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堅毅教育避免「玻璃心」,快樂人生比能上哪個學校更重要

堅毅教育避免「玻璃心」,快樂人生比能上哪個學校更重要

在以嚴格方式衡量學習成績的同時,如何保持身心健康,考出好成績,又感到幸福和快樂?如何培養孩子全球化的優秀素養?……近日上海家庭國際化教育論壇「名校父母圓桌沙龍」上,「斯坦福媽媽」「劍橋爸爸」坦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而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快樂的人生,比能上哪個學校更重要。

作者 提供

堅毅教育避免「玻璃心」

「有研究發現,外在優秀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困擾。」上海和睦家新城醫院心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學碩士顏孝羽說。那麼,如何避免孩子的「玻璃心」?

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創辦人、「劍橋爸爸」Kevin的兩個女兒分別就讀於劍橋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在他看來,現在的家長太強調「成功」。其實,學習生活不只是讀書一件事,要讓孩子覺得成功只是一個時間節點,相反,失敗卻是「常態」,家長更應該抓住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轉折點,在困境中學習該如何做,讓孩子享受這個過程,在點滴中注重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人的一生最好掌握一項藝術技能或運動項目。有快樂的人生,比能上哪個學校更重要。」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素養決定孩子的格局》一書作者唐蘭蘭說。在她看來,運動是培養孩子堅毅品格的好方法。在孩子低齡階段,可以鼓勵其在藝術、體育方面不斷探索,但家長也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將孩子的一日活動排得太滿。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考證而考,孩子考出鋼琴十級後,曬在朋友圈很有面子,一旦考完了就停止了練琴。「讓孩子從小不隨波逐流,知道『要什麼』『不要什麼』,家長也不要凡事斤斤計較,更不要盲目『缺什麼補什麼』。」

體育鍛煉時的團隊作用,以及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堅毅教育」很重要。家長同時也要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能力,讓孩子有同理心,避免「玻璃心」。唐蘭蘭建議,孩子成長過程中,可以人為製造一些困難,但這些困難可以通過努力克服,但又不是馬上可以克服的。

焦慮來源於比較。如果家長不放低期望值,就容易出現焦慮。心理健康是伴隨孩子成長一輩子的事。相比全職媽媽,如果媽媽能有合理的工作,可以相對減少焦慮。同樣,幸福教育也成為今年惠靈頓中國教育節的核心主題。上海惠靈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文化總監Stephen Jacobi博士說,近年來,教育被賦予的意義日趨豐富,幸福教育業已成為關注的重點,心理健康已成為教學中意義重大的一部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識萬種人

中國家長往往容易誤認為「孩子是家長的附屬品」,但美國家長更多感到,孩子自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主張因材施教。」曾在美國留學、生活的唐蘭蘭感到,俗話說「不輸在起跑線上」,但起跑線不是刷了多少題目,而是父母的眼界。拼娃不如拼自己。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人生道路真正的起跑線。她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識萬種人。社交能力是一種軟實力,教會孩子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掌握協調團隊的能力。

有著豐富國際教育經驗的斯坦福碩士Brian說,根據近年來國外名校申請情況來看,面談時,名校除了注重申請學生的學術能力外,還非常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個人興趣,合理安排時間,尤為重要。

為什麼人在年齡越小的時候,好奇心越重;隨著年紀增長,好像漸漸地扼殺了好奇心,失去創造力?「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其想像力,培養創造力,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能走得更遠。」唐蘭蘭說。

根據牛津大學研究報告,美國現在47%的工作未來10至20年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機器人所代替。人工智慧思維將成為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情感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家長培養孩子不妥協、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同理心,今後從事更多有意義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風貌保護街坊「春陽里」又有新故事:回搬「新家」,三代人都有了獨立卧室
京劇還有小提琴伴奏?南派京劇的創新超出你想像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