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行路是靠左走?還是靠右走?

古人行路是靠左走?還是靠右走?

在古代,「以左為尊」還是「以右為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周、秦、漢時,是「以右為尊」的,從東漢至隋唐、兩宋,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而元朝又規定「以右為尊」,到了明清又改為「以左為尊」。

但是,「以右為尊」的傳統在一個地方卻不適用,那就是乘車和走路之時。古代人們乘車出行,如果是日常出行,幾個人一起同乘,那麼坐在左邊的人一定是尊長。如果是戰車,那麼靠左的人也一定是軍官,靠右的人才是衛士。當時軍中尚右,本來以右為尊,為什麼讓軍官坐在左邊呢?答案很簡單:為了安全。因為古時戰車均靠左行駛,在戰場上坐在左邊要相對安全些。

而且,古時的人騎馬,習慣是左腳先上馬鐙,右腳再跨上,自然得是在路的左邊上馬;再者,士兵作戰的姿勢是右手持武器,左手挽盾持韁,所以,要想在戰場上方便刺殺對手,也是得靠在路左。

此外,在古代官道旁的「堠子」,即里程碑,均是在路的左邊。而里程碑之所以靠左,就是因為人們走路習慣靠左,才方便察看。當然,右邊也有里程碑,那不過是給對面來的行人看的。其實對於對面的行人而言,他們要看的里程碑也是在左邊。

雖然古時的人出行都習慣靠左走,但是在進出城池、宮殿和房屋時,還是會有所不同,唐代以前也尚無明確規定。剛開始時,各朝各國都是派專門人員在人群稠密時進行指揮和疏導,結果效果並不很好,因為進出都在一處,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到了唐代,隨著長安、洛陽等大城市的興起,每天進出城門的人數的增多,在太宗時期就特別頒布了法案,要求出入城門必須按「入由左,出由右」的規定進行,這是我國第一個對交通「來左去右」的規定,對後世的影響極大。

南宋理學家朱熹還曾以「靠左走」為例,向弟子闡明了「君子不欺暗室」的典故。朱熹出門走路,必定靠左。有一天,他和眾弟子行走在山路之上,弟子發現老師一直靠著左邊行走,因為左邊靠近懸崖邊較危險,於是,弟子就勸老師說:「老師,您走官道靠左,是怕跟人撞車,怎麼走羊腸小道也靠左呢?這小路上又沒馬車,哪邊好走就走哪邊啊。」而朱熹卻說:「君子為人處事,講究不欺暗室,人前人後得一個樣,有人管沒人管都要一個樣。雖然這是小路,咱也得按照走大路的規矩走,這樣才有助於修身。」然後,他又教導學生:「一個人要想做君子,對自己的要求就得高一些,走路光靠左就行了嗎?這遠遠不夠,你得走在長輩後面,以顯示對人家的尊敬。如果長輩要求你與他並排,你最好也得走在他的右邊,以便保護人家。」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在宋代靠左走早已成為了社會習慣。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現在的交通規則是靠右走的呢?

在我國,靠右走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當時政府成立了巡警部,用洋人做顧問,頒布的交通規章完全是歐洲式的,所以靠左行駛就變成了靠右行駛。但人們這個自古來靠左走的習慣可不是一下就能變得過來的,變不過來,路上就得亂。像晚清大報《新聞報》刊登過這樣一則新聞:1908年3月17日,兩個法國人駕駛汽車從上海去杭州觀光,在杭州城外出了事兒,他們的汽車按照新交規靠右走,對面的人力車卻還依老習慣靠左走,結果兩方相撞,人力車夫當場死亡。

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後來,國民政府制定的《國道交通規則》,汪偽政府制定的《衛兵指揮交通規則》,都要求行人和汽車均靠右行駛,若想超車,必須從左方加速,這跟我們今天的交通規則是一樣的。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便沿襲了這一規則,因此,我們現在就是靠右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北平淪陷八年,日軍未洗劫故宮四大原因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