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昨晚,我們在夢中沉睡時,巴黎聖母院發生了大火。

BBC在第一時間推送的新聞里寫道,

「一場大火正在著名的巴黎聖母院迅速蔓延。熊熊大火正從這座有著850年歷史的哥特式建築的屋頂噴發出來,火焰吞沒了現已倒塌的塔尖。」

熊熊火光和滾滾濃煙飄蕩在巴黎上空,這座自12世紀就屹立在巴黎的法國象徵、世界瑰寶,燒了。

法國震驚了,全世界都震驚了。

報道像雪花一樣湧現,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時區,但是一樣的急迫,一樣的震驚。

法國乃至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都被巴黎聖母院的火光和濃煙佔據。

《泰晤士報》:拯救巴黎聖母院的戰鬥

《每日電訊報》:巴黎為它摯愛的聖母院流淚

《蘇格蘭每日郵報》:九個世紀的歷史斷送在邪惡的火海

《衛報》:火海摧毀了巴黎聖母院

BBC:巴黎聖母院:大火燒毀了大教堂

CNN: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著火了

大火燃燒了四個多小時之後,得知雙子鐘樓和主體結構幸免於難,對於所有被這場大火震驚的人們來說,終於能鬆一口氣。

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了這場火災呢?

巴黎檢察官辦公室已經展開了調查,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原因,但官方正在考慮火災是否跟最近大教堂正在進行的修繕有關。

這座始建於1163年的哥特式教堂,在此前數百年的時間中,見證了無數重要歷史的誕生,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震驚世界的動蕩。

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兩次世界大戰、希特勒1944年的拆除計劃……

二戰時的巴黎聖母院

她一直屹立在那,彷彿時間永恆地凝結在她身上,戰爭不能令她損毀,動亂之下她依然長存,但今天,她倒了

從當地時間傍晚到現在,巴黎乃至全世界關注著這一場大火的人們,哪怕面對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火情照片、大火視頻,都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八百多年屹立在巴黎、象徵著法國、聞名於世界的巴黎聖母院,真的燒了?

震驚之外,很多人也都把目光投向巴黎: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燃燒事件最早的目擊者,大概在下午6:50左右(北京時間約凌晨一點)。

濃煙從巴黎聖母院方向傳來,而最開始沒有人想到,著火的恰恰就是聖母院本身。

濃煙慢慢擴大,火勢開始顯現,從很遠的地方都開始能看得到濃煙...

與此同時,信息開始在媒體和社交網路上迅速發酵,在現場的人都證實了這一點。

人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巴黎聖母院,真的起火了...

火焰從起火點開始,沿著屋頂往四周蔓延,同時不斷試著攀登尖塔,上下翻騰。

隨著時間推移,火勢越來越凶,翻滾的火焰沿著這座近千年歷史的建築上下翻滾,往更高、更深處吞噬、蔓延。

塔尖和屋頂被火焰籠罩,整個頂端都漸漸融入了火焰之中。

近距離看去,更是讓人在揪心之時,多了一絲驚心動魄的恐懼。

人們開始祈禱,希望這場大火能及時得到撲救,這段歷史和文化,不要化為火中的灰燼。

塞納河畔已經擠滿了焦急的人們,隨著每一片在磚瓦墜落,人們的表情就暗淡一些。

擠在前面的人聽得到,教堂瓦解的聲音越來越大,不斷有木頭從上面墜落,很快尖頂所剩無幾的空骨架也開始散落了。

而此刻,遠處的人們卻開始發現,尖塔結構由原來的筆直,開始變得漸漸傾斜!

這段延伸到90多米高的尖塔,在火焰的吞噬下,終於開始支撐不住...

8點15分,人們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幾乎就在一瞬間,那個聖母院標誌性的尖頂,完全被火焰包裹。尖頂傾斜到一邊,落在燃燒的屋頂上。

尖頂倒塌的那一刻幾乎是無聲的,聲音早已被警笛,水槍和人們抽泣和互相安慰的聲音蓋住。

尖塔沒了,聖母院毀了。數不盡的人想一睹它的風采,現在它卻和警戒線外交集的人們告別了。

無數人目擊了這一幕,從一開始的傾斜,到攔腰折斷,墜入火海...

「當尖塔落下時,人們發出小聲的『啊』的聲音,其餘的人則沉默地震驚著」巴黎人Binétruy說

而Bukalski當時正在大教堂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餐廳的咖啡師說聖母院著火了,他邊起身向那邊趕去。他看到了可怕的畫面,教堂在燃燒,人群里不斷有人擦著眼淚。

「太可怕了。它是巴黎的象徵,」布卡爾斯基說。「我很難過。我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

警戒線外的人們含著淚水,眼睜睜看著教堂的橡木尖變成骨架,又落在屋頂上。

社交媒體上,人們也都在傳遞著那一刻令人絕望的瞬間。

「我每天放學都會從聖母院經過,真的每天。我有時會故意早點出門好去看看它,而它甚至不屬於我信仰的宗教。心碎。」

「太嚴重了」

安妮瑪麗站在前列,尖塔倒塌後她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

「它是一個偉大的象徵,不光對法國,每個有著不同信仰的人都會為它感動和悲傷」

「巴黎被毀容了。這個城市將永遠不會像以前一樣了。」

30歲的通信工作者菲利普說。

「我們的民族象徵的一部分正在煙消雲散。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學......它究竟是怎麼燒起來的?為什麼沒有預防措施?」一名憤怒的巴黎市民說道。

尖塔倒了,人群卻沒有散去,因為火還在燒。人們站在那裡不願意走,就定定的看著這一團廢墟,或者不停地給家人和朋友撥打電話。

「聖母院尖塔沒了」他們在電話里說。

墜落這一刻是8點15分,不少人都發出質疑:從6點50到8點15,消防員為什麼沒能及時阻止火情蔓延?

其實,早在火勢剛剛開始蔓延時,就已經有消防員趕到了現場。

但是直到加到400名消防員的規模用時,整個調配、應對的過程用時依然受到質疑。甚至有人提出,當地的消防機構沒有合適的方案與設備來應對如此大型的突發火災。

這也就導致了消防隊一直嘗試撲滅火焰,但是水柱的微弱作用在大火面前顯得十分脆弱。

設備的高度與數量也成為了質疑點:人們看到的只是少數在「半山腰」撲火的情況,為何沒有第一時間增加起重機數量、為何無法讓消防員上升到足夠高的位置直撲火源,仍然需要得到解釋。

也有人質疑消防部門不採用空中直升機救火的方式來阻止火情,是不是附近消防用直升機的缺失造成無法進行合理的調動。

而對這一說法的解釋是,巴黎聖母院的建築結構,很難承受住空中巨量洒水的重力。

一旦建築結構也遭到整體破壞,後果更加不堪設想,比起撲火來說本末倒置。

在這種種情況下,一位位消防員只能在水槍的作用下,向絕望的火焰之源發起衝擊...

水柱越來越多,前來救援的消防員達到了四百名,對火勢的控制也有漸漸的增大。

已經有一名消防員在救援過程中受傷,然而火勢和外界的質疑與壓力,依然把焦點聚集在巴黎的消防。

設備少、調動慢、沒有直擊高處水源、沒有直升機的調配...種種質疑或許仍需要事後的進一步調查。

反觀火勢,並沒有隨著尖塔倒塌而停止,反而是繼續肆意燃燒。

時間推移,夜幕降臨,火勢不減的巴黎聖母院在夜幕籠罩下更顯得可怖...

人們仍沒有離開,塞納河上的大橋仍然站滿了人。

人們放棄了其他事情,只想多看它幾眼。那些沒有親眼見過聖母院建起來的男人女人,卻在這一刻陪著它消逝在大火里。

其中也包括了法國總統馬克龍。

入夜,嘈雜聲一點點淡去,聖母院的火小了。不遠的地方傳來了災難之外的美妙旋律——是歌聲。

歌聲來自與聖母院間隔不遠的Saint Julien Les Pauvres教堂,就在幾百米開外。當天去禱告的人們沒有像往常一樣留在教堂里。

人們就在街上,沖著聖母院的方向跪下,雙手緊握於胸前。唱聖歌,念禱告詞,這是天主教徒面對災難安虔誠的表達方式。

「如果你想要禱告,這就是最好禱告的時機」巴黎大主教Michel Aupetit說。

在黑暗中,人們默念著,歌唱著。甚至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向這個歷盡滄桑,毀於大火的建築祈福。

在聖歌,禱告,哭聲和警笛聲中,聖母院的火光仍沒有熄滅,文物搶救的工作還在繼續。

而人們還是沒有離開。

他們看著消防員和文化部的工作人員一次次進入教堂的廢墟,將用布裹著的燭台,雕像一件件搬出來。

他們不願意,也不敢離開。

在當地時間凌晨四點,也就是北京時間10點左右,火勢終於得到控制。

消防員的努力下,一部分火情終於被撲滅,但所見之處,依然是一片狼藉。

塔尖,倒下了。

天花板基本被燒毀,甚至能透過其中,看到更遠處的火光。

內部結構雖然沒有被完全燒毀,也面臨著崩潰的風險。

兩座鐘樓雖然幸免於難,卻也有一部分被火舌舔過,熏得焦黑。

聖母院最珍貴的文物被搶救了出來,還有一些大型繪畫,也已經被轉移到安全的部分。

也許,還有一些值得慶幸的,上周四,16個雕像在一個世紀以來第一次被移走,逃過一劫。

夜空之中的聖母院,本應是人們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的眺望之處。

但在這一刻,在預言的西元兩千年,彩色玻璃和磚石上鏤刻下的事迹,卻被烈火漸漸吞沒。

她的存在似乎是理所當然,恆常永久,甚至超脫於時間之外。

但在這臨近末日一般的火焰之下,卻又脆弱到了極致,甚至綻放出凋零的美感。

卡西莫多唯一的庇護所被濃煙包裹,所見之處,皆為一片火海。

人們在噼啪的火聲中,似乎也聽到了古堡塔樓在耳邊縈迴的鐘聲。

管風琴演奏者心中的女神,1403年起就擺在聖母院的大管風琴,被熱浪包圍。

荊棘王冠和聖路易斯外衣,被衝進來的消防員緊急地救了出去,從火海中穿行而出。

玫瑰花窗曾在陽光的照耀下,為無數前來朝聖的人帶去震撼的光與影。

而這一次,她在火光的映襯下,發出了最後的悲鳴。

其中一個玫瑰花窗因高溫而碎裂墜落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建築藝術,是人類的大型書籍。而聖母院就是一部石頭的交響樂。

漫長的歲月賦予了她超越宗教的精神象徵,經年累月的時光痕迹成為了她的一部分,記載了人類所經歷過的歷史。

暗角牆壁上,被歲月侵蝕而發黑的手刻希臘文"宿命ANAΓΚΗ",所包藏的難逃定數的未知命運,令人凜然心驚。

「在石壁寫下這個詞的人,幾百年前就消逝了。幾代之後,這個詞也從大教堂的牆壁上消逝了,就連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從地球上消逝。」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帶給了我們對她最初的認知與好感。

這位仗義執言的先生,將珍愛的聖母院 驚鴻一瞥的壯麗匯於筆下,讓聖母院的美感超越了民族和國界,帶給了所有人類。

人們會為了全世界的珍寶被毀而憤怒,為了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悲傷惋惜。

「縱然可能沒有親眼所見,也能在想像中為其嘆為觀止的藝術傑作而震撼,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

巴黎本無聖母院,人類花了200年時間把它帶到世界上,又看著大火在幾分鐘里將它燒成廢墟。800年後的今天,巴黎再失聖母院。

但人類仍會將她帶回塞納河旁,也許用十年,甚至再一個百年。但她一定會回來。

聖母院見證了波旁的興衰,大革命的炮火,拿破崙的加冕,法蘭西的光復。她看了過去,看著現在,當然也還會看向未來。

一磚一石,日復一日。穿越一個又一個世紀,愛未曾消逝。

Pierre après pierre, jour après jour. De siècle en siècle avec amour.

—《大教堂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她殺了自己的母親,全美人民卻紛紛送上祝福?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