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群雄逐鹿的日本戰國時代:幕府將軍慘淡收場,天皇下場如何?

群雄逐鹿的日本戰國時代:幕府將軍慘淡收場,天皇下場如何?

文 | 周渝

風林火山,信玄戰旗;天下布武,信長野望;太閣青雲,秀吉立志;決勝關原,德川開幕……這是15—16世紀的日本,兵燹連年,群雄逐鹿的時代。既是武家當國,最大的實權統治者幕府將軍何在?將軍被殺死了!永祿八年五月十九日(1565年6月17日),松永久秀(室町幕府管理代三好長慶家臣)與其子久通勾結三好三人眾(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兵圍將軍府邸,劍豪將軍足利義輝隻身與襲擊者決戰,最終寡不敵眾血灑當場。那後來的將軍呢?被廢了!元龜四年(1573),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放逐河內,室町幕府就此滅亡。日本戰國著實是「天下當兵強馬壯者為之」的時代,幕府將軍尚且如此慘淡收場,那名義上的最高權威天皇又如何呢?

如果將日本戰國歷史像電影一樣放映,必然聚焦在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些戰國大名身上,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主角,天皇則像個過氣的巨星,儘管名氣猶在,但在劇中不過是友情客串,若非頂著「天皇」的光環,觀眾恐怕早已忘記他的存在。其實戰國時代的天皇也有不少八卦,例如皇室衰微,極度貧乏,御所城牆遭毀壞,內部情況一目了然;也有說老百姓不知還有天皇的存在;或是說天皇為維持生計親自賺外快等等真假參半的傳言。實際情況是不是真有這麼慘,日本學界一直不乏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時的皇家真的很窮。皇室的落魄,一切都要從第102代天皇后花園天皇退位後不久,日本爆發的那場大規模內亂說起。

應仁元年(1467),室町幕府管領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之間爆發大規模衝突,多達十萬大軍作亂,將軍足利義政拉攏了後花園上皇和后土御門天皇作為後盾,而與之相對的西軍則又將當年南朝的後裔找出來,稱其為「西陣南帝」,但這次已不再有任何號召力。儘管如此,這場內亂還是持續十年之久,京都滿目瘡痍,無論幕府將軍、守護大名還是莊園領主的實力都大為削弱,同時也開啟了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幕府衰微與戰國大名的崛起是造成朝廷及皇家的財政困境的直接原因。

新興的戰國大名與傳統的守護大名有何不同?簡而言之,所謂守護大名是由室町幕府任命,負責統治各地方的官吏,官名叫「守護」,在鎌倉時代就存在,至室町時代大幅擴權,開始具有地方首長之特色。但在應仁之亂後,戰國大名逐漸取代了原先的守護大名,這些戰國大名中,雖然不乏擁有幕府或朝廷的官銜之人,但他們掌控地方大多是靠軍事實力,而非仰賴幕府的權威。換句話說,如果說守護大名是地方首長,那麼戰國大名就更像是大大小小獨立王國的國家元首。原本貴族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領地的稅收,但戰國大名崛起後,各地莊園遭到侵佔,擅自抽取稅收,等於斷了朝廷的經濟命脈,久而久之,財政便陷入匱乏,許多公家貴族被逼得出賣家傳的典章制度與和歌等作為收入來源。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文獻數據平台:抗戰文獻大海淘,抗日戰爭研究的重要陣地
深受日軍之害的麥克阿瑟為何要力保天皇?一組數據看出天皇重要性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