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寨卡病毒樹鼩感染模型的建立

寨卡病毒樹鼩感染模型的建立

自2016年寨卡病毒的再度爆發以來,已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研製能夠有效防控寨卡病毒感染的藥物迫在眉睫。寨卡病毒動物感染模型的確立是防控藥物開發的重要基礎。近日,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們,確立了一種新的寨卡病毒動物感染模型-樹鼩,該研究成果目前已發表至《Journal of Virology》雜誌,題為「Zika Virus Infection in Tupaia belangeri Causes DermatologicalManifestations and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Secondary Infection」。

研究人員通過皮下接種寨卡病毒至樹鼩,發現病毒感染樹鼩後四肢大部分皮膚出現皮疹,並快速導致樹鼩病毒血症,同時在唾液中也能檢測到病毒。

對感染後的樹鼩外周血單核細胞進行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後主要發生改變的是與炎症反應和皮膚病相關的基因。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寨卡病毒在感染樹鼩後,能刺激樹鼩產生高滴度的抗體,並防止機體免受寨卡病毒的再次感染。

該樹鼩寨卡病毒模型的建立,為後續寨卡病毒感染機制的研究及相關防治寨卡病毒感染藥物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復旦大學團隊合作研發出具有廣譜抗人冠狀病毒活性的多肽類融合抑製劑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研究組揭示了RNAi抗病毒免疫機制在人類神經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