世界的」,是直指人類和平發展與美好明天的。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的,為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後深陷發展困境的人們開出了一劑良方。「人類命運共同體」直面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困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基於對世界發展狀況、問題、趨勢的科學判斷,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對人類社會未來交往、發展及其模式的新探索。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融合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與智慧,融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對世界發展前景做出積極謀劃。事實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突破口,中國話語科學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課題,它正在走向世界、深入人心。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我們正深處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中。人類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話語範式的革新研究」(19YJC71002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聚焦「毛澤東思想與新中國70年」
陳望衡的美學研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