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款27英寸iMac性能體驗 還是創意工作者的理想選擇

新款27英寸iMac性能體驗 還是創意工作者的理想選擇

編者按:本期企鵝評測團的評測產品——蘋果 2019 款 27 英寸頂配版 iMac。時隔兩年之後,蘋果終於帶來了 iMac 系列都升級機型。由於本次升級完全集中在了硬體配置上面,我們自然也對新款 iMac 的性能提升幅度非常好奇。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跑分和測試來看看新款 iMac 的性能究竟有多強大。

蘋果在上個月發布了多款新品,其中就包括 iMac 系列的升級機型。雖然新款 iMac 的外形設計未有任何改變,但蘋果所帶來的配置升級仍然值得關注。

首先,21.5 英寸 4K iMac 搭載了英特爾第八代酷睿處理器,並且首次可選配全新的 i7 六核處理器,性能號稱提升了60%;顯卡最高可選 Radeon Pro Vega 20,ProRender 渲染速度提升 80%。

27 英寸 5K iMac 的升級幅度要更大一些,該系列標配英特爾第八代酷睿 i5 六核處理器,最高可選配第九代酷睿 i9 八核處理器,理論性能是前代的 2.4 倍;顯卡方面,27 英寸 5K iMac 最高可選配 AMD Radeon Pro Vega 48 顯卡,ProRender 渲染速度提升了 40%。

作為一次單純的硬碟配置升級,新款 iMac 在性能上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提升呢?這就是我們在本文當中將要探究的問題。

評測機配置參數

本次接受評測的是頂配版 27 英寸 5K iMac,部分配置通過官網選配進一步提升,價格 26160 元。它的具體配置包括:

27 英寸視網膜 5K 解析度(5120 x 2880)顯示屏

3.6GHz 八核英特爾酷睿 i9 處理器 (Turbo Boost 最高可達 5.0GHz)

16GB 2667 MHZ DDR4 內存

AMD Radeon Pro Vega 48 顯卡(8 GB 顯存)

512 GB 固態硬碟

面對這台配置如此之高的 iMac,我們對它的性能表現自然也充滿了期待。以下就是 27 英寸 5K 頂配版 iMac 的性能測試。

處理器性能超過低配iMac Pro

評測機所使用的 i9-9900K 是英特爾去年下半年發布的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它擁有 8 核心 16 線程,基準頻率 3.6GHz,睿頻最高可達 5GHz。雖然架構沒有變化,但核心數量和頻率的提升還是帶來了可觀的性能提升。

在我們進行的 Geekbench 4 性能測試當中,i9-9900K 的單核 / 多核性能成績分別是 6216 / 32515,相比 2017 款機型分別提升了約 6% 和 20%。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27英寸iMac的單核性能得分已經超越了其他所有 iMac 機型,包括 2017 年發布、配備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 iMac Pro。

但是在多核性能上面,新款 iMac 相比 iMac Pro仍有一定差距,畢竟後者頂配機型所使用的至強 W-2191B 處理器擁有多達 18 個處理核心。但是相比同樣是 8 核心的至強 W-2140B(多核性能得分 31150),i9-9900K 更高的核心頻率就體現出優勢了。

換句話說,採用 i9 處理器的 27 英寸 iMac 在處理器性能上面全面超越了 2017 款機型,甚至要高過低配版 iMac Pro,而它的價格可要比後者足足低了一萬多元。當然,這並不是說 i9 版 iMac 已經足以取代 iMac Pro 了。要論起專業性,iMac 仍然無法和 iMac Pro 匹敵,這一點我們會在下文詳細說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的處理器性能測試當中,i9-9900K 的核心頻率最高能在 4.7GHz 左右徘徊,雖然沒有達到官方宣傳的 5GHz 睿頻,但也算是相當不錯的表現了。

顯卡性能可支持 2K 遊戲

AMD Radeon Pro Vega 48 是新款 27 英寸 iMac 最高可選配的顯卡,這是一塊 14nm 工藝顯卡,基於 Vega 10 所開發,採用的是 GCN 5.0 的 AMD 「祖傳」架構。

Radeon Pro Vega 48 的基本參數包括,8GB HBM2 顯存,1200MHz 基準頻率,1300MHz 升頻,3072 個著色單元,192 個材質貼圖單元,64 個光柵化處理單元,48 個計算單元,16KB L1 緩存,4MB L2 緩存。

在 Geekbench 4 的 OpenCL 測試當中,Radeon Pro Vega 48 得分接近14000,相比 27 英寸 iMac 高配版標配的 Radeon Pro 580X(119178)高出不少,但仍然不及低配版iMac Pro 所使用的 Radeon Pro Vega 56(158224)。值得一提的是,Vega 48的性能表現似乎已經超越了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雖然 iMac 從來都不是用來玩遊戲的機器,真正在 macOS 平台上發行的遊戲也非常有限,但如果你非要用它玩遊戲,也並非不可能,而且 Radeon Pro Vega 48 的遊戲性能表現其實是想當不錯的。

Mac 版《文明 6》支持最高 2K 解析度,在最高畫質下,遊戲後期的幀率也能穩定在 50fps。當然,《文明 6》更加依賴於處理器而非顯卡性能,i9 在這裡顯然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Mac 版《神界:原罪 2》當中,將畫質調到「極高」,iMac 在 5K 和 4K 解析度下的幀數分別只有 25 / 35 fps,無法保證遊戲的流暢。當然,4K 遊戲對於大多數顯卡而言都是一種挑戰,這個結果也並不讓人意外。但將遊戲解析度降至 2K,遊戲幀數就能穩定在 60fps,這個表現已經不錯了。

當然,玩遊戲還得用 Windows 平台,通過 macOS 系統自帶的 Boot Camp 功能,我們也得以在 Windows 系統當中測試了 iMac 的遊戲性能。

以下就是 27 英寸 iMac 運行當下幾款熱門大作時的幀數表現:

總的來說,對於《生化危機 2:重製版》和《只狼》這些本身優化較好的遊戲,27 英寸 iMac 能夠在2K解析度下提高足夠流暢且穩定的幀數。至於 4K 遊戲,對於這台一體機還是不要要求太高了。

處理創意工作遊刃有餘

說完了遊戲,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新款 iMac 在處理」本職工作」時的表現吧。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iMac 都是創意人士首選的生產力設備,因此它在圖片編輯和視頻剪輯方面的能力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iMac 的 27 英寸 5K 解析度顯示屏顯示效果極為細膩,無論你把眼睛貼得多近,也不會看到像素點的存在。色彩方面,這塊屏幕支持 P3 廣色域,並覆蓋了 100% 的 sRGB 色域和 93% 的AdobeRGB 色域,0.98 的 Delta E 值則保證了色彩的足夠精準。總體而言,iMac 的這塊屏幕依然是對視覺創意人士最友好的。

在圖片編輯測試環節,我們自然要請出 Photoshop 了。在筆者的日常使用當中,在 iMac 使用Photoshop 對 RAW 格式圖片進行簡單的調色、污點修復從未遇到問題。至於更加繁重的修圖任務,我們使用了 Puget Systems 開發的 Adobe Photoshop CC 跑分工具進行測試。

這套跑分工具會通過腳本來執行 Photoshop 中各種常用的操作,包括開啟 RAW 文件,調整大小、魔棒選擇、鏡頭矯正、智能銳化、場景模糊和液化等等,並通過執行各項操作所用的時間來對機器的 Photoshop 性能進行打分。

在這套測試當中,我們的 27 英寸 iMac得分 972.8,在 Puget Systems 的資料庫當中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採用 14 核至強 W-2170B 處理器的 iMac Pro。

在視頻編輯方面,在 Final Cut Pro X 當中處理普通的 4K 解析度視頻毫無壓力,即便是同時處理多段 4K 視頻也不在話下。將 7 段 1分鐘長度的 4K 視頻合成並導出,iMac只花了15秒。

只有在面對 RED 攝影機拍攝的 8K 視頻時,iMac才會顯現出力不從心的一面。在後台渲染一部 10 秒的 8K 視頻時,iMac 耗時 1:10 秒。當然,對於幾乎所有機器而言,8K 視頻渲染恐怕都是一種挑戰。

硬碟速度夠快

高配版 27 英寸 iMac 標配 2TB 融合硬碟,不過我們拿到的評測機升級到了 512GB 固態硬碟。

融合硬碟的好處不必多說,通過結合小容量固態硬碟和大容量機械硬碟,它兼顧了這兩種硬碟的特點,在提供相對較大的硬碟空間的同時又保證了訪問常用文件和開機的速度。

但融合硬碟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大型文件只能被裝進機械硬碟部分,因此訪問速度較慢。此外,如果你要安裝 Windows 系統,Boot Camp 也只能將其安裝到機械硬碟當中,因此運行速度慢到令人髮指。

因此,如果你對硬碟速度有較高的要求,那我們建議你最好還是直接升級到固態硬碟,因為不同於內存,這一部分是你無法自行升級到。如果覺得空間不夠,也可以日後選擇外接硬碟的方案。

言歸正傳,評測機所使用的固態硬碟速度沒有讓人失望。經過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工具的測試,這塊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達到 2.5GB/s,寫入速度 1.9GB/s。

這個速度或許不是固態硬碟當中最快的,但也算相當不錯了。但日常使用當中,你基本不會遇到因為磁碟速度不足而產生的卡頓。

散熱基本無壓力

27 英寸 iMac 的風扇最高能達到 2700RPM 的轉速,但在本次的評測過程當中,這台機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安靜,風扇轉速一直會在 1200RPM 上下徘徊。因此你完全聽不到風扇轉動的聲音,即便是在高強度的視頻渲染時。

在反覆運行跑分工具時,iMac 的風扇也只會羞噠噠地響一會兒,很快就又歸於安靜。

運行 4K 遊戲時風扇終於全速工作了

iMac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會瘋狂作響,那就是當你以 4K 解析度運行遊戲時。不過考慮到大多數 iMac 用戶都不玩遊戲,你在日常使用當中應該不會受到風扇噪音的困擾。

從風扇的工作情況來看,散熱對於這台 27 英寸的大傢伙而言並沒有任何問題。

機型選購建議

下面再讓我們聊聊 iMac 系列的機型選擇問題。

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並沒有專業性的需求,那麼選擇 21.5 英寸機型即可。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避開低配機型,因為它本次並未獲得任何升級,處理器還是第七代酷睿(並且是雙核),顯卡是英特爾集成顯卡,屏幕解析度也只有 1080p。

除了低配機型之外,其餘兩款 21.5 英寸 iMac 都配備了精美的 4K 解析度顯示屏,性能也完全足夠日常使用。如果你能接受這個如今看來已經有點小的屏幕尺寸,那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挑選這兩款 iMac。

對於專業用戶而言,那肯定要直接上 27 英寸了。

如果你的工作任務並不需要極限的處理性能,那麼低配和中配機型應該就夠用了。這兩款機型都是用的是英特爾第八代酷睿 i5 六核處理器,只有核心頻率存在略微差異,因此處理器性能上的差異應該並不大。

此外,兩款機型的顯卡也有所不同,低配版為 Radeon Pro 570X,中配版為 Radeon Pro 575X,因此圖形性能應該回存在一定差距。

對於追求極限性能的用戶,那自然要選擇高配版機型了。這不僅是因為它配備了第九代酷睿 i5 六核處理器,還因為只有它能夠升級到第九代酷睿 i9 處理器和 Radeon Pro Vega 48 顯卡。通過上文中的性能測試我們已經知道,它們所蘊含的性能都可謂十分強大。

27 英寸機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用戶可以自行升級內存。相比在購買頁面使用官方升級服務,自己 DIY 能給你省不少錢。更棒的是,蘋果並不反對用戶自行升級,甚至還提供了官方教程。當然,這也不會影響保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升級只能將 27 英寸 iMac 的內存擴展到 64GB,但這款設備實際上最高支持 128GB 內存,而這個容量只能通過自己升級實現。

並不能威脅到 iMac Pro

經過這次升級,頂配版 iMac 和低配版 iMac Pro 的差距似乎已經不那麼大了。在某些性能比拼環節,i9 版 27 英寸 iMac 的表現甚至要好於售價高出 1 萬多的 iMac Pro。

這是否意味著 iMac Pro 在該系列當中的地位已經受到威脅了呢?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作為專業級設備,iMac Pro 首先在介面上面就和 iMac 拉開了差距。它的 USB-C 介面比iMac多處了 2 個(共計 4 個)。這讓它能夠同時連接最多 4 台 4K 顯示器(iMac 可同時連接 2 台),或 2 台 5K 顯示器(iMac 只能連接 1 台)。

此外,iMac Pro 的 SD 卡槽支持 UHS?II 規格,網線口支持最高 10Gb 乙太網(iMac為1Gb)。它的內存是 ECC 內存,也就是擁有錯誤檢查和糾正技術的內存條,可保證計算機的穩定工作。

如果上面這些功能對你來說非常重要,那麼 iMac Pro 仍然是無可替代的。

意工作者的理想選擇

iMac 系列在本次獲得的升級讓它們的性能終於跟上時代了,對於該系列的忠實用戶而言,這絕對是件好事。

如果你是老用戶,那你家裡的機器最新也是 2017 年的機型了。考慮到本次升級所帶來的性能提升,我們非常建議大家進行升級。如果你是創意工作者的話,那就更應該升級了。

普通 PC 消費者一直都把 iMac 看成是性價比奇低的奢侈品,但是一台 27 英寸 5K 解析度 P3 廣色域一體機最低只要 13832 元,21.5 英寸 4K P3 廣色域一體機甚至只要 9935 元,這樣的價格放在如今的 PC 市場恐怕並不算高。可以說,iMac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平易近人了。

如果說 2019 款 iMac 身上還有什麼遺憾,那恐怕就只有突顯年代感的邊框厚度了。iMac 的整體設計並不過時,但屏幕邊框實在是太厚了。如果蘋果能在下一次升級時縮窄屏幕邊框,那可以說是了卻了 iMac 粉絲們的最後一個心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數碼 的精彩文章:

美國電影協會調查報告:過去五年DVD和藍光播放器銷量減半
華為P30重新燃起我對手機攝影的熱情 感覺自己像個攝影師了

TAG:騰訊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