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北出土戰國竹簡,接近《老子》原著版本,思想和儒家共通

湖北出土戰國竹簡,接近《老子》原著版本,思想和儒家共通

每一次的考古發現,都能夠加深人們對古人的了解,能夠重新認識歷史。畢竟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可能對歷史有錯誤的認識,而考古發現就是改變這種認識的機會。在1993年,湖北郭店村發現兩座墓葬被偷盜,警方很快就把現場控制住了,接著考古專家們開始挖掘這兩座墓葬,對裡邊的文物進行搶救。

這兩座墓葬歷史非常久遠,是戰國時期楚國人的墓葬,大約時間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雖然這兩個墓葬不是很大,但是相比起其他的諸侯,這兩座墓的隨葬品比較少,顯得很寒酸。不過專家們可沒有因為墓里沒有寶貴的文物而沮喪,因為在這裡面發掘出了很多的古文物,出土了很多的竹簡。雖然距離已經有2000多年的時間,但這些竹簡上的字跡依然很清晰,只有少量竹簡被破壞。

這可是稀缺物品,因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竹簡大多都會被侵蝕而壞,很少有保存完整的。專家把這804枚竹簡分成了三類:一類是在32.5厘米;一類是在26.5-30.6厘米;一類是15-17.5厘米。帶著字的竹簡有703枚,上面帶有1300多個楚國古文字,上面主要記載的是儒家和道家的典籍。這些主演對研究諸子百家非常有用,所以專家們才這麼欣喜。

在這些竹簡當中,記載了《老子》和《太一水生》兩部著作,這是道家的典籍。這份出土的文物,是記載《老子》的最早實物。後來《老子》成書,流傳途徑不同,編寫的人員也不一樣,所以有好多版本的《老子》。因為不同時期的學者對《老子》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做出的詮釋也各不相同。那2000年前的老子的想法到底是啥樣的呢?

這份竹簡上的內容,最為接近歷史上的《老子》,但是和現在道家思想有了不一樣的地方,說明後人對老子有了一定的誤解:比如說現在的《老子》,直接否定了「仁」、「義」,從而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從根本上就對立起來。但是在最初的階段中,道家並沒有排斥這兩個思想,說明當時的儒、道兩家是共存的。

因為從郭店出產的竹簡中,時間和老子生活最為相近,所以這個版本的《老子》是對接近原著的。對我們研究古代的思想有很大的幫助,也讓我們對老子學說有了新的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簡史 的精彩文章:

蜀漢後期,除了姜維之外,真正的頂級名將,只有這4位

TAG:商周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