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75年蔣介石去世,張學良親赴葬禮弔唁,說了16個字,眾人皆驚

1975年蔣介石去世,張學良親赴葬禮弔唁,說了16個字,眾人皆驚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台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

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弔唁。

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

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著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

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西安事變」、人稱少帥的張學良。

張學良的到來立刻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輓聯是怎麼寫的呢: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這幅輓聯,由張學良親筆所寫。

有人說,這十六個字正是他與蔣介石複雜關係的寫照,也有人說,這16個字遠遠沒有寫盡兩人的恩怨糾葛。

蔣介石的一生中,張學良無疑是很多人中重要的一個。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衝破層層阻力,宣布東北易幟,歸順於南京政府。

東北易幟標誌著北伐的結束,分崩離析的中國終於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這是蔣介石與張學良的初次合作。

雖然兩人自始至終並未謀面,但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默契。

1929年7月7日,也就是距離張學良東北易幟半年之後。

應蔣介石之邀,張學良到北平作述職報告,兩人在北京飯店這才見上了第一面。

兩人在北京飯店第一次會面時,張學良就和蔣介石談到過中東鐵路的問題。

當時,蔣介石語氣堅定地說道:必要時刻不惜以武力奪回中東鐵路!

他還強調:若是發生戰爭,中央一定做你的堅強後盾,十萬大軍、百萬軍款那都不成問題!

一回到東北,張學良就下令將中東鐵路的電報電話業務收回,將蘇聯職員全部遣送回國,中蘇雙方隨即發生武裝衝突。

從1929年7月末開始,直到11月,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蘇軍發生大小戰鬥數十次。

但這些戰鬥的結果,都以東北軍的慘敗而告終。

期間,張學良損兵折將九千多人,而蘇軍僅死傷八百多人。

仗打到這個份上,照理說蔣介石該信守承諾、出手相助了。

但是,張學良左一封電報、右一封電報,始終沒能等來蔣介石的一兵一卒。

其實此時的蔣介石正自顧不暇,哪兒還有心思再管張學良的事呢?

可陷入苦戰的張學良則苦不堪言,這樣的局面,是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始料未及的。

1929年底,張學良以元氣大傷的代價結束了中東路爭端。雖說張學良最終通過談判,解決了中東路事件。

但蔣介石的言而無信,無疑為蔣、張二人之間的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是其一。

當時中國實現了形勢上的統一,但事實上,國民黨內部的派系之間仍是矛盾重重。

1929年1月1日,北伐戰爭剛一結束,蔣介石當就對各地軍閥實行「削藩」政策。

此舉加劇了中央與地方勢力的矛盾衝突。

於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西北的馮玉祥等人相繼向蔣介石發難,各地零星戰鬥不斷。

1930年3月,為了爭奪政府的最終統治權。蔣介石和閻錫山等軍閥在中原進行了大規模戰爭。

那時蔣介石剛剛登上國民黨領導的職位,擁有掌握軍隊的權利。

兩部分軍隊,你來我往,殺得人仰馬翻,戰事一直呈膠著狀態。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東北的張學良。

張學良經營東北三省,兵精糧足。他毫不猶豫的支持了蔣介石,為蔣介石打贏中原大戰,統一中國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貢獻。

然而政見不同,兩人越走越遠。

張學良率兵入關以後,蔣介石希望他帶領東北軍剿滅共產黨。

然而張學良認為,中國人不應該打中國人;反而給共產黨送上槍支彈藥。

蔣介石知道後非常氣憤,覺得張應該遵循自己的命令。

再後來因為蔣介石一直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張學良多次對蔣「苦諫」,均痛遭拒絕,於是變發動了西安事變。

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又感覺有愧於大哥,遂不顧勸阻,陪同蔣介石乘機送其安全返回南京。

不料飛機剛一落地,張學良淪為了「囚犯」,而且還是長達五十年的牢獄生涯。

對於蔣介石來說,他遭受的是侮辱,而且還是來自好兄弟的侮辱,於是這段感情就此破裂,這是其二。

時間到了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了,這段兄弟的「歷史糾葛」持續了47年也因蔣的離世才結束。

只是此時的張學良已經被蔣介石軟禁了39年,已經不再年輕。

晚年的張學良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蔣先生對他很不錯,當年並沒有殺他只是把他軟禁了起來。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刀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25歲的張易之為何能受到75歲高齡的武則天寵愛?他有絕活!
史上最強採花賊,身懷絕技10年禍害183個女子,最終被凌遲處死

TAG:一刀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