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當初對日本動漫、美國電影引進限制,對國產動漫有害無利!

當初對日本動漫、美國電影引進限制,對國產動漫有害無利!

說起來彷彿已經是是非常久遠的事了。當年小編上高一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一次網路上規模很大的文化事件,具體現象包括:大批已經被國內買進正版版權的美劇紛紛下架,要求"重新審核",其中你那個包括當年風頭正勁且被認為人畜無害的《生活大爆炸》。

就和任何一次所謂"日本動漫禁令"下達的時候一樣,這種文化現象無異於在當時處於象牙塔內且缺乏整體意識的高中生中引爆一個炸彈。小編記得在思品課上,政治老師還特別組織一個會談,談論這件事。大多數人都處於極度憤怒中,同時表現出了對於國家管制文化活動的強烈抗議,小編也在其中。憑什麼說美劇、日漫是對中國的文化入侵?國家自己沒有底氣,拿不出好的作品,還不讓我們看點好的了?這難道是某種極端思想復辟的信號?

然而,在當時眾人皆怒、統一口徑的言論下,班上有一位比較不起眼的同學,提出了一種馬上被埋沒的觀點:

"無論如何不能讓國外的東西就這麼暢通無阻地進來,這樣不就形成傾銷了嗎,這樣國內的市場會起不來。"

當時的老師沒有站任何一種觀點,但是她非常神秘的笑容我至今銘記。後來,美劇的風潮逐漸地降低下去,當年的美劇迷還是照樣長大了並且多半不記得自己當年的過激言論。而如今你再去網上搜索,會發現當年被我們所追捧的美劇多半也都還陳列在各個正版網站的分區里,頂多加上了"京審""滬審"一類的編號。但是當年那種氛圍確實是不再有了。

年輕的時候,我們太容易對一個文化產品產生感情,卻往往又高估了自己感情的忠誠度。

(當年有個謠言說《名偵探柯南》會被禁,這種謠言放在現在沒人相信了)

到現在很多年過去了。後來我自己讀了很多的書,畫過畫,寫過小說,又看了很多新出的國產劇、國產電影,又看著中國的國產動畫一點點地起來了。後來我想起當年那位同學的話,才驚覺,那時候我們的年輕——年輕接受下的自以為有思想的念頭,其實都是有心人故意下的套。

《援助的死亡》里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貧窮的非洲國家,剛剛通過自己的努力,產生了一點家庭作坊似的手工紡織工業,這時候西方人來了,覺得這些非洲人沒有衣服穿太慘了,於是"人道援助"了一大批衣服。不用錢就可以領到衣服,於是這個國家的紡織業就破產了。這個國家又開始發展農業,結果西方人道主義者馬上又送來了不要錢的糧食,農民的糧食賣不出去,結果農業又破產了。就這樣,這個國家的產業永遠在不斷地破產中,永遠地只能接受西方的"援助"。西方援助的東西很好,但是援助給這個國家帶來的是慢性死亡。

現在看來,當年反對限制美劇進口的我們,嚴格來說都屬於"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派,支持完全開放競爭,認為你國產的比不過外國的,是太安逸了,是競爭不夠。

我們、並不往"傾銷"的角度去想——實際上,無論它是否真的影響可青少年對外國的認知,這種單方面的輸入就是傾銷,文化的傾銷,而且很多人在刻意傳播這種思維方式。

——但是當你回頭去看那個年代的時候,你會看到什麼?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死火海)

我們現在談十年前這個時間段的國產電視劇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的往往是《潛伏》《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人間正道是滄桑》一類的作品。並不是說它們有什麼不好,但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這些片子面向的年齡群是偏高的,基本都在二十歲以上。而當時的青少年在幹什麼?在看日漫、韓劇、英劇、美劇,或者一些當時還留存的港台劇。當時面向年輕人的國產劇是很少見的。

(當年霸佔屏幕的電視劇們)

而那個時候的國漫呢?08年《喜羊羊》才有大電影,《魁拔》才剛出現,還沒發展幾年,面向青少年的國漫大面積是沒有的。

大概在04年之前,還有一些專門刊載(當然很可能是盜版)日本漫畫的諮詢志如《新幹線》,《漫友》也是以動漫資訊為主的,這種"諮詢志"嚴格來說也是在10年《漫友》改版的時候才徹底消亡了,《漫友》也是從這個時期才開始變成主打"國產漫畫"的雜誌,《知音漫客》的《偷星九月天》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發光發熱。印象最深的是,當年《新幹線》上介紹的一些日本漫畫,畫工非常一般的那種,現在再到網上去查會遇到"查無此漫"的尷尬境地,可見當時對日漫的"引進"幾乎是不作篩選的。

現在想想,當年的"限制令"其實不是一個噩耗,而是一個信號。

現在,一個生活在中國的普通青少年,如果他想看動漫,那麼把《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斗羅大陸》《魔道祖師》等等和《海賊王》、《名偵探柯南》放在一起,國漫並不是一個非常壞的、會被人瞧不起的選擇。不過如果他是個男孩看劇的時候會有點尷尬,因為中國雖然每年都會產生一大堆面向年輕團體的電視劇,但最後出名的好像都是拍給女人看的,像什麼《香蜜》、《延禧攻略》甚至包括《琅琊榜》。他還是打開手機,來一盤"moba毒瘤"的《王者榮耀》比較划算,或者選擇去買一張《流浪地球》的電影票。

雖然還不夠好,產業危機還很多,但是對於僅僅十幾年從無到有,這個成績也算不上很丟人。

國內搞了很多非常"梆硬"的政策來扶植文化產業,包括並不限於"國產電影保護月",但是就連被很多人"吹爆"的《大聖歸來》,不也是等到國產電影保護月才上線的嗎?為的就是避開和外國動畫的直接競爭。時候到了"真香"的人就多了起來呢。如果當年,我們真的毫無限制地正式引進外國動畫,我們現在還有這份好不容易得來的一點點成績嗎?

誰能說的准當年?十六歲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事實證明......

對,就是最聰明的(滑稽)。

代號707

2019.4.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娘ACG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熱血日漫的套路之深,原來有生系列還有這等關聯
日本天才心理學家研究:喜歡動漫與犯罪有關係

TAG:萌娘ACG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