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拒用子午谷奇謀,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諸葛亮拒用子午谷奇謀,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摘要:

諸葛亮知道這十萬蜀軍,是蜀漢最後的希望,就算如魏延所願,到時曹魏精兵從宛、洛殺入,那將如何應對?蜀漢經不起這樣的豪賭,諸葛亮作為蜀漢最高統帥,他要照顧到方方面面,他要為蜀漢的將來負責,他的難言之隱,魏延是不會懂的。

子午谷地圖

正文:

魏延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名將之一,他早年以部曲追隨劉備入益州驅逐了劉璋,後被劉備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確保了蜀漢在失荊州、平南中時北境無虞。可以說,魏延在蜀漢政權建立與鞏固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多次被闢為先鋒,在多次與魏軍交手過程中一直穩操勝券,令魏軍甚為忌憚。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最終沒有批准這個計策。

子午谷棧道

一、子午谷奇謀

從漢中出兵伐魏,要翻越秦嶺。翻越秦嶺有三條路:東邊的一條叫子午谷,終點在長安;中間的一條叫駐谷,終點在武功;西邊的一條叫斜谷,終點在陳倉。

魏延的意思是,由自己帶一萬人從子午谷北上,五千是精兵,另外五千負責運糧,十天可以奇襲長安;由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從斜谷北上,這樣咸陽以西都可以平定。

我們再來細審一下魏延獻策的具體內容,《三國志·蜀志·魏延傳》注引《魏略》曰: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從以上記載來看,魏延的奇謀包括兩部分:一是由自己率偏師出子午谷,一是諸葛亮率主力出褒斜谷。魏延僅統兵萬人,配合諸葛亮主力作戰的作用。很顯然,魏延策是以諸葛亮褒斜路為主策,自己的子午路為輔策。

子午谷山道

二、魏延的自信

(一)蜀漢鷹派

魏延早年曾在劉表帳下,後來曹操南征,劉表亡故,劉琮將荊州獻曹,魏延不願替曹操效力,就去投了長沙太守韓玄,然後「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魏延多次易主卻不願降曹,可見魏延是堅決主張抵抗曹魏的。諸葛亮臨終前安排:「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試想,軍中主帥亡故,軍心渙散,最重要的就是先將蜀漢賴以生存的十萬大軍安然帶回,保衛好蜀漢政權,這樣蜀漢將來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還有一絲希望。

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諸葛亮竟然說如果魏延不答應斷後,就讓大軍先開拔,他真會放下魏延及其部下人馬不管嗎?當然不會。因為諸葛亮知道魏延忠心耿耿,大軍出發後,他自會跟上,所以他才敢讓大軍在魏延不答應斷後的情況下先走。

諸葛亮死後,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可見,魏延不但沒有因為諸葛亮的逝世而放棄抗曹理念,而且願意擔當起抗曹大任。

(二)才華出眾。

《三國志·蜀書·馬謖傳》是這樣記載的:「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查之。』」可見劉備相人還是很準的。

就是這個看人很準的劉備對魏延青睞有加,多次委以重任、越級提拔。《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漢中是蜀漢重鎮,劉備棄張飛不用,而破格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可見他對魏延的信任和軍事才能的肯定。

諸葛亮(劇照)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還有類似的記載:

「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五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魏延的提升速度,在沒有顯赫家世的情況下,若無傑出的軍事才能,做到這樣,誠為難矣。

(三)立功心切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寫道:「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可見魏延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逝世以後,魏延也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不能「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

可見,魏延自己也是想接諸葛亮班的。封建社會軍隊里,一看軍功,二看門第。魏延出身並不顯赫,他自己清楚要想坐上蜀軍最高統帥的位置,不立下蓋世奇功是很困難的。

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黃忠,劉備要拜黃忠為後將軍,很多人都反對,包括諸葛亮在內。關羽得知黃忠與自己同列時,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但劉備還是頂住壓力封黃忠為後將軍。

原因是什麼?正如費詩對關羽所說,「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劉備要感謝黃忠攻取了漢中,為蜀漢北伐打開了門戶。

現在魏延要謀求的是蜀軍最高統帥的位置,不立下蓋世奇功就想達到這樣的高度幾乎是不可能的,魏延深知這個道理。

魏延獻策

三、諸葛亮的顧慮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北伐戰略,跟當年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樣,危險萬分。但是打仗貴在出奇,出奇方能制勝。

令人不解的是諸葛亮口口聲聲說要北伐,然而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的時候,他最終卻沒有採納。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目標不符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是在天下有變的情況下,荊州和益州同時出兵。那麼,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的時候這些條件都具備了嗎?

這時候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魏、吳的形勢都很穩定,天下並無變動;

荊州早在東吳襲殺關羽的時候就已經丟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不但沒有奪回寸土,反而損兵折將,此時要從荊州出兵已是不可能;

劉備早已逝世,統兵出於秦川更是不可能。這三個條件無一具備,所以說魏延提出的計略與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是不相符的。

諸葛亮(劇照)

(二、)一生謹慎

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就說過,「諸葛亮平生仔細謹慎」。魏延這個計謀實質還是軍事冒險,謹慎的諸葛亮是不會這麼做的。

因為諸葛亮知道這十萬蜀軍是蜀漢最後的希望,就算如魏延所願定期平定長安以西,到時曹魏精兵從宛、洛殺入,三秦新附之地又伺機反撲,那將如何應對?蜀漢經不起這樣的豪賭,弄不好會有亡國之危。

(三)、奇謀為短

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司馬懿也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除了軍政,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上實屬略遜一籌。劉備在平益州的時候帶的謀士是誰?是龐統;取漢中的時候帶的軍師又是誰?是法正。

在這期間,諸葛亮更多的扮演的是漢初蕭何的角色,鎮守後方,轉運軍糧,定國安邦,他並不具備張良那樣「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軍事才能。

四、真正的奇謀

魏延意欲先殲滅魏軍主力,奪取關中,然後再佔有隴右,直逼咸陽,更多地體現了魏延的膽略與勇氣;

諸葛亮想先佔有隴右,然後再揮師關中,體現的是諸葛亮的務實精神。但把二策放在整個北伐戰爭中來看,又都是可取的,都是二人客觀分析時勢後作出的冷靜判斷。

子午穀道石碑

如果不以成敗論諸葛亮的進兵路線,諸葛亮策不失為一良策。相比魏延策來說,諸葛亮以隴右為主策,褒斜為輔策,達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突襲效果,堪稱真正的「奇謀」。

而魏延策的瓶頸就在於後勤供應問題。萬一魏軍採取拖延戰術,蜀軍首次北伐就將以失敗告終,而諸葛亮是抱著首戰必勝的信心的,為穩妥起見,他自然會慎重考慮其他更好的行軍方案。

諸葛亮作為劉備欽點的蜀漢最高統帥,他要考慮的遠遠不像魏延想像的那麼簡單,他要照顧到方方面面,他要為蜀漢的將來負責。

正如王夫之所說,諸葛亮「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一一與魏延輩語也」。諸葛亮有太多的難言之隱,這些魏延不會明白。

參考文獻:

《秦漢魏晉史事探微》

《文淵閣四庫全書》

《讀通鑒論》

《三國志》

《晉書》

《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神機營獨步天下,五征漠北屢立奇功,卻以悲涼方式收尾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