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為什麼要打更你知道嗎?沒人打更又會發生什麼

中國古代為什麼要打更你知道嗎?沒人打更又會發生什麼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是我們多麼熟悉的台詞,幾乎每一個古裝電影電視劇都會有這麼句台詞,不斷回蕩在我們腦海。打更的幾乎是古代必備,歷朝歷代都不例外。關於中國古代為什麼要打更你知道嗎?沒人打更會發生什麼呢。

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特別的報時方式,主要是敲鑼巡夜報時,一夜為五更(每更約為兩小時),就是說一晚上得報五次時。皇宮裡也有報時的,不過不像民間打更那麼普通簡易,皇宮報時大都是有人提著燈籠扯著嗓子叫,人聲尖利清楚,打更工具也較民間的鑼更好。

打更自然需要人,因此一種夜間工作的職業應運而生——更夫,俗稱打更的。更夫有著自己獨有的工作裝備,馬燈、銅鑼、棒子等,更夫下雨天也要工作,不能例外,因為他們配備著蓑衣、斗笠、水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夜晚都不例外,行走街道巷間。

這打更也是有講究的,不是什麼時候都講「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晚上七點到晚上九點是戌時即一更,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晚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是亥時即二更,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晚上九點到半夜一點是子時即三更,喊「平安無事」。半夜一點到凌晨三點是丑時即四更,喊「天寒地凍」。凌晨三點到凌晨五點寅時即五更,喊「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古代不像現代,有著各種報時的機械工具,沙漏更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日規只有在外面有月光日光才有用。而且古代娛樂活動匱乏,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一天黑就上床睡覺了,省燈油柴火錢。晚上報時只能靠打更的,半夜凌晨起床更是得靠打更的,聽打更聲知道時間該做什麼(雖然有誤差,不怎麼精確,但有總比沒有好)。

打更的更夫大都需要眼神得好,能熬夜不瞌睡,腿腳利索嗓門大,膽子要大(畢竟大半夜黑燈瞎火地一個人到處跑),還有必須得靠譜。古代打更的作用有三:一防火,二防盜,三報時。需要注意的是防盜,有些更夫大半夜迷迷糊糊地看不清東西,啥也沒看到都會裝腔作勢說「嘿,你在幹嘛,大半夜的不睡覺瞎跑什麼,別以為不動我就看不到你,快回家,否則我報官了」之類的話,嚇唬嚇唬別人。

富一點的地方,更夫就是兩個身強體壯的男人;窮一點的地方,就是一個隨隨便便的男人,怎樣都行,只要是個男人(再不行女人也可以)。打更者身兼救火、防盜、救治(半夜家裡人生病需要更夫帶路去或帶人來)三責於一身,意義不可謂不大。古人沒了打更者,會帶來許多不好影響。

到現在,北方有些地方還是有打更的存在,有的老人聽不到打更聲都睡不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西漢顯赫一時的衛霍家族是怎樣一步步消亡的?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