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民用船隻排水量可以達80萬噸,而航母只達到11萬噸?

為什麼民用船隻排水量可以達80萬噸,而航母只達到11萬噸?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是美國最新的福特級,滿載排水量為11.2萬噸,之後就是美國的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母,80萬噸航母什麼概念?就相當於約7艘福特航母或8艘尼米茲級的總和!

目前世界範圍內排水量最大的船舶,是一艘由韓國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動船:前奏號,該船長約489米、寬74米,滿載排水量約為60萬噸,上圖看起來是不是超級巨大。

但前奏號並非人類歷史最大的船舶!在此之前,一艘新加坡註冊的大型原有運輸船「諾克-耐維斯號」,其擁有82.53萬噸的滿載排水量,吃水深度達到24.61米,船舷寬68.86米,全長458.45米,載重可達56.47萬噸。這是世界上人類製造的最大船舶;不過,該船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已被拆解。

航母是為戰鬥而生,對機動性、防護性、隱身性、適航性、抗沉性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這不是民用船舶能夠相提並論的。對於航母來說,並不是越大越好,儘管可搭載更多的艦載機,但是隨著航母變大,在機動能力、隱身性能、防護性能、生存能力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程度的降低——這對航母來說,得不償失。目前,大多數航母的最大速度在30節左右,比如我國的遼寧艦,其最大速度可達32節。航母的機動能力強,為的是能夠快速到達指定海域進行部署、作戰。

尼米茲級航母里根號

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的最大速度只有25節,是個「另類」。民用船舶就沒有這樣的要求,在最大速度上比軍艦要低得多,正常都是維持在20節的水平。航母雖然被稱為「可移動的海上機場」,但卻不能只考慮搭載艦載機的問題,航母「大」帶來的問題遠比好處更多:動力高、成本大、防護力弱、隱身性能差、機動能力弱、生存能力低、設計難度大、結構強度要求高……航母變「大」,對動力的要求自然增高,對艦體結構強度、製造材料的要求也會增高,帶來的首個問題就是建造成本太大、技術要求太高。

航母大,意味著被敵方發現的幾率提升,被攻擊的風險增大,被擊中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相反,航母自身的戰場生存能力就會大為降低。更重要的是:建造一艘2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所需的費用,遠大於兩艘10萬噸級的航母。估且不說戰鬥力的問題,兩艘10萬噸級的航母可分別派往不同水域執行任務,但一艘20萬噸級的航母卻只能去一個地方。從效費比上來說,一艘20萬噸級的航母也遠不如2艘10萬噸級的航母。對於航母來說,當然是飛行甲板越大越好,但必須有度——過猶不及!

民用船舶幾十萬噸,是因為有商業需求。最大的航母滿載排水量只有11.2萬噸,是戰場需求。單從理論出發,拋開戰場需求、實際情況不談,那隻能是空談或者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說前些年網上熱議的50萬噸能夠以14節速度行駛的「海上浮動平台」,估且不說其設計建造的難度、天文數字的花費,即便建成,那也只是多了個浮動的靶子而已,生存能力零!再比如說二戰時期的排水量高達200萬噸的「冰航母」計劃,長600米、寬150米、高110米,最終也只是留在了紙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鵬鵬談影視 的精彩文章:

TAG:小鵬鵬談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