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勿讓煽動仇視的「愛國主義」,蒙蔽雙眼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勿讓煽動仇視的「愛國主義」,蒙蔽雙眼

如果它今晚真的要坍塌了,我希望這個孩子還能看看它最後的樣子。

作者 | 木蹊

01

在巴黎聖母院起火的那個晚上,聖米歇爾天使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天主教的聖歌《我祝福你,瑪麗亞》從黃昏時響起,一直沒有停下。

彼時的新聞令人們焦慮:消防員稱仍然不確定是否可以控制住火勢蔓延。

有許多家長帶著小孩來到廣場上,附近的地鐵站都已經關閉,他們是從更遠的地方下車走過來的。

一位年輕的爸爸把他的兒子抱起來,小男孩直勾勾地盯著夜色中的聖母院,格外安靜,橘紅色的火光仍然照映在兩座塔樓上。

這位父親說:「如果它今晚真的要坍塌了,我希望這個孩子還能看看它最後的樣子。」

太殘忍了,不是嗎?巴黎人就這樣眼睜睜看它一點點被燒掉。這是一個讓全世界緘默的時刻。

可是,卻仍有一部分國人卻在這個時候突然表現得義憤填膺: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為什麼要悲傷?」

「一百多年前,圓明園被他們燒得很開心!」

「燒了也就燒了,又不是中國人燒的,擺出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至於嗎?」

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情是矛盾的,的確,一百多年的那場大火,同樣讓我們心痛。

當年的英法聯軍到現在都沒對火燒圓明園道歉,也沒有歸還搶劫的文物!這是每個中國人永遠的損失。

不過,被燒過的就要燒回去嗎?

在很多網友高呼:「天道輪迴,今天到巴黎」的時候,我想起了一個也是關於建築的故事。

02

1945年,德國已經投降,日本卻還在負隅頑抗。為了打擊日本戰爭潛力,美國制定了對日大規模地毯式轟炸,其中就包括京都和奈良

不過,一生致力於古代建築保護的梁思成,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坐不住了。

當時,梁思成職位是「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而日本的京都和奈良,都有保持存至今最為完好的唐代古建築。

出於對人類文明成就的崇高敬意,梁思成決定要保護這些建築。

為此,梁思成連夜趕到美軍在重慶設立的司令部,求見指揮官布朗森上校,在圖紙上標出京都、奈良等日本的文化古城,再三要求不要轟炸這些地方。

美國指揮部里官員感到不可思議:你一個中國人,卻為仇敵考慮?

梁不痛恨日本人嗎?其實,他同樣咬牙切齒,因為妻子林徽因的弟弟就是被日本飛機炸死的。

身為一名建築學家,他眼睜睜地看著宛平城、團河行宮等歷史名城、名苑慘遭日軍炮火摧殘。

不過在關鍵時刻,梁思成卻說:「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

正是因為他的這番話,讓京都和奈良排除在轟炸範圍之內,這才有了今天大量的遊人去日本京都和奈良旅遊,因為這兩座城市的確保留著大量優美古建築。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建築被炸了呢?

是不是大快人心,是不是每年要讓小日本少收幾個億的門票費?

我相信,今天罵巴黎聖母院被燒活該的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這能帶來什麼呢?

是報復的快感,還是幸災樂禍的快感?

03

在心理學上,有個這樣的理論:

那些曾經被受虐的人,長大後往往也會成為一名施暴者,這是一位內自戀(自卑)心理需要通過暴力手段對曾經的弱小進行補償,因為這是一種重建自我價值的渠道。

不過這樣的心理,恰恰是病態的,更可怕的是兩年多年的中國人,已經在這種病態心裡中,損失了太多。

說圓明園燒毀是國人之痛。

那麼誰可曾記得阿房宮的楚人一炬,大明宮被戰火焚盡,還有敦煌道士的無知砸牆?

這些中國歷史文明的瑰麗結晶,因為同圓明園一樣的野蠻慾望,煙消雲散。後人想要重現也只能靠僅存的記載和想像來複原。

於是,我們開始悼念梁思成,悼念林徽因,上千年的孔廟拆了不到20年就又重建起來,已經拆的就剩下殘渣的遺址被當成寶一樣供了起來。

現在我們再看當年的八國聯軍為何要燒毀圓明園?

其實就是,因為當年八國聯軍沒有對普世價值的尊重,沒有對藝術美感的欣賞,沒有對人類文明的敬畏。

而現在,利用巴黎聖母院抒發自己仇恨的人,也同樣沒有對文明和藝術的敬畏……

如果種族和時代互換,他們也許和拿著火把燒圓明園的人,擁有著一樣的價值觀——國家和個人利益比人類文明來得重要。

況且,這樣的民族情緒,也是狹隘的。有人說,覺得巴黎聖母院燒了沒所謂的人,跟當年燒了圓明園的人,是同一群人。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當初圓明園被燒得時候,確實有不少民眾拍手稱快。

因為圓明園屬於皇家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能進去,用民脂民膏建成的卻不允許百姓踏入。所以很多人就想——皇家的東西,燒了活該!

所以打著愛國的旗號,做著同樣野蠻的事情,和當年英法聯軍做法又有多少區別呢?

真誠希望大家了解一下圓明園焚毀事件整個事件(不是課本中的),你會發現,藝術可以是超越國界的存在,請不要讓煽動仇視的「愛國主義」蒙蔽了雙眼。

04

其實人們之所以在今天悼念巴黎聖母院,並不是因為這個宅子著火了。而是因為世界名著《巴黎聖母院》,它是偉大的法國作家雨果的經典著作,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相信很多人也都讀過。

而雨果之所以寫巴黎聖母院,也是因為圓明園的緣故!

當初,英法聯軍在圓明園打劫,全世界都發出了痛斥之聲,其中發聲最大的就是雨果。

他在書中說: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搶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強盜叫法蘭西,另一個強盜叫英吉利。」

雨果先生還有一句話這樣說:「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

不過,這樣的呼聲並沒有被官方重視!於是他奮筆寫下了《巴黎聖母院》。

在這部小說的兩個很出名的主角——醜陋無比善良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活潑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

雨果再告訴世人:

善良的,哪怕外表醜陋,也擁有高貴的靈魂。

邪惡的,哪怕金玉其外,也是一個盜竊者!

其筆鋒正指當時的法國政府。

藝術看起來是個沒用的東西,但它實際上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人類智慧的指向。

最開始,巴黎聖母院並不出名,正是因為雨果《巴黎聖母院》,才使這座教堂聞名天下。

也是得益於這部小說都成功,法國著名建築師Eugène Viollet-le-Duc 才能夠在19世紀初對其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工作,此後百餘年間,世人所見之巴黎聖母院,都是此次修繕的結果。

包括在此次大火中倒塌的尖塔,也是在1831翻修中重建的。

從1163開始,巴黎聖母院在8個多世紀的歲月里,遭遇了許多危機,但無論是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起義,還是兩次世界大戰,它都得以保全其身。

嚴格來說,巴黎聖母院其實是一艘「忒修斯之船」,在修修補補之中,最初的聖母院似乎已經被替換成了一座新的聖母院,但誰又能說它不是巴黎聖母院呢?

其實,沒有什麼是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

可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讓世人敬仰,並不是因為那棟房子,而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是雨果筆下傳遞出來的正義、愛,還有希望。

這,才是它唯一不朽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網 的精彩文章:

《歌手》劉歡奪冠:姚貝娜去世後的第1547天,他幫她實現了遺願

TAG:世界華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