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宦官改變王朝歷史,皇帝到死都只信他一人,斷送血脈和江山

一個宦官改變王朝歷史,皇帝到死都只信他一人,斷送血脈和江山

一個宦官改變王朝歷史,皇帝到死都只信他一人,斷送血脈和江山

我國封建王朝有著長達2000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宦官」這一詞語一直都伴隨著封建王朝流傳下來。宦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監,雖然說,宦官只是負責皇室宮廷雜務,不得議政,但是由於他們與皇室朝夕相處,所以取得皇室信任的機會是很大的,所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宦官當政的情況時有發生。

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而這一切功績的所有者秦始皇,自然而然成了估計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完整體系,實行三公九卿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被稱為「千古一帝」。但是秦王朝並沒有如他所願千秋萬代,僅僅十餘年,秦亡。而這一切卻都是因為一個宦官,還是一個秦始皇最信任的太監,趙高。

秦始皇自小就展現出高於旁人的膽識與狠心,在他十三歲的時候,便射死一頭豹子,並親手挖心剝皮,可見他的膽識過人。在他登基後,得知太后趙姬與假宦官生下私生子的事情後,更是徒手劈死自己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在眾人眼中,嬴政一向都是這麼心狠手辣,果斷決絕。

但是,他卻對趙高有著極高的信任與寬容。趙高雖然在眾人眼中是一個宦官,但是因為嬴政的賞識,特許他不用接受閹割之禮,實質上趙高一直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並且有自己的妻妾子女,在當時等級制度嚴格的秦朝,這已經是最大的開恩。

一日,嬴政長子扶蘇在宮中碰到一個倉皇逃竄的宮女,而後便是緊緊相逼的趙高,扶蘇本就不喜歡這個只會奉承自己父王的人,便將二人都帶到嬴政那裡審問。宮女說,自己因撞破了趙高和嬴政的姬瑤夫人偷情,才被趙高追殺。嬴政聽後大怒,隨即賜姬瑤白綾自盡,賜趙高斬立決。趙高一聽,連忙跪下求情。

嬴政轉念一想,那個姬瑤反正自己也不喜歡,而趙高卻是最懂自己心思的奴才,想到這裡,嬴政心軟了,便問蒙毅該怎麼辦。蒙毅道,趙高一個大男人,經常出入後宮,於理不合,要不閹割吧。於是,趙高自此成了一個真正的太監。他恨蒙毅的建議、恨扶蘇多管閑事、也恨嬴政的無情,他卻只能謝恩,但心中早已埋下禍根……於是,趙高在秦始皇身邊,不止一次的加害扶蘇,後來扶蘇因為勸誡嬴政,再加上趙高的煽風點火,被嬴政一怒之下派到上郡監督軍隊修建長城。

隨著秦始皇地位的鞏固,他越來越不滿足於現狀,他希望自己的大秦千秋萬代,開始痴迷「長生不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自己第五次南尋,由於在出走前就重病纏身,再加上一路顛簸,在走到沙丘的時候,趙高有意無意地提起當年趙武靈王就是在沙丘孤獨而死。秦始皇在外憂內患的折磨下,終於命不久矣,在臨死前,秦始皇只留下了趙高一人,寫下了自己的遺詔,要將皇位傳給扶蘇。

說到扶蘇,嬴政最喜歡的兒子就是他。他剛毅勇武,信人而奮世,為人仁,有政治遠見,和秦始皇的暴虐完全不同。不過秦始皇是征戰沙場一統六國,如果仁慈,是做不到的。而扶蘇剛好可以在秦始皇之後,勤政愛民以修復這個國家因戰亂而千瘡百孔的內里。秦始皇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格外在意這個兒子。雖然說扶蘇被發配去監督修長城,但是最適合做皇帝的,還是扶蘇。

這樣的話,與扶蘇有過節的趙高就不樂意了,於是他假意應允,而後聯合李斯、胡亥改了遺詔,賜死扶蘇與蒙恬將軍,並讓胡亥順利登基。在扶蘇聽到要賜死自己的聖旨,他以為自己的父王沒有原諒自己,竟自盡而亡,原本他可以回去求證的,況且他手下有蒙恬的30萬大軍以及陳勝吳廣的扶持,秦朝也不會斷送在胡亥手中。

所謂「亡秦者,胡也」,胡亥繼位後,他更加變本加厲,甚至比秦始皇還要殘暴。而趙高也開始在暗中爭奪秦朝的天下,一時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起義之聲不斷,最後秦朝四分五裂。可以說,就因為秦始皇對趙高這個太監的信任,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斷送了兒子的性命,更斷送了他辛苦打下的江山。

參考資料《秦始皇傳》 編輯:清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足跡 的精彩文章:

人到五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都是啥?最後一條揭露人性

TAG:尋足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